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望族,刘张庞顾,刘以小南庄嘉业楼藏书闻名于世,而古镇东北的张家,则以财富首富、革命元老和书画收藏为人所知。
张家的发迹始于张颂贤,鸦片战争后国门顿开,湖州辑里丝闻名于世,张颂贤抓住此商机,往来于上海与湖州之间,专门做丝绸出口生意,财富得以迅速积累。
张家旧宅
1855年张颂贤和家人合影,当时能够照相就已经说明其观念和家境均非一般。在这张照片中,其中最右边的孩子叫张静江,后来成为与蒋介石、孙中山交情很深的民国元老。
张颂贤的孙子张石铭,其四子张乃骅工诗画,好收藏,嗜古如命。1918年乘船不慎失足溺水而逝,年26岁。其子张葱玉仅4岁,祖父张石铭怜孤对其疼爱有加。在张家书画熏陶之下,张葱玉耳濡目染,书画鉴定欣赏突飞猛进。
(一)上海滩的赌徒与收藏家
张石铭去世后,张家析分家产,张葱玉分得上海大世界。张葱玉在上海如鱼得水,既是书画收藏名家也是赌场常客,书画水平不低,赌场却常常失意。


等到1949年解放前夕,满腹才华的张葱玉在上海已经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上海十里洋场,给这位公子哥带来的迷茫的未来。这时一位生命中的贵人挽救了他。这位贵人是郑振铎。
(二)北京南锣鼓巷里的书画鉴定大师
应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之邀,张葱玉到北京国家文物局任职,从事文物鉴定。先居住好友郑振铎家,1951年后迁居南锣鼓巷,远离十里洋场的张珩(葱玉)如鱼得水,迎来了新的生活。
到南锣鼓巷做客的王世襄、谢稚柳、启功、徐邦达、黄胄或为收藏大家,或为书画名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962年国家文物局又专门成立了张葱玉、谢稚柳、刘九庵参加的“三人书画鉴定小组”,张葱玉担任组长,先后前往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四个省市鉴定书画达10万余件。张葱玉还总结了书画鉴定的六种辅助方法,它们的着眼点分别是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

张葱玉与家人在南锣鼓巷家中

张葱玉著作

张葱玉旧藏欧阳修灼艾贴,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张葱玉旧藏。
1963年,张葱玉因肺癌逝世,终年49岁。
南浔张家另一位对历史影响更深的人物是张静江,孙中山称之为二兄,民国元老。他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