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2022-11-06 20:27:55)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天津河北区民族路上的梁启超旧居,1914年建成,梁启超晚年寓居津门14载,在这里,他讨伐袁世凯,在这里,他为南开学子讲授文化史,在这里,他养育子女,著书立说。天津的这两栋小楼记载了梁家的历史。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此楼先建,1914年建成,次年梁启超全家迁入。
1912年,从日本回国的梁启超,购买了天津意大利租界西马路上的一片空地,他自己亲自设计图纸,两年后的1914年,终于建成了意式风格的两层楼房。故居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的高台阶。
      梁思礼之女梁红的回忆:

     天津的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其实就是两个楼,我们家里管它叫老楼和新楼,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家里都称这个叫天津的老家。我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楼,它的位置是在院子的东边,我们家搬进去是1915年的7月27号搬进的这个老楼,老楼是那个旧式洋房两层的,1915年7月27号梁启超曾经给他的大女儿梁思顺写过家信提到,今日已移入新居,楼的建筑面积是1091.98平米,是一个两层的洋房,一共16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不大,有地下室。

     这栋楼利用率非常高,当时家里面人口很多,不仅自己家的人住,梁家与李家的许多亲戚也都住在这里,还有不少的男女佣人,还有往来熟人朋友也都经常住在这里。那时候祖父梁启超和祖母李蕙仙是住在楼上的东半部,另一位祖母王桂荃是带着孩子住在靠西边的中间,最靠西边是女孩子住的房间,和它相对的几间房子是男孩子住的。二十年代,我祖父梁启超他是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教书,每逢暑假的时候,家里面就会来很多学生听他讲课。他讲课的场地就是在地下室,他每天下午四点钟开始讲课,然后每次就讲两个小时左右,课后就留这些学生住在家里,一些学生就住在西部的楼下。

      老楼的地下室还曾经为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存过枪支和军饷,老楼在解放战争的时期还曾经为天津解放做过贡献。1948年的时候,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一个指挥所就设在这,肖华还在这工作过。上楼上还有电台,然后我的祖母看见参谋和战士在收发报。

      1929年1月份,我的祖父梁启超就病逝了,办理后事的时候家里边的开销很大,家里面还有6个上学的孩子,最小的是我的父亲,还没有上学还不到五周岁,家里面的经济条件就下降,经济上就陷入了窘境。我的祖母王桂荃在1930年因为经济比较窘迫就把老楼卖给了天津一位姓郝的富商,全家就搬到了新楼,新楼和老楼之间砌了一堵高墙,这个院子就分成了两半,家里人就都搬到新楼里住。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新楼饮冰室建于1924年,为梁启超先生晚年的书房,饮冰室之名先存在,后新楼建成即以此命名。 “饮冰”二字,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梁启超用此表达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焦灼。台湾诗人余光中来梁启超故居参观时,留下一句话“其室名冰,其人犹热”,确是恰如其分。饮冰室书斋其实是先有其名,后有其楼。早年,梁启超即以“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笔名发表文章,并在《新民从报》上开辟《饮冰室诗话》专栏,出版的各类文集也冠以“饮冰室”之名。 

       这个新楼是位于院子的西侧,它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洋楼,它的建筑面积是950平米。这个楼是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的,并且也是由他主持建造的,大概是在1924年底和1925年初期建设完成的。这个楼一共有十二间房间还有一个厅,一层就是我祖父梁启超工作和写作的地方,就是他的一些书信和后来的著作都是在这里写的。它的结构就是进入正门了,通过大厅进入位于西北东的书房,实际上就是西边进去然后到北边再到东边,就是一溜这样的书房,书房和图书室还有小客厅是连起来的,从西到北到东就是先是经过书房然后图书室然后客厅,然后楼上是我祖父梁启超的卧室,这个卧室是位于二楼的东南角,然后我祖母就住在二楼的西南角,我伯父梁思达他是住在这楼的东北角,我父亲是住在一层门口右边的一个小的房间。

      1915年,梁启超举家迁入旧居,此时的梁启超顺应历史发展,放弃了君主立宪主张,转而拥护民主共和,然而就在当年的夏秋之际,袁世凯逆潮流而动,开始筹划复辟活动。梁启超的得意门生蔡锷将军以治病就医名义多次来到天津,在梁启超旧居家中商讨反袁大计。他们秘密商定一边由梁启超推动舆论声讨袁世凯的逆行,另一边由蔡锷将军发动护国战争击碎袁世凯美梦。梁启超在饮冰室写下《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还没发印,袁世凯有所耳闻,托人送来二十万元贿赂梁启超。梁启超拒绝并将此文抄录一份寄给他。愤怒的袁世凯遣人威胁说:“君亡命已十余年,此种况味,亦既饱尝,何必更自苦。”梁启超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率先在京沪发表,揭露了袁世凯复辟阴谋,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响应。另一方面蔡锷将军用计到达昆明,随即宣布云南独立,于是“护国战争”揭竿而起,受到了举国拥戴。梁启超的居所也就成为了“护国运动”的策源地,这师徒二人在天津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窘迫了,状况更加困难了。我祖母又把新楼出租了,出租给恒昌绸布店,楼下的东南角的一间我祖父的书房就留下了,然后把家里的家具和祖父的书籍等一些物品,都存放在房子里。然后我祖母就在新楼的后面,自己出资建了一栋二层的小楼,在这个小楼里她就住到了1949年,在小楼里还接待了一些小楼的亲友,1950年家里子女都是在北京工作,我祖母就把新楼卖掉了,她卖的是新楼和后边一起建的小楼,都一起卖掉了,在北京西单的手帕胡同就买了一个四合院,自己也搬到北京去住了。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王桂荃在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院居住的房子。 

        1950年,因为多个孩子都到北京工作,王桂荃将天津梁氏故居的新楼和小楼一起卖掉,价值是3000匹布。王桂荃把家搬到了北京,买下了西单手帕胡同甲33号的四合院。1954年,王桂荃与众子女合议,将梁启超的全部文稿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交接地点就在此房,有长女梁令娴当时写给北图的信为证:“先父手迹,得贵馆负责保存,十分欣幸。文稿三大箱在西单手帕胡同甲三十三号梁宅,请于下星期一日——四月十九日上午前往搬取。我处有目录一份,及其他墨迹,也愿一并奉赠,请派人来取。”

读史札记·从天津饮冰室到北京手帕口胡同甲33号
北京香山国家植物园梁启超家族墓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