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全面二孩政策有望年内落地”、“多只二孩概念股涨停”……今年以来,多个关于二孩政策松绑的报道出现在公众视野内,不少人看中了新一轮婴儿潮带来的商机。然而,中国第四次婴儿潮真的如期而至了吗?多位人口学者表示,从1992年中国年出生人口降到1875万之后,就一直没有超过1800万,尤其是最近十几年,始终在1500多万到1600多万徘徊,根本没有出现婴儿潮。

■“爽约”的婴儿潮
市场曾预期第四次婴儿潮将至
期待婴儿潮带来商机
江苏徐州的李群今年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投资20万元人民币加盟了一家连锁幼儿园。“我在网上查了好多资料,不是说中国要出现新的婴儿潮吗?所以我就拼一把,抓住这个机会!”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李群不是唯一看好婴儿潮商机的人。今年“全面二孩政策有望年内落地”、“多只二孩概念股涨停”等报道,就是中国社会追捧第四次婴儿潮的一个集中体现。
尽管学界对婴儿潮的界定还有不同看法,总的来说,对1945年以来中国的三次婴儿潮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前三次婴儿潮分别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1962年至1976年、1986年至1990年。
从10年前开始,就陆续有关于中国要迎来新一轮婴儿潮的声音。不少人预想中国会在2010年左右出现婴儿潮。理由很简单,1986年出生的2319万婴儿到2010年已经24岁,正处于生育旺盛期,新的婴儿潮出现顺理成章。
那么,第四次婴儿潮真的伴随着诱人的商机如期而至了吗?如果还没有,那么,它真的会来吗?
单独二孩作用有限 婴儿潮爽约
1100万对符合政策夫妻仅有145万对申请再生育
对于新一轮婴儿潮是否来临的问题,多位人口学者的回答基本一致:按统计数据,从1992年中国年出生人口降到1875万之后,就一直没超过1800万,尤其是最近十几年,始终在1500多万到1600多万徘徊,根本没有出现婴儿潮。
“按照人口变动规律,是应该有个出生的小高峰,但是查看这十几年的统计数据,只有小的出生波动,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婴儿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说。
从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间的年出生人口数量来看,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出生人口为1617万,此后一直在1600万左右徘徊。
2012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按照传统习惯,有些人预料当年会出现一个小的出生高峰,但当年出生人口仅为1635万,劳动年龄人口在这一年出现了首次净减少。
2014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在全中国范围落地的一年。此前有关部门曾经担心,放开单独二孩可能会导致年出生人口显著增加。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放开单独二孩后,头几年可能每年增加200万出生人口,可能呈现一个小波峰,但不会出现所谓新一轮婴儿潮。
但2014年的出生人口仅比上一年增加了47万。这就使得过去十年间的年出生人口数量显示出一条平平的波浪线,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潮峰。
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1100万对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仅有145万对提出了再生育申请,数量之低令人意外。

·链接·
美国婴儿潮助力经济
面对老龄化来袭,中国全面开放二孩能否成为解决这一社会现象的可取方法?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提出,以美国为例,在婴儿潮时期诞生的人群,现在是国家主流的工作群体,这对中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美国婴儿潮发生在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人口高达7600万人,被通称为“婴儿潮一代”。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Yong Cai提出,美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孩子,现在是美国主要的工薪群体,他们也是在经济社会当中贡献规模最大的一部分人群。他的研究表明,虽然人员参与度和美国整体收入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当“婴儿潮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工薪阶层后,美国仍达到了整体收入上涨的结果。(上海《东方早报》)
■人口警钟拉响
专家吁全面二孩政策尽早落地
抚养成本高
早在2014年12月的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讨会上,王广州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顾宝昌、北京大学郭志刚,复旦大学彭希哲等多位人口学者已经表示,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敲响了警钟,全面二孩应该及早落实。
王广州通过对多次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已婚一孩育龄妇女中,约有40%超过40岁,已经接近生育期末端。
他在今年发表的《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中预测,假定在2015年中国统一放开二孩,2016年新增出生人口为565.8万人,2017年达增量最高峰583.2万人,此后逐年降低。这一预测通过人口仿真模型做出,被多位人口学者评价为“靠谱”,远远低于此前有学者提出的“全面二孩后每年将增加出生人口数千万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李建新认为,目前的生育主力军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和“60后”、“70后”的父母辈不同,再加上生育的机会成本和抚养成本很高,即使完全放开生育也形成不了所谓的婴儿潮。
和双独夫妻、单独夫妻可以合法生育二孩却放弃的现实相反,一批不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非独夫妻在盼望着自己能够合法地生育二孩,这其中绝大部分是“70后”。今年“十一”假期,一群“70后”非独人群徒步去山西翼城考察全面二孩试点的成效,希望以此举唤醒社会对“70后”非独人群生育权的关注。
·观察·
婴儿潮,天使还是魔鬼?
在投资者的眼里,婴儿潮是金光闪闪的商机;在股民的眼里,婴儿潮是红艳艳的涨停板,它拉升的不光是一只只二胎概念股,同时还以巨大的消费需求为股市上涨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婴儿潮却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十多年前就有一批又一批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人口学者多方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正是害怕生育政策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婴儿潮,政策调整动作迟缓,踟蹰良久不敢妄动。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后,社会关于尽快放开普遍二孩的呼声高涨。对出生堆积的恐惧再次阻拦生育政策迅速应时而动。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曾公开称,如果现在普遍实施二孩政策就会使中国的生育水平有一个很大的反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使中国制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受到影响。
在人口学者梁中堂看来,根本不必对生育政策放开后的所谓出生堆积“谈虎色变”。他分析,2005年前后,上海市等一些地方允许“双独户”生二孩,也曾预计会有“生育堆积”带来的生育高峰,结果并没有发生。
人口出生率与股市、房地产市场、经济繁荣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人口学者、《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认为,中国目前老龄化加速、少子化严重的人口结构,恰恰需要一次婴儿潮,持续为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孩动力”。
中央党校经济学者周天勇分析,人口因素是中国目前出现经济下行的首要原因。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通过消费群体和收入边际消费率的不同,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预想中的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如约而至,我们是该松一口气还是叹一口气?从人口数据来看,婴儿潮爽约已经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即便是在上一波婴儿潮高峰期人群进入生育高峰的今天,仍然没有出现相应的回声潮,这意味着整体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已经低到一个值得警醒的地步。
今天的婴儿不仅是奶粉、尿不湿和玩具的消费者,更是明天的劳动力、纳税人、创新者和企业家。从这个角度来说,第四次婴儿潮爽约并不只是少生些孩子这么简单,而是事关未来谁来纳税、谁来消费、谁来养老的头等大事,值得有关方面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应对。(上海《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