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2016-04-27 01:58:06)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病逝 享年82岁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3907958702.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2005年11月15日,在法国巴黎阿迪亚尔剧场,梅葆玖在法国巴黎第二届中国戏曲节闭幕式上表演京剧名段《贵妃醉酒》。新华社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259956587.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梅葆玖在大陆央视1994年元宵晚会上演出。 新华社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474747313.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1982年,梅葆玖在北京自家院内练功。新华社

  往年梅花谢了还会再开,可今年的梅花凋零了,来年却再不能绽放……北京时间25日中午11时零分44秒,因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入院、已昏迷27天的当今梅派掌门梅葆玖在北京协和医院长辞人间。

  作为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作为梅家在世唯一活跃在梨园界的孩子,梅葆玖努力扛起梅家这面树起了百年的旗帜。一方面,他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是梅派艺术活的灵魂和新的范本;另一方面,他又是梅派艺术的传承者,桃李满天下,近年更携梅派弟子及京剧艺术辗转纽约、华盛顿、莫斯科、东京等地,重走梅兰芳当年足迹。

  台上宗师,台下玖爷,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1412775332.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民众26日到北京京剧院梅葆玖灵堂悼念。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2872298660.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梅葆玖的弟子们现场洒泪。侨报特约记者卞先锋摄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385135720.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梅葆玖入室弟子、京剧名角李胜素现场落泪。

 

  清音梅影不复在

  嗓子长期疲惫 七年前曾大病一场

  “他的确太拼了,一直说等忙完演出需要稍适休息”

  玖爷的豁达乐天宛如橡皮擦,抹去了人们对他的健康状况的关注,直到今年3月31日,玖爷在吃饭中离席如厕,晕倒并深度昏迷久久不再醒来,身边的人才想起:近来玖爷为了办好2016年中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工作,不辞劳苦。

  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

  25日上午11时许,一条消息传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2岁。”舆论一片哗然。

  听说梅葆玖先生死于支气管痉挛导致的缺氧,前云南省京剧团花旦杨丹菲便禁不住感叹,这定是他近日太过辛苦所致,专业的京剧演员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并不是个例。她解释说,由于天天要用嗓和用气,又无法有效把握时间与强度,因此很多京剧演员的嗓子和呼吸系统都会因长期疲惫而成为病灶所在,“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率先生病”。

  “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与梅家亲近的人猜测,玖爷可能是因为气管痉挛引发了哮喘:“与梅家亲近的票友都知道,2009年左右他曾大病一场,着实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得以恢复。”

  只是,玖爷的豁达乐天宛如橡皮擦,抹去了人们对他的健康状况的关注,直到今年3月31日,玖爷在吃饭中离席如厕,晕倒并深度昏迷久久不再醒来,身边的人才想起:近来玖爷为了办好2016年中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工作,不辞劳苦。“他的确是太拼了!前几天我们都感觉他的状态像极了要感冒的样子,他还一直说等忙完演出,需要稍适休息。”

  倾尽所能为传梅

  “不做好传承,没脸见父亲”

  为办好剧目展演  玖爷拿出梅兰芳来美演出行头

  为了办好今年的“京昆”剧目展演,玖爷不惜拿出家中珍藏的私家行头——凤褂蟒袍。这套曲水纹满绣插底的凤褂蟒袍,不仅做工细致,并且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是梅兰芳当年带到美国演出《刺虎》时所穿。

http://ny.uschinapress.com/cr/2016/0426/2548881311.jpg梅派亲传成绝唱" TITLE="京剧宗师终谢幕 梅派亲传成绝唱" />
▲2008年,梅葆玖率梅兰芳京剧团前来洛杉矶,演出梅派经典剧目。中新社

