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次作业 第十二小组 李波波I die for beauty赏析

(2011-11-27 13:45:09)
标签:

杂谈

 

I died for Beauty

Emily Dickinson

I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And I for Truth Themself are One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  our names 

殉美

艾米莉 迪金森 

我为美而死,却还不曾

在墓中安息,
又来了一位为真理而死的人
栖身在我的隔壁。

他悄言问我何以逝去
为了美。我回答。
而我为真理。真与美本是一体;
我们是兄弟。

就这样,像亲人在夜里相遇
我们隔墙倾谈
直到苍苔爬上我们的唇际
掩没掉我们的姓名。

   赏析:  《为美而死》讲述了一个真理与美相遇的故事,歌颂了为真理和美而死的人。也有人把它看成一场凄美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生前深深相爱,死后还紧紧纠缠在一起。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讲一个因为真理和一个因为美丽而死的两个人,在讨论当前的生活,知道墓碑上长起来青苔,掩盖了他们的名字。显示了人的渺小和时间对于人的巨大作用。

整首诗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向我们展示了两位已经死去的主人公,第一个因为美丽而死的人是叙述者,根据“scarce”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他活着的时候不是很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状况。这一节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因为真理而死去的人,叙述者用高尚的语气来介绍这个人,认为他的死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二节是他们两个的对话,在谈论他们俩为了什么而死,在谈论的结尾,为真理而死的人认为他们死的原因在死后已经变得一样了,他们俩就像兄弟一般。他向我们展示了究竟做什么是有意义的,以及所有死之前的理由在死后都变得一样。

    最后一节向我们展示了诗歌的主题:不管什么人死了,他们的名字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凋谢。整首诗的基调清新舒缓。两个不同的人象征着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过他们的谈话,让世人清楚的看到,在死之后,社会阶层之间的障碍已经不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