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遗墨《钗头凤》之谜
(2011-09-23 10:27:13)
标签:
陆游钗头凤唐婉妓女沈园 |
[选自本人为《绍兴历史文化之谜》之撰稿(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9)]
从南宋到现在,陆游、唐婉,以及沈园遗墨——两阙《钗头凤》,共同联结缔造了一段爱情的千古绝唱: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经娶妻唐婉,因妻子与陆母不和,迫于家庭压力休妻。唐婉改嫁给了同郡宗子赵士程。后来,陆游到沈园游玩,与唐婉相遇,怅然有失。于是,在园中墙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词一阙。不久,唐婉抑郁而死。这两阙《钗头凤》处处浸润着太多的情怨和无奈,诉说着陆游和唐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无论在诸多的古笔记抄本中,还是大部分文献记载,都言之凿凿。但是,关于陆唐在沈园偶遇的情节,以及《钗头凤》一词的写作背景,却是历有争议。我国著名宋词研究专家夏承焘、吴熊和等学者认为,《钗头凤》不是陆游在沈园为唐婉而作,就是说,“红酥手”另有其人。于是,有人冒然推测,《钗头凤》很可能是陆游入蜀后,在担任宣抚使王炎幕府五年间(1173-1178年)的赠妓之作。
他们质疑的理由主要是:“宫墙柳”不符合山阴(绍兴)环境,那里不曾有过“宫墙”,“宫墙”系指成都故蜀燕王宫。陆游是孝子,用“东风恶”指自己母亲,值得怀疑。《钗头凤》作为词咏调名,当时在成都地区较为流行;陆游在蜀中曾经闹过几次绯闻,据说曾经与一位有诗歌才华的多情妓女相好过,而且在现存的陆游词作中,排列在《钗头凤》一词前后的都是他在蜀中的赠妓之作。另外,唐婉所写《钗头凤》一词,用语过于香艳,有失矜持,不符合她的身份。
那么,陆游的《钗头凤》究竟是写给谁的呢?是前妻(表妹)唐婉还是蜀中妓女?这似乎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其实不然。因为,无论从历史文献,还是从词作内容来分析,足以证明两阙《钗头凤》确实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梦缘之所在。那些无端的猜疑或推测都是徒劳的。
最早记载《钗头凤》为题于绍兴沈园壁间、言陆唐情事的,是宋人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周密的《齐东野语》等文献。陈鹄大约生活于1140年至1225年或更晚,一生仕途平平,但学问上有一定的造诣,常常与南宋著名文学家、《容斋随笔》作者洪迈(1123——1202)及陆游长兄陆淞谈论诗词。他所写的《耆旧续闻》是一本史料笔记,其中关于南北宋名人言行、逸事及诗词记载颇多,有许多资料常为今天的研究者所引用,非常珍贵。他在该书第十卷中记载,“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词云:(词略)……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三月题。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这就是说,作为陆游的同时代人,当他20来岁来到会稽的沈园做客时,曾经亲眼看见陆游题写在沈园墙上的《钗头凤》词。而且,还明确提到唐婉的答词也确有其事。眼见为实,“目击”之事,毋庸置疑。
《齐东野语》卷一记载更为详尽。唐婉字蕙仙,陆游的姑表妹,系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绍兴十四年(1141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为此,陆游曾前后写过多首诗歌,表达笃爱之情。可是,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甚至冷落自己的侄女。这是因为,一是陆游接连二次殿试都名落孙山。陆母怪罪于唐婉,说她让陆游沉迷于女色,不思进取,荒怠学业。二是唐婉一直没有为陆家生下一女半子。三是陆母曾为陆唐俩的婚姻卜了卦,卦上说他们俩的八字不合,唐婉是克夫的命,会影响陆游的仕途。后来,他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不得不与唐婉忍痛分离。过了两年,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宗子赵士程。十年后(即1151年),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婉夫妇俩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婉征得丈夫同意后,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钗头凤·红酥手》词于沈园壁上: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得知之后,也和题了一阙,即《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真是令人黯然神伤的悲怆奏鸣曲、苦恋二重唱!也是虽然写于八百年前却永远年轻的青春之歌!
那么,对于沈园的残垣题词,陆游自己是怎么说的呢?他到底有没有在那里题过词呢?其实,陆游晚年曾多次提到他自己在沈园题词的事情。《剑南诗稿》中也屡屡提到过沈园,如《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沈园》、《城南》,等等。其中《城南》一诗作于81岁那年。可见,这说明陆游曾在此邂逅唐婉,并为之作词,是合情合理的。陆游对唐婉是一往情深,十分真挚。他在《剑南诗稿》卷二五中,明确说曾经在沈园题过词,其词是为了怀念相会于此的水边梅下的一位“美人”。68岁那年,他在《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的五、六两句是:“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这里,“坏壁醉题”与唐婉以“黄藤酒”相款待的情节完全契合。而且,在该诗的小序中说得更明白:“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此文作于绍熙三年(1192年),“四十年前” 即1152年,基本与上述文献记载相符。
不仅如此,还可以从《钗头凤》词来分析。《钗头凤》词咏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词调名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白头偕老。由此可见,陆游是一直深爱着他的表妹唐婉的。还有,即使《钗头凤》词咏调流行于蜀中,但也不见得陆游非要在成都写《钗头凤》词,而不能在沈园。要知道,陆游在65岁那年回到故乡山阴鉴湖边的三山定居,直至86岁去世。陆游入蜀不过5年,而在绍兴生活则长达21年之久!
从内容看,陆游《钗头凤》词上阕是陆游追叙今昔之异;下阕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全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像是拟想之作。试想,如果没有挚爱的生活原型作为依据,或者是写给妓女的应酬之作,怎么能写出如此真切感人的词句呢!更何况,古代文人跟妓女之间的交往都很随便很容易的。同样,陆游跟妓女(哪怕是诗歌才华的名妓)之间不会有什么真情,难以出现“锦书难托”的境况,自然也写不出“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之类的句子。至于词中的“东风恶,欢情薄”并不是陆游对自己母亲的公开谩骂或侮辱,而是对封建礼教(唐婉不能生儿育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迷信思想(卜卦)的强烈控诉和鞭挞。他所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