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的逻辑已经变掉了,从以前靠题材炒作变成了如今的长期成长

军工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你如此死心塌地的看好它?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军工背后的逻辑变掉了,从题材变为成长。
在以往,军工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持续性,全靠炒局势或者炒主题,而上市的大多军企本身毫无投资价值。所以每次都会出现迅速涨完一波(比如国庆概念等),然后就A字杀,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然后开始横盘,一横横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
总结来说就是害人不浅,所以尤其一些股龄较长的朋友就十分反感军工,而那些才入市不久的朋友反而可能还没什么感觉。
但我这篇文章想说的是现在的军工已非吴下阿蒙,它已然有了未来成为一个媲美消费赛道的雏型。
如今的军工,基本面在持续改善,政策的扶持力度在加大,国际形势的动荡,机构等资金的涉入力度也在加大,横纵向对比估值都同样低位等,天时地利人和,我实在找不到不投资它的理由。
所以一些朋友不妨抛弃陈旧的印象,就当重新了解一个新的东西,去客观、深入的分析一下军工,看看它当前到底是否值得投资。
下面我会从多个方面细说我眼中的军工,它到底为何被我如此看重,为何能摇身一变成为成长股。
一、国防实力需与经济实力相匹配
2016-2020年,我国GDP占美国GDP比重分别是:60.3%、63.23%、64.94%、67.74%、71.18%。
而2020年我国军费占GDP平均比重约1.3%,远低于美国(3.5%)、俄罗斯(4.4%)、印度(2.5%)、英国(2.0%)、法国(2.3%)。
也就是说对比美国,我国GDP总量差距确实是在逐步缩小的,但国防实力差距仍然巨大。此前国防部也曾表示我国“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符”,因此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十四五不同十三五。
军工方面,十三五的公报强调的是军民融合,而这次的重点显然不一样,变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GDP方面,十三五的目标是要“中高速增长”,而这次没给未来五年设具体目标,只说今年把目标完成,然后到2035年“再迈上新的大台阶”,淡化GDP的意思很明显。
也就是说上面重心向军工有所偏移。
这次十四五2021年给到的军费增幅预算是6.8%,作为后疫情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6.8%是一个不低且合理的增速,2021 年的国防支出预算增速较政府预算支出同比增速高出了5 个百分点,创下1989 年以来最大差值,
而2016-2020我国军费增幅依次是7.6%、7%、8.1%、7.5%和6.6%,6.8%的增速结束了连续两年军费增速下滑的趋势,延续了高于GDP预期增速的国防建设追赶态势。
并且基于十四五的规划,军费增速有望长期超GDP增速。
要知道在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相匹配的情况下,美股军工板块年化收益率位居排名第4,那么军费占GDP比向美国看齐的我们,同样可能迎来一波军工的长期行情。
二、国际形势的动荡
去年对国际局势做出重大判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随之当前我国国防政策方针也从“强军目标稳步推进”转变为“全面练兵备战”。
这都是在为动荡的局势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这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地步必然遇到的问题。很多西方国家称“百年变局中最大的演变,就是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当然这里的衰落是相对的,双方都在进步,但我国与美国的差距减小,变相便是美国衰落了。其实这些本都已是明牌,但这次疫情却加速了这个过程。
所以换做我们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我们肯定是慌的,必定也会从全方位来阻止中国的崛起。
那么在这种“乱世”当中,我们必须也只有让自己的底蕴足够强大,才能够坦然面对任何风雨。光靠和平外交,那只会将主动权交到对方手上。历来事实证明最后有话语权的都是拳头大的,而不是一个老好人。
所以,军工必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因为拳头逐渐变大,我国如今在面对美国时,也能有充足的底气了。
三、基本面的持续改善
基本面的改善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1、我国新的国防政策方针变为“全面练兵备战”,其实背后就是在说我们要有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能力,时刻做好准备。而这必定会加大实战化训练强度,长期的实战化训练必定会带来大量的装备消耗,这将赋予大量内需型军工企业成长的逻辑。而我国主要的一些威胁还是来自于海空,所以导弹、军机和一系列消耗型装备等迎来的订单可能会更多。
2、一些新技术落地带来的新的上下游市场。军工装备的升级,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装备在未来会源源不断的冒出。而每一样新的东西,都将带来新的市场。所以,一些已经落地或者即将落地的军企及其上下游都值得关注。
3、下订单方式变化和预付款比例提升带来的企业稳定性、积极性和大量现金流。今年开始,军工的下订单方式从逐年批复采购变为带量采购,军企可以一次性获得十四五期间所有订单,而这带来的变化是企业的积极性,他们愿意积极的跟随订单量去实行扩产。
另外预付款也从以前的30%提升到30%-50%,以前虽然有30%的预付款,但压钱情况普遍存在,并且贯穿产业链上下游,导致军工企业的现金流很难看。但现在有文件出台明确表示,只要军方签署合同,就要给主机厂30-50%的预付款,验收时达到70-80%,同时主机厂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1个月左右)向上游打款,杜绝了以前压钱的现象。现金流的充裕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利润的侵蚀,业绩报也会变得更好看。同时也能提高其竞争力,有利于做大做强。
4、价改落地,有望扩大企业盈利
5、军用技术向万亿级民用产业的渗透。军工技术是很多先进技术的源泉,而这些技术大多又具有军民通用型。例如商用航空发动机、红外、碳纤维、钛合金等。而这广阔的市场带来的巨大利润又会反哺军工企业,使其向更好的方向继续前进。
四、横纵对比皆为低估值带来的性价比
横向对比,军工是当前仅有的3个低估值板块之一,远低于当前的消费、医药等赛道,并且消费、医药即使在当前跌幅巨大的情况下,估值依旧在历史高位。纵向对比,军工pe百分位才16.87%,处于历史低位。
而这样的性价比在从高位出来的资金看来十分有竞争力。
http://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10321/504AEC540A7A841637C85AD03A3A5697_w1080h2214.jpg
http://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10321/140FF0770CFA3353C25DD7B68B54181A_w1080h2221.jpg
五、军工集团再启资产证券化进程
核心军工资产注入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集团在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将使上市公司因核心资产的稀缺性,享受市场给予的较高的估值溢价。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截止2019年1月,中央企业资产的65%、营业收入的61%、利润总额来源的88%都在上市公司。但军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是明显低于央企平均水平的,同期军工集团仅有总资产的50%和净利润的41%在上市公司体内,资产证券化还有较大空间。
六、机构对军工持仓连续提升
|
基金军工持仓占比 |
2020Q2 | 0.97% |
2020Q3 | 1.75% |
2020Q4 | 2.4%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基金军工板块配置比例有所提升,但其实当前仍处于低配状态。相较于 2015 年 7.4%的高点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持续走高可期。
七、投资建议
综上所述,投资时建议不要太过重视短期消息面带来的波动,而需从长期成长的维度来出发,关注其中具有核心技术资产的公司。
军工的逻辑已经变掉了,从以前靠题材炒作变成了如今的长期成长。
具体有几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1、拥有产业几乎垄断性地位的主机厂。
2、实战化训练强关联、订单占比高的消耗型装备公司及其配件、材料公司。
2、具有新装备、新技术的公司及其上下游公司。
2、所属军民融合概念,拥有大量订单并带来巨大利润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