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不断深入,项目不断翻新,课题花样繁多,成绩稳步提高。宣传栏、新闻稿连篇累牍,似乎教育的进步一日千里,但是回看课堂里的学生,困惑依然困惑、迷茫依然迷茫,焦虑依然焦虑。
这是为什么?
去掉高达炫目的理论,回到常识,这样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项目式学习也好,深度学习也罢,这些教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前提是学生乐意学。你那些操作流程才能够一步一步实现,如果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认同,对学习本身没有兴趣,纵然你有百般花样,到他那里却是死路一条,不会发生任何效果。
只有孩子热爱学习,我们才能引领孩子深度学习。只有孩子有内驱力,孩子才会热爱学习。孩子怎样才会具备内驱力,对学习这件事情感兴趣。怎样才能感兴趣?无非是两个角度,有趣好玩和有用。
第一角度是有趣好玩,这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能否做到好玩,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中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少,但是依然有人喜欢,成年人专注于某一事情且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家寻找其中的秘诀许多都缺不了好玩两字。因为好玩,所以乐意,因为好玩,所以以苦为乐,因为好玩,所以努力,好玩是支撑学习的重要动因。但是现在的课程中尊重儿童天性,保留好玩因素不多,许多孩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
第二角度是有用。功利的作用在教育中凸显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眼前功利作用的凸显让教育异化,异化者失去本真而扭曲自己,最后丧失自己,如本来不喜欢数学,见奥数就头疼但是为了上某重点学校而不得不去报奥数课外班,本来不喜欢音乐、美术但是为了升学而去绘画唱歌。这类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扭曲自己的行为在我们教育中比比皆是。即使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也不能掩盖其功利性的目的,反倒忘却了本真,最后没有什么效果。
在推行教学改革项目前,先想想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吧。这个问题解决了,有没有教学改革项目也基本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