专业班报道:实习,他们是认真的

标签:
心理学心理咨询雨天晴自我成长专业班 |
分类: 雨天晴心理公众号原创 |
编者按:专业1班的同学们正式咨询考试是什么场景,考过有什么奖励;他们在实习期又参与更多的实习啦,见习指导、课前沟通指导都是什么,来了解一下吧!
雨天晴心理(微信公众号 zhijizy)出品
采访 & 编辑 : 娜子
正式咨询考试
———
2月3、4、5号,专业一班“转资源”正式考,“转资源”是考察面较广的心理学工具,能检测咨询过程中“陪伴能力”、“开放度”、“倾听能力”、和“接纳度”,同学们私底下也有过很多练习,但基本上还是同学之间互相做,此次面对的是他们不认识的来访者,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编也是这次考试的被试对象之一,周日那天五点五十,我跟其他被试对象提前十分钟进入考场,大教室左右各一边,考生们已经就座完毕,督导考官坐在中间,这场景果然很正式。我根据号码找到了给我做咨询的“咨询师”。事先也没想要转哪个资源,她让我说说最近有没有什么困扰的事,带着我缕出来“担心”这个资源,我心里很高兴,这确实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资源,能把它转了可不错。说实话之前我还担心了一下她会慌张呢,结果整个过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过程中我打了3次嗝,据田校说打嗝代表内心压着的东西“吐”出来了,我确实倾吐了很多东西,哈哈,果然通畅了很多呢。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说的可能有点多,最后时间上有些不够用,但我已经感觉有很大收获了。
我对这个资源也从一开始的忧心沉重到后来的放松,观念也有所改变:其实这“担心”也不是多大的事!它不再是无处不在,无限放大甚至让我焦虑不安迷失目标的障碍,它只是游走在我目标周边的小东西,我想做什么就做,它的存在只会让我在做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最后,打分写反馈环节,我给她打了蛮高的分,其中还有一栏写建议,我写的是希望她过程中多表达一些自己犀利、独到的见解,感觉她还是有些保守。
我也采访了给我做咨询的同学李卫丽,她分享了她的考后感言:
本以为有了课上课下的咨询和练习,又有多次助教经验,感觉实际咨询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但坐在几乎陌生的来访者对面,那一刻对完全未知的慌乱,咨询过程中的种种纠结犹豫,不一而足。还有当时间结束没有协助来访者完整转完资源,感觉效果不大时,心里特别不得劲、放不下。考完试,只有一个念头:实践,实践,再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攒实际个案经验,反复咀嚼,把上课学到的东西消化了,这才是我当下要面对的。
http://s15/mw690/002ATnPxzy7iyIKE3L00e&690
实践才能出真知
———
总分是10分,平均分达到8分为合格,考试通过的同学会得到新的实践机会,运用心理学工具如转规条、转资源、走冰山等辅助二、三阶段课程中的学员成长。
如今已经是专业1班的第三学期,三、四两个学期都是实习期,其实透过卫丽可以看出,他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积累、自身成长高度都不差,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他们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导师,最终他们是要面向来访者的,如何调节心理,能力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面对各种陌生的来访者要如何灵活地运用,都是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完善才行。
而在雨天晴最不缺的就是实习机会了,我们这有大量的来访者、正在上课或已经毕业的学员,而能来到这的都是想要成长的,只要想安排就会有无数接触来访者的机会。
比如,在专业班1、2学期上课期间,就会为同学们提供当课程助教的机会。
目前又已经有三名同学陆续成为见习指导开始带班了,他们分别是向飞、支春霞、范迎春。
当被问道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专业班首个见习指导时,向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也没做什么,当时很多同学都报名了,机构下发了当见习指导的要求后,他们又由于条件不符,时间不合适等原因纷纷退出了,只剩下自己和另外两人。
