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窑洞对——努力从千古兴亡的王朝更替中走出来

(2022-07-06 15:16:31)


   1945年7月4日下午,应毛泽东主席邀请,黄炎培走进了毛主席住的窑洞,二人长谈一个下午,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几天感想怎样?

   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对黄炎培的希望和疑问,毛泽东主席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对毛主席的回答十分赞赏:"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从延安返回重庆的黄炎培把访问经过写成《延安归来》一书,书中首次把窑洞对披露于世,而国统区的人们也正是通过延安归来,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有了更深刻更真实的了解。

   在“窑洞对”中黄炎培所谈的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典出《左传》: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宋国发生洪灾,鲁国君主派大夫臧文仲前去慰问。听闻宋国君主将洪灾归咎于自身,臧文仲深为感动,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从臧文仲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兴之勃焉,罪己恕人,自强不息;亡之忽焉,唯我独尊委过于人。这也是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秘密。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学习《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新中国奠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