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2012-02-27 15:21:36)
标签:
杂谈 |
请您根据以往的经验用心完成下面的测试:《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董进宇博士,一个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一个贫困地区贫苦家庭的孩子,不仅凭自己坚毅的努力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省内外数家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而且用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两个弟弟考上了博士。这个平凡的家庭,因为培育出三个博士、两个大学生而远近闻名。董进宇博士也在成长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成功子女教育理论”,并在指导自己女儿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这一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并成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育之路。请您根据以往的经验用心完成下面的测试:《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1. 当众批评孩子( )
2. 很少去表扬孩子( )
3. 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
4. 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
5. 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或她( )
6. 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
7. 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
8. 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
9. 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
10. 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
11. 不愿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
12. 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
13.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统一( )
14. 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
15.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
16. 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 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
19. 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
20. 孩子学习成绩与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
21. 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
22. 相信各种速成班( )
23. 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
24. 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
25. 认为一味的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
26. 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
27. 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
28. 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
29. 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
30. 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
31. 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
32. 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
33. 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 ( )
34. 认为孩子学习的好环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
35. 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 )
36. 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 )
37. 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
38. 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
39. 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好坏全在孩子了( )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着急自己却急的团团转()
你认为花钱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是:
1、消费( )2、投资( )
以上问题:
A、如果您肯定5项,你应该加强学习了
B、如果您肯定10项,你必须警惕了
C、如果您肯定20项,你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前程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1. 粗俗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 暴躁的脾气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性格乖僻。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被父母的大发雷霆吓得胆战心惊。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对长期生活、成长在自己身边的子女,影响甚深。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3. 夫妻关系不融洽
如果夫妻间感情不融洽,关系紧张,势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会受到压制,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心受到摧残。
4. 不良习惯
不可将坏习惯看成是小事,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到身上。有位小学教师发现一个有趣又发人深思的现象:班级里那些个人卫生差的学生,其家庭卫生往往也较差。可以说,孩子的不良习惯主要来自家庭。
5. 不良嗜好
根据对少年吸烟者的调查,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吸烟者比父母不吸烟者多3~5倍;“酒鬼”的子女一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的危害更甚,孩子不仅容易从父母那里学会赌博,而且在一个彻夜打牌或打麻将的家庭里,孩子也不可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生活在赌徒的身边,学习、品德大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另外,还有的父母喜欢吹牛、撒谎、自私、好占小便宜等,这些都躲不过孩子的眼睛和耳朵。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知识普及】亲子关系-一代中国式教育要命的10句经典!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往往自己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类似语言:"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2 "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类似语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叫你表姐去开家长会吧,我没时间!"
3 "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自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夫妻的打情骂俏最好不要对年幼的孩子开.
类似语言:"宝宝都会骂人了!好厉害!"
4 "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砸了你惩罚他,考好了奖励他,他会误以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这样一来,奖励机制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如果有一天,或者有的孩子不把物质奖励当作一种动力,那么他还如何学习?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容易把孩子引向灰色地带.
类似语言:"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
5 "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类似语言:"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X痒痒了是不是?"
6 "你爱怎么招就怎么找吧,谁管的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样说会让孩子很委屈.这种方法用前两次会让孩子很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索性将错就错.
类似语言:"甭问我,我懒得管你!""你怎么样跟我没关系!"
7 "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
类似语言:"孩子是我的,你管不着!""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生下来就该捏死你!"
8 "你怎么这么笨?"
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情愿表现的那么差,肯定自己心里都很自责.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当着别人面说自己的孩子很笨.父母气急败坏的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类似语言:"废物,猪头!""你怎么一点出息也不长?"
9 "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在孩子未成年的情况下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好了,谁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就让孩子跟谁.如果仅仅是个有意无意的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对于一个孩子,母爱和父爱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什么喜欢谁不喜欢谁的区别.而实际上,多少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婚姻观,何必呢?
类似语言:"你觉得妈妈好还是爸爸好?"
10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信心.而对于家长来说,常常把这句话放嘴边,证明他们的眼睛总是盯在别人孩子的身上,人家进步了就着急,人家退步了就窃喜.人家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人家练书法,自己的孩子至少要练钢笔字帖,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对其感兴趣,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但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抵触.得不偿失.
类似语言:"你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呢?""有点出息好不好?"
父母的几种类型的教育方式
民主型——尊重、平等、理解、宽容、正面强化的 ,慈爱的,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命令型——喜欢主管的向孩子下达命令的要求(必须,马上,立刻)
指责型——总是对孩子进行责怪、责问,挖苦的父母
攀比型——动不动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威胁型——总是向孩子发出各种警告(如这次考试成绩进不入前10名,就取消出游计划)
怀疑型——时时刻刻对孩子保持高度警惕,总是怀疑孩子的能力或者孩子的行为
惩罚型——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动辄惩罚或者体罚
溺爱型——对孩子的欲望不分青红皂白无限制地满足
娇惯型——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尝试或者承受
两千多前的孔子用“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概括教育理论,每个孩子遗传因素不同,智力不同,气质不同,能力不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特点,也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相应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