  一位接近玖爷的人士向美国《侨报》记者透露,为了办好今年的“京昆”剧目展演,尤其是为了让4月14日在长安大剧院开锣的第一场曲目展演一炮打红,玖爷不惜拿出家中珍藏的私家行头——凤褂蟒袍交给本次展演中担纲《铁冠图》主演的年轻演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以梅兰芳服饰研究为主要课题的吴向天告诉记者:“这套曲水纹满绣插底的凤褂蟒袍,不仅做工细致,并且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因为它是梅兰芳当年带到美国演出《刺虎》时所穿。”

  而作为梅家的唯一梅派传承人,玖爷10岁学戏,13岁正式登台,在自己长达69年的京剧演艺生涯里,却从未拿出这套传家行头炫耀。“连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吴向天说。

  然而,玖爷最终没能亲眼看到这套行头护佑他的弟子们在台上大放异彩。

  按照梅家人的说法,当初梅兰芳选定了玖爷作为他的艺术传承人后,便把家里包括戏曲盔箱在内的京剧传承之物都留给了他。然而除此以外的遗产,玖爷就只拿到了一只梅兰芳先生访问美国时带回的博士帽,玖爷生前戏称之为“金方帽”。

  玖爷一直非常赞同自己的母亲处置父亲财务的方法:“我母亲很明智,在我父亲去世后把家中有价值的文史资料都捐出来了,文革中才没有毁掉,如果留在家中,即便那会儿没有被毁坏,一代代传下去也可能就慢慢遗失了。后来这些资料都留存在梅兰芳纪念馆中,得以让世代的后人去观赏。现在我把自己的资料也都保存得很完整,将来父子两代人的放在一起,供后世了解梅派艺术。”

  把梅家的东西传承下去,是梅家几代人的心愿,也是玖爷认为“不做好以后没脸去见父亲”的责任。为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多次提交关于重视京剧流派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提案。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梅葆玖还呼吁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素质培养,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学习繁体字、多听多唱京剧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

  2014年,适逢父亲梅兰芳双甲诞辰,梅葆玖携弟子及北京京剧院的演员辗转香港、台湾、纽约、华盛顿、莫斯科、圣彼得堡、东京,以及津沪等国内京剧重镇,重走梅兰芳当年足迹。

  几度离开几度回归

  从小喜欢机器和摄影 终被父亲推上京剧之路

  他爱和电有关的一切,也痴迷自行车、摩托、汽车、飞机等。然而,这一切最终在他父亲的请求下改变了,他最终背负了传承京剧的重担,被推上京剧之路。

  在曲折蜿蜒的京剧传承路上,玖爷也并非从没动摇过。

  早年,他在接受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时坦承:“我从小喜欢机器和摄影,最喜欢做个电影放映员。”

  而事实上,从小接受了良好又全面的教育,且聪明如他,的确曾是一名优秀的电影放映员。而玖爷研究的机械,往往由他自己设计图纸,自己来打造模型。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他最高兴的时候是听见自己装的收音机发出声响那一刻。

  除此以外,玖爷还会独立制作出能在留声机上播放的片子。找不到制作片子的胶片,他就用医院看病拍的片子替代。在录音机流行前,他做的录音机将父亲梅兰芳留下的珍贵演出资料整理出来。

  他爱和电有关的一切,也痴迷自行车、摩托、汽车、飞机等。尤其是汽车,他对其性能如数家珍。

  然而,这一切最终在他父亲的请求下改变了,他最终背负了传承京剧的重担,被推上京剧之路,吃京剧这碗由祖父传给他父亲、再由他父亲传给他的传承饭。

  这并不是玖爷京剧之旅归去来兮的唯一一次。梅兰芳没预料到的文革,在梅兰芳去世5年后爆发了。

  玖爷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想起的又是那美好的夏日荷塘边的露天乡村影场,以及冬季冷清的室内影院。

  但是玖爷也承认,虽然文革期间他个人生命里的欢乐貌似更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梅家之所以没有第三代传承人,全是因为文革压制男旦之故。玖爷有时也认为自己因为在文革期间疏于练功而有所不足。所以他常谦逊自持:“我不是什么‘大师’”,“我只是票友而已”。

