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亚太裔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
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4日报道,奥巴马总统周三(4日)督促亚太裔勇敢的站出来与偏见作斗争,并且督促国会进一步改善美国的移民政策。
奥巴马说道,作为一个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一直以来都有欢迎新移民的传统。他还表示,难以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人要阻挠对美国移民法案的修订。
“我们不仅仅是欢迎新的移民,我们本身就是移民的后代。”周三(4日)在参加亚太裔国会研究协会(Asian Pacific American Institute of Congressional Studies)的年度颁奖晚宴时,奥巴马说道。
奥巴马还对观众谈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在夏威夷,青少年时期还在印度尼西亚待过一段时间。“我的身上也带有亚太裔精神文化的某些特质。”他说道。
2013年,奥巴马的移民改革法案在参议院通过,但是在众议院受阻。奥巴马曾行使自己的行政权保护一些非法移民,避免他们遭驱逐,不过由得克萨斯领衔的20多个州都在联邦法院对他的做法发起了挑战。
最高法院近期听取了关于该案件的争论,6月底将会有定论。
在这次讲话中,奥巴马还说道:“我自己的行动并不能代替我们真正需要的,也就是国会应该通过的全面移民法案。你们有能力督促他们。”
他还表示亚太裔虽然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群体,但是却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在谈到周三在初选中大获全胜的川普时,奥巴马督促听众应该对其反移民的言论给予反击。
奥巴马还表示,曾经的反爱尔兰移民、质疑天主教徒、迫害华裔移民以及二战期间对日裔移民的拘禁等等行为都被证明是反历史的,“今天我们也将克服这种反对移民的现象。”
“我们不会辜负自己的理想。”奥巴马说。
美国频发亚裔间谍案 是否有种族偏见影响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4日发表专栏文章表示,最近几年,针对亚裔经济间谍或者盗窃商业机密案件,联邦检察官发起了很多备受瞩目的诉讼。而其中很多尽管一开始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最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这些诉讼被提起的原因中,是否是或者部分是因为种族上的偏见,而不是确凿的证据?去年,超过40%国会成员曾联名向首席检查官洛瑞塔·林奇(Loretta Lynch)咨询这一问题,虽然迄今还没有收到回复,但是上月司法部推出了一项新政策,要求经验丰富的国安检察官取代之前的地方官员,调查所有牵扯到间谍的案件。这一改变是否能够减少针对亚裔的诉讼,现在还不得而知。
文章称,虽然其他国家盗取商业机密的情况的确有发生,但是政府却过多的将目标放在中国身上。自1997年来涉及到其他国家的55起盗窃商业机密以及经济间谍案中,我们将其中70%的目标都指向了中国。但是,政府最后却没能给这些案件带来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足以说明其中肯定存在误区。
从1997至2015年,在所有刑事案件诉讼中,联邦检察官最后获胜的比例高达91%。但是自1997年来,涉及到中国的经济间谍案件中,联邦检察官的胜率仅有66.7%。与之相反的是,涉及到其他国家的类似案件的时候,检察官的胜率却有87%。
出于防止中国间谍活动的压力,看起来在很多案件中,检察官甚至没有掌握足够的事实就会提起诉讼。
去年5月,前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教授郗小星被联邦调查局特工逮捕,被指控分享某些后来被证明非机密的“秘密”。几个月后,检察官撤诉,整件事情成了一场闹剧。
2009年在圣何塞(San Jose),第一起类似的经济间谍案中,检察官指控两名华裔工程师是为中国政府服务,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来自中国的资金支持。陪审团最终否决了检察官的这一指控,表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商业活动。
对很多观察家来说,政府对亚裔的不正当怀疑始于1999年,当时任职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华裔核物理学家李文和,被指控向中国泄露核机密。当时他被指控的原因很可笑,仅仅是因为他能够接触到机密,而又频繁前往亚洲。最终这一案件被撤销,七年后,李文和也在民事诉讼中击败对他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检察官和媒体。
文章表示,太多的案件可以说明政府对中国的很多怀疑都是站不住脚的。在牵扯到与中国有关的商业间谍案中,检察官采取的方式对那些遭到指控的对象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们往往会在没有取得切实的证据前,就会将其公之于众,而这种做法显然会破坏他们指控对象的声誉。2014年10月,60岁的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被控间谍罪,但是很快这一起诉就被撤销,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但是这却让陈霞芬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种族偏见可能会影响到的确被判有商业间谍罪的案件中的量刑过程。有关过去二十年类似案件的一份分析结果显示,被判犯有商业间谍罪的个人中,拥有中国姓氏的得到的判罚要比其他人重两倍还多。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类似案件中,华裔要比其他人多住17个月牢。
