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劫难逃》:倒在终点线的感伤

(2013-05-03 01:32:38)
标签:

在劫难逃

冷战思维

肥皂剧

特工谍战

倒在终点线的感伤

娱乐

分类: 【难得伊健金线莲】娱乐播报

《在劫难逃》:倒在终点线的感伤

 

  当影片《在劫难逃》在平淡的情绪中结束,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好戏还没有上演,就已经散场。这也是《在劫难逃》最大的遗憾。

  影片属于特工类,它抓住了该类型非常核心的因素,特别是借用了“冷战思维”模式。仅此一点,就将影片带入到职业特工的层次,所以即便是美国高中生做主角,也不会有肥皂剧的感觉。相反,男主角的身手等级,也具备了逻辑合理性。

  其他角色的配置,也体现了该片的布局思想,不仅有坏人,更有各种潜伏的人。他们黑白未分,营造谍战背景。其实影片中演员总量十分有限,但是利用率超高,每个角色并非平白,都有身份转折。这些个体为故事贡献出力量,让简单剧情复杂起来,让复杂的情节紧张起来,为后面的大结局做好铺垫。

  在影片最后,一切准备就绪,种种暗示也都点到,重头戏被推入棒球场的大舞台。气氛、排场以及各路人马也都蓄势待发,决战就像满弓上的箭,一触即发。但是,影片却在此时泄了气。战术安排取代近身搏击,对决降级成智斗,最终竟然是老爸出马,暗中助拳获胜。早知如此,火车上的对打,就应该多多留意。完全没想到,《在劫难逃》的功夫高潮是在影片开始和中间。而结尾,是默默真情叙述,特工谍战的冷酷气氛被人间真情瞬间融化,坚硬的影调陡转,情绪急刹带出发卡弯,生生满腔兴奋被憋到爆。

  如果影片顺应铺垫好的节奏,在结尾奉献出枪林弹雨的乱战,《在劫难逃》就不会是虎头蛇尾,而是一部精彩的谍战故事。很可惜,《在劫难逃》放弃努力,刻意转变节奏,在无限接近终点时倒下,令人意犹未尽,大失所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