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2022-08-13 20:15:34)
标签:

天安门

广场

千步廊

中华门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在当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天安门代表着中国,是神圣的象征。这种神圣能常驻国人每个人的心目中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尽管天安门建成之后就已在那里矗立六百年,尽管天安门广场早就存在,但是那时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与皇帝的神圣有关,与王公贵族的荣光有关,与平民百姓毫无关系。帝制时代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什么样呢?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远没有现在的广场辽阔,根本容不下人民,能穿过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的只有九五至尊的皇帝,过了正阳门后面的棋盘街,就不是一般人能到的地儿了。大清门虽然已经拆除,但是你看清宫电视剧中常说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就知道大清门在当时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天安门低,那才是当时的第一国门呢。特别有戏剧性的是,这个已经拆除的大清门,原来的名字叫大明门。明清鼎革,旧宫殿换了新主人,大明门就必需换成大清门了。怎么换呢?新主人图个省事,把大明门翻过来,背面刻上大清门,大明门就变成了大清门。等到辛亥革命之后,皇帝退位了,晚清变成了中华民国,大清门也不合适了,大清门改成了中华门。这样的进步翻天覆地,等到再把大清门反过来,竟然发现前朝的名字早已经刻在匾的背后了。抹不去的历史,一块匾额容不下新的政权了。旧桃换新符,大清门的匾额送进了博物馆,木匾制成中华门挂在了城楼之上。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大清门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棋盘街、大清门与天安门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中华门
中华门往北,长安右门,长安左门和两道千步廊围成一个T字小广场,千步廊两侧,东边是吏、户、礼、兵、工五及宗人府、翰林院、钦天监、鸿胪寺、太医院等衙门,西边则是刑部、督察院、登闻院、太常寺、鸾仪卫,通政司等机构。这里不是皇家重地就是官府衙门,后人熟悉的东交民巷还叫江米巷,江米巷以东便是御河。长长的御河让人想起御河之外相连的运河和城外运河的帆影。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从天安门看两侧的千步廊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换个角度从天安门看两侧的千步廊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从棋盘街方向看天安门和千步廊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天安门东侧被拆除的长安左门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天安门西侧的长安右门
       后来,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清门先后拆除,南北向的御河变成暗河,广场中央先建起人民英雄纪念碑,尔后东边建立起国家历史博物馆,西边建成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变大,成为世界最大的广场,成为人民的广场,这才在国人心目中成为神圣之地。
读史札记·天安门广场的变迁
                                              天安门广场全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元偶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