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处理遇到的问题
———
小编平时为了对专业班进行报道,与专业班同学有过一些接触,对向飞也略有了解,这次听说他获得见习指导资格,只觉得情理之中。虽然并没有想像中那种激动人心的竞争场面,但有时看似表面毫无波澜、运气巧合的背后,往往是实至名归,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记得有一次采访向飞,我们就“导师班”改名“专业班”的事起了点小摩擦,当时气氛有点僵,但我想着的还是把采访进行下去,他却叫停了,说现在心里感觉有点不舒服,可能是卡自己哪点上了,需要点时间处理一下。
当时他是专门过来接受采访,只有半个小时时间,我有点担心被这么耽搁采访就泡汤了,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他对自己感受的尊重(“尊重”这一点在那次分享中他也有提,是他最新的觉察、感悟),我也选择尊重他,采访今天不行就再说吧。没想到很快,他就说ok了,虽然我还是不清楚他发生了什么,但他的状态果然好多了,不禁赞叹一声,不愧是专业班出来的!接下来的采访也在愉悦的气氛中顺畅结束。
他说从前遇到问题,或者有什么情绪了,自己不会处理,只能在那难受着,但现在他不慌了,他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工具来化解。当时听他说的时候很为他高兴,他是真的把心理学应用到生活中了。最近我发现自己居然也会在跟人相处,处于尴尬无措的状态的当下,静下心来,运用心理学去觉察自己,探索自己,理清了自己怎么回事后,知道如何应对时,整个人都通畅了,那感觉真的很不错。我不禁又联想到采访那天他的做法,真是不知不觉中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呢。
http://s5/mw690/002ATnPxzy7iyIC5pKQf4&690
不放过任何实践的机会
———
他还提到过自己在生活中有应用所学给一个朋友做案子,针对对方遇到的困扰带他探索原生家庭,找到症结所在,侃侃而谈描述案情时有对朋友的理解和心疼,还带着一股自信和自豪劲儿。
田校之前给大家教授新的转资源方法,留了转资源作业,不是强制性的,有的学员由于时间上的原因没去做,他会认真地去跟来了的小组成员互相做,甚至他们小组还额外用一个同学自己改革的方法又做了一轮。
他是一头扎进心理学中,什么实践都去尝试,对将来要走咨询师这条路非常坚决,所以这次当学校一有这个机会的时候,就第一个就报名了。态度摆在那,结果不是他是谁呢?
课前沟通&见习指导,广泛接触学员
———
他们三个人还参与了74班学员的课前沟通,而支春霞也会开始作为见习指导正式接手74班,正式上任助教前,她来机构开助教会,也接受了我的采访。
Q:给学员做课前沟通有什么样的感受?
A:我觉得做课前沟通最大的感受是很有成就感,过程中我帮助即将进入到二、三阶段课程的学员梳理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困惑的点是什么,当他们清晰以后,会带着这些困惑和问题进入二、三阶段的课程,这样更有针对性一些,在课上老师针对每个人来解决他们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清晰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以拿到课堂上,从而得到老师的支持。
Q:那对你接下来要带的这个班应该也有些了解了吧。
A:我发现我接触的这个几个学员,大部分主动成长的意愿都很强,他们带着很强的主动性,愿意成长才走入接下来的课程的,但他们安全感和开放度又有些低,与他们互动时要多注意一些,这个班给我的感觉,他们更愿意去“要”,我预测他们的收获会更大。
Q:据你的理解,见习指导的工作主要有哪些呢?
A:见习指导最主要负责助教们的成长,还需要我去协调和解决学员上课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状况,对我个人来说都是挑战,挑战我的应变能力,还有支持助教的成长和学员的成长的能力。
正好我在专业班也学习了很多理论,进行了一些实战,以后我还想从事咨询工作,这就要求我尽可能多地接触来访者,积累实践经验,而支持到学员和助教本身也类似于面对来访者,他有什么问题我能够怎么支持到他,帮助他解决,这个过程都是对我的锻炼。
小编说
我作为被试对象感觉已经很不错,很满意了,但看到卫丽作为咨询师那边还觉得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提升,涌起了很多心疼,也联想到自己,标准太高,总对自己不满意,甚至因为不自信而产生了很多的消极情绪,給自己设限。以后我要少评判,多实践,允许提升是需要过程的,也期待他们在经历更多实习成长之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