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2022-03-29 15:46:48)
标签:

法国大革命

雅各宾专制

革命

断头台

漫画

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经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正再轰轰烈烈地开展。此时的英国可谓海晏河清,蒸蒸日上,而英吉利海峡对面法国则人声鼎沸、热锅烹油一般,1789714日,巴黎民众以极小的代价攻陷了巴士底狱,革命爆发了。

巴士底狱风暴甫一发生,便受到海峡对岸的英国漫画家群体关注,陆续有吉尔雷的《法国、英国、自由、奴隶》(1789728)、威廉.登特的《现代法国人的本质》(1789824)等作品出版,这些漫画与报刊、小册子等媒介形式共同为英国民众确立了对法国大革命早期情形的认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吉尔雷的《向自由献祭》。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这副名为《向自由献祭》漫画发表于178983日,距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这一事件仅半个多月。漫画右侧端坐的自由女神正是在巴士底狱的废墟上接受众人的朝拜。女神手持的权杖上端悬挂着象征自由的佛利吉亚小红帽,这种帽子是大革命时期十分流行的装束,它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右侧标注为“一位后悔的君主”的路易十六正单膝跪地向女神先生王冠,身前的断斧表明其对专制统治的懊悔。国王身后一群被锁链束缚的贵族们或垂头丧气或向女神控诉,画面左侧戴着高帽子的人高举的三色旗正在迎风飘扬,在他身后是刚刚革命成功手拿武器的意气风发的人群。这幅画生动了展现了大革命的爆发给法国带来的震动。而女神左上角对国王所说的话是,“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永世地佩戴着皇冠!”这表明1789年的3月,漫画家对这场革命最终的预期只不过是英国一百年前的革命的翻版,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随着大革命的爆发,制宪会议召开,人权宣言颁布,贵族逃亡,民众起义,原来的秩序被打破,革命一经发生历史就不会按照某个人的意志向前推进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向前发展。1791620日至21日发生的国王出逃事件--瓦伦事件,改变了英国人对法国革命的看法。

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1791年7月21日,当时在位的法国国王曾经试图逃走。路易十六及其家人试图逃离首都,放弃了以他的名义建立的新政府,这一戏剧性的尝试启动了规模超乎寻常的一系列行动和反应,对于社会的每个因素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最终波及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关于国王出逃的瓦伦之夜,我们参看路易十六出逃记就可以。我们这里重点需要说明的瓦伦之夜带来的震荡。

本来自1789革命爆发以后,虽然威的质疑不断增加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军队、国民自卫队、行会、税收员,在城市的公民文化中,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拒绝遵守旧制度或新政府制定的规则但是王室在压力之下还是表现出对革命的配合和顺从,民众对国王还心存希望。

1791年春,议员们希望随着宪法的完善、一个稳定的新政权的建立,法国大革命可以走向结束。建立君主立宪制,最终恢复一定程度的稳定;只要新制度下的君主全力支持,法国的暴力和恐怖时期也并非无可避免。6月初,大部分法国人的确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巴黎之外地区的人们——仍然认为他们的国民国王支持革命。他们仍然认为路易十六可能会领导建立一个主权国家。

但是瓦伦之夜国王的出逃改变了这一切。在宪法即将完成、君主立宪制国家变成现实的关键时刻,曾庄严宣誓支持革命的路易十六跑了。国王真的支持革命还是做做样子,国王跑了外国会不会干涉,这些问题在民众的心中不断发酵,失望、愤怒笼罩在法国,民众受到伤害。爱国者们认为此后必将发生战争,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尽其所能地为战争做准备。他们曾将路易十六想象成一位好父亲,现在他们感到了一种深刻的遗弃和背叛。有人极度苛刻及愤怒地称路易十六为骗子、懦夫、叛徒、暴君。巴黎人民的反应尤其强烈,科德利埃俱乐部和博爱社团迅速发起了一场废除国王和君主制的民众运动。持续的请愿、游行和街头示威构成了巴黎流行激进主义历史上的一个信号,无套裤汉也由此作为政治力量出现。在法国的许多地区,在国民议会未公开宣判的三周不确定期内,一小部分人——数量远远超过历史学家的估计——认真考虑了驱逐现在的国王,甚至是建立共和国的可能性。