  因而,为求精进,他常常请自己的师姐妹杜近芳、李炳淑、李玉芙等人帮助斧正。

  梅五爷的率真与无奈

  收徒谨慎 多次拒绝手捧重金拜师者

  见过梅五爷的人,甚少会把这位优雅谦和、宽厚仁爱又温润如玉的中国绅士,与听起来几乎和直肠子划等号的率真性格联系在一起。若不是记者本人在2009年亲历,至今也不会相信,那个一边写电话号码给初次相识的年轻人,一边嘱咐“要想学戏,你每到周末就去哪里哪里找我,找不到就打电话”的乐天活泼的小老头会是梅五爷。

  其实,确切的按照家里的序齿,玖爷该被称为梅五爷的。诚然他是梅兰芳的9个孩子当中最小的那个,然而,他也是梅兰芳5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那个。因此家里、邻里或者梨园行里的亲朋故交,更喜欢按照老北京人的习惯,尊称玖爷一声“梅五爷”。

  见过梅五爷的人,甚少会把这位优雅谦和、宽厚仁爱又温润如玉的中国绅士,与听起来几乎和直肠子划等号的率真性格联系在一起。若不是记者本人在2009年亲历,至今也不会相信,那个一边写电话号码给初次相识的年轻人,一边嘱咐“要想学戏,你每到周末就去哪里哪里找我,找不到就打电话”的乐天活泼的小老头会是梅五爷。

  至今在京沪两地票友当中,还流传着梅五爷收徒的故事。

  作为梅派嫡系传承人,有多少京剧界的优秀人才出钱、出力、上赶着想拜倒在梅五爷的名下,然而,梅五爷却每每谨慎捡选,天资、条件、功夫样样都要细细评度,再三考察才会最终纳入梅派的大旗下。

  只有田惠是个例外。

  那时田惠刚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分到上海京剧团。一次偶然的机会,田惠遇到了从北京来上海演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等人。象所有的追星族一样,田惠当即表达了对李炳淑的热情,而李炳淑等人也记下了田惠——“这个田惠长得太象女版梅五爷了。”

  很快,“上海有个长得跟梅五爷一模一样的姑娘”的传说广为流传,直到添油加醋的传到梅五爷耳中。李炳淑等人一度担心梅五爷会因此大发雷霆,没想到梅五爷早已买了张飞机票直飞上海围观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田惠。

  当田惠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梅五爷盯着打量得心里发毛时,梅五爷竟然由衷的笑出声来:“呵呵,是挺像的!”随后,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唐突,便主动大方地对田惠说:“这么着吧,我也不白看你,我收你一个小徒弟吧。”一句话,让正在学梅派,却因传承问题没法进一步发展的田惠,瞬间打开了另一扇门。

  而相比之下,在“是否允许已在海内外唱戏歌唱得炽手可热的李玉刚拜入梅派”这一问题上,则体现了梅五爷的坚守与无奈。

  由于一眼看出了李玉刚的发声、行韵、用气以及形体上的拉筋方法,都与传统梅派冲突,所以李玉刚几次手捧重金要求拜入其名下学习梅派京剧艺术,都被梅五爷率真地拒绝了。

  等到梅五爷知道他拒绝收李玉刚为徒的消息传到网上时,网民对梅五爷的围攻与谩骂也袭击而来。梅五爷火了,他不明白:收谁不收谁不是该自己说的算的?这样敢用网民绑架自己收徒的人,将来必是欺师灭祖之辈。从小没受过这么大委屈的梅五爷竟然就这么一气病倒。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友来问病,两人聊了半晌,梅五爷才豁然开朗、心病尽除。

  复出的梅五爷一如凤凰涅槃,温润、宽和。因此当传来他的弟子私下收了李玉刚为徒的消息时,他不但没有选择像传统的师父那样加以处置,反而安之若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