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辛弃疾词《重阳》

(2012-11-03 08:24:12)
标签:

随笔

分类: 阅读与欣赏

 

 

读辛弃疾词《重阳》

 

    我喜欢辛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情景交融,或荡气回肠,或美轮美奂,或大气铿锵,真乃大家之作。特别是他的节序词,“应物斯感,感物咏志”(《文心雕龙》),更是独树一帜,开一代词风。

    所谓节序词,是以时令节日、民俗风景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词作。有名的节序词如秦观的《鹊桥仙》咏七夕,周邦彦《解花语》描写元宵盛况等。然而,辛弃疾却把节序词写成了一个序列,更有意境,更有深度。如《青玉案·元夕》《汉宫春·立春》《满江红·中秋寄语远》《金菊对芙蓉·重阳》等。

 

重阳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两者相辅相成,情景交融。

    上片写“重阳佳致”,古有九月九登高的习俗,故词从登高写起。开头三句写望中所见,为远景。远水泛着波光,远山耸着翠色,雨过天晴,梧桐尚笼罩于烟雾之中,到处是一片清秋景色。作者虽没有明说登高,却登高临远之情景可见,不仅落笔点题,而且巧妙地引出以下四句的描叙。

    “正零瀼”四句写近景,其中前两句写风、写露。玉露,言露珠晶莹如玉;零瀼,写露水之浓,作者把零瀼倒装在句首,一再强调玉露之浓之美。淡荡,原本是形容春光融和荡漾的。李清照说:“淡荡春光寒食天”,而作者把淡荡和金风组合在一起,说明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天气和煦,像春天一样。

    而后两句则写菊花和芙蓉。古人说:“芙蓉花开秋水冷”,又说: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对映水、几簇芙蓉”,说明荷花凋残,所剩无几。“东篱菊有黄花吐”,说明菊花方开,可以说是黄花不负秋,与秋做光辉了。

    以上这些描写,“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张炎《词源·节序》),写出了重阳佳节的风物特色。“重阳”三句写自己的观感。“重阳佳致”四字总结上文,盛赞重阳节风物之美,正面点明题旨:“酒酽花浓”,写登高、饮酒、赏菊之乐。前者“可堪此景”四字,言此景虽美,又有点忍受不住,语尽而意不尽,很自然地引出了对往事的追忆。

    下片写少年胸襟。换头三句以“追念”二字领起,把视线引向往昔的峥嵘岁月。“景物无穷”四字承上,写历经“重阳佳致”之多;“叹少年”二句启下,写少年时期胸襟之大之深。“把黄英”四句具体描述其“少年胸襟”。黄英、红萼遥承“东篱”二句,写少年时期重阳登高手把黄英、红萼所触发的联想。“甚物堪同”过渡,以黄英拟“腰佩黄金印”,以红萼拟“座中拥、红粉娇容”,痛陈其搏击功名富贵的豪情壮志。如果说“追念”数句是逆入,而“此时”二句则是顺挽。“此时”二字关合今昔,言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每次登高都豪情满怀,“尽拼一饮千钟”,以登高豪饮,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以情结景,发人深省。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心雕龙》)”就是说,无论文章还是诗词,都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采和情怀的一致,而这首《重阳》就做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

    是啊,秋是春的结局与收获,既然秋天来了,怎能把春天忘了呢?此前,就很欣赏辛弃疾的另一首节序词《汉春宫·立春》,从词语到意境都美不胜收: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附】瀼:rang二声或四声,形容水多为二声,大露瀼瀼;瀼瀼,波浪开合的样子。瀼河是地名,在河南省,读四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