美国经济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创新和竞争。对类似案件更为仔细的审查能够更好地保护亚裔的权利,减少不合理的起诉,确保经济环境更有利于创新。
美国移民系统被指存偏见 亚裔“更易”获绿卡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会共和党对一件事情持统一意见:美国移民系统已存在问题。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移民系统存在的问题远远超过大多数居民所感受的程度。
据《财政时报》(The Fiscal Times)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布朗大学两位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拉丁裔申请合法永久居民身份方面,即俗称的“绿卡”时容易遭遇系统偏见。该份报告将刊登在下一期《美国社会学评论》期刊上。

布朗大学教授本·李斯因(Ben A. Rissing)与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教授艾米丽奥·卡斯蒂利亚(Emilio J. Castilla)对劳工认证申请进行了研究,该认证是获得绿卡重要的第一步。研究者分析了过去所有获得批准或被拒绝劳工认证申请。在控制包括薪水、行业、职业、居住点和签证历史在内等因素的变量后,研究者发现,相比来自拉丁美洲的申请者,来自亚洲国家的申请者更容易获得绿卡。
李斯因支持,90.5%描述亚裔移民的申请可以通过审查,而只有66.8%表述拉丁裔的申请获得通过。总体来看,相比加拿大移民,描述亚裔的申请通过审查的可能性高13.3%,而描述拉丁裔移民的申请被拒绝的可能性高23%。
研究者并没有说明,这种系统歧视是工作人员评估申请时蓄意所为还是政策问题。问题看起来是工作人员经常仅依据有限的信息做决定。评估劳工认证申请的工作人员并不要求审核申请人的全部资料。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考虑不周全的决定。
李斯因认为,当申请被审核的时候,一般与就业有关的信息细节会被着重评估。“在申请文件上,我们没有观察到不同地区移民工人在描述上存在明显差异。”他说。
一般来说,获得绿卡的评估差异可能基于无意识的偏见。研究者引用现有的调查显示,美国人倾向于认为亚裔更有能力,而拉丁裔稍显逊色。
“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国移民在美国找工作,担负评估潜在员工资格的政府工作人员在整个雇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意在指出,政府的劳工认证批准很大程度上依靠申请者的国籍。”他说。
白人对亚裔隐性种族偏见高于非裔
据全美广播公司新闻频道(NBC News)报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透露,就算是在混血成年人中,对于种族背景的偏见也依然存在。
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人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有偏见”。另外还有一组研究人员想要了解,拥有多文化背景混血成年人在隐性种族偏见上的表现是否会更好。但是,皮尤表示,研究结果发现恰恰相反,这一族群的种族偏见现象更加严重。
据皮尤表示,潜意识里的种族偏见能够影响行为。据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一份研究显示,对非裔有潜在种族偏见的白人医生就更不愿意治理非裔病人。“这种潜在的种族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和流行文化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皮尤高级编辑里奇·莫林(Rich Morin)说道。
这次研究使用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简称IAT)的方法,对象包括白人、非裔、亚裔、白人非裔混血和亚裔白人混血成年人。受访人员会收到一个术语或者图像,然后依据这个图像选择他们认为的与之关联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词语,研究根据他们花费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评断。比如,受访人员对白人的图像选择正面评语花费的时间比对亚裔面孔要更迅速,那就可以做出相关评断。皮尤对此做了两个不同的实验,一个涉及白人、非裔和白人非裔混血,测试他们对于白人或者非裔的潜在偏见。另一个则涉及白人、亚裔和亚裔白人混血,测试他们对白人或者亚裔的潜在偏见。
研究显示,比起纯种白人,亚裔白人混血成年人拥有某种形式的隐性种族偏见比例更高。只有22%的亚裔白人混血没有任何种族偏见,而纯种白人在这方面占比高达30%。不过,比起亚裔,亚裔白人混血的隐性种族偏见比例更低。只有20%的亚裔没有任何形式的隐性种族偏见。
研究还发现,纯种亚裔对自己种族和白人的偏好只有4%的差距,38%的亚裔选择白人而不是亚裔本身,更欣赏亚裔的比例则为42%。同时,白人非裔混血的隐形偏见比例也比纯种非裔和白人高。只有23%白人非裔混血对白人和非裔没有任何隐形偏见,纯种白人和非裔成年人这方面的比例分别是27%和26%。
整体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白人对亚裔美国人的隐形偏见最深,比起亚裔,选择自身种族的白人比例高达50%。30%白人没有任何隐性种族偏见,只有19%的白人更欣赏亚裔。这方面比例第二高的是白人对非裔美国人的隐性种族偏见,比例为48%。27%的白人对自身种族和非裔没有任何隐性偏见,另有25%白人更欣赏非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