法国革命的方向转了。

就在瓦伦之夜没有多久,1791627漫画家吉尔雷创作了《法国民主派突然袭击了逃亡的王室》。受消息传递局限的限制,当时的漫画家还弄不清国王出逃的经过和最终结果,但是从漫画标题就可以看出漫画家对法国革命的某种担忧。国王出逃事件在英法漫画中被广泛刻画,说明人们对事件的高度关注,国王出逃这件事削弱了王权的神圣,也为后来国王被杀和王权制度的终结做了准备。

 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1793年1月21日,法国巴黎革命广场,天空下着雨,但是,在广场的四周却挤满了各色各样的人,这些人都很激动。他们一边热烈地议论着,一边翘首向远处的路上眺望。不久,一队士兵押着一辆马车缓缓走来。到了广场,4个士兵从车上押下一个人来,押他走上断头台,这时,群众中又爆发出一阵愤怒的呼声:“绞死他!”“割下他的头!”

在群众的愤怒声中,路易十六“扑通”跪倒在神父面前,神父一手在胸前划着十字,一手抚摸着他的头,缓缓地说:“圣德路易的儿子,升天吧!”之后,三名行刑者将他放进断头台,开动断头机,断头刀猛然落下,……群众中又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样的处死人的场景在巴黎的街道出现,路易十六不是第一个,也当然不是最后一个,在巴黎这样的场景在激荡的革命中将会不断重复,嗜血的断头机落下又升起,反反复复将革命者,反革命者,不革命者,男人、女人,形形色色的头颅一股脑儿切下,血流成河和欢呼人群旁边是汩汩流淌的鲜血。

实际上,路易十六本不该如此的。即使逃跑未遂,巴黎民众满腔愤怒,但是1791年9月份国民会议还是通过了1791年宪法,法国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只是他不习惯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梦想国外的干涉和恢复昔日的秩序,在周边反法势力发动战争的时候他胳膊肘向外拐透里通外国被人发现。这样的国王还怎么去面对法国的民众,法国的民众还要这样的王国干什么?于是法国巴黎人又起义了。

1792年8月10日,法国巴黎民众起义攻占王宫,国王被捕,王室成员被囚。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政体,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1月15日,国民公会正式判决路易十六的死刑。

1793年1月21日,巴黎革命广场上路易十六身首异处。这件事不仅仅在当时的法国就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至高无上的国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1793年2月12日,吉尔雷发表的《法国荣耀的顶点——自由之巅》 代表了英国漫画家对法国革命的认知。

漫画中巴黎街道上拥挤的人群,举着人头向人们展示的刽子手,正吊或者倒吊的被处死者,手拿屠刀坐在横杆上头踩死者透露的人,这就是自由之巅,这就是法国荣耀的顶点吗?断头台上飘扬的三色旗,这就是人们热切希望的革命吗?很显然,吉尔雷的漫画代表英国人对革命恐怖的忧郁和担心。读史札记·英国漫画家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英国,法国革命带来的恐怖并非仅仅是吉尔雷的个人感受。处于在血雨腥风之中法国民众对断头台的起落已经麻木,仅以雅各宾派当政期间为例,在“1793年至1794年被称为“大恐怖”C GrandeTel reur)时期,期间约有17000人在断头台上被处决,仅1794年5月至6月间不到6星期内巴黎一地就有不少于1300人在断头台上被处决。旧常的杀人场景钝化了人的情感,断头台不再使法国人感到恐惧。”而在享受和平阳光的英国,漫画中比比皆是的断头台形象感染着英国的民众,加深了人们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惧认识,也鼓舞起英国民众的爱国心,而在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频出,埃德蒙·伯克成为保守主义的代表并在世界产生影响,与英国漫画家这样的观察和批判也不无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