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侨报记者卢仲维8月22日楚雄报道】在参观了彝族圭山镇糯黑村后,小记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具有古老民族风俗底蕴的彝族,在新时代如何保持其民俗文化,他们的新生活又是如何的呢?为了解开上述疑问,8月22日小记者团离开昆明,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夏军主任、侨务科李科长的迎接和全程陪同下,来到了楚雄州紫溪彝村采访。


紫溪村是座彝族古镇,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2%,民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浓厚,村风民风淳朴。在美丽的身穿鲜亮民族服饰的“阿表妹”(彝族对年轻女性的统称)张姐姐导引下,小记者团走进了紫溪村。紫溪全村道路宽广平整,遍布亭台楼阁造型的砖石结构建筑,新建和旧房翻新的住房触目皆是。然而这些新房仍呈现出浓郁额的彝族特色,反映彝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英雄故事的绘画和雕刻随处可见。村中的标语告示都附有彝族文字。展现彝族火崇拜的火把广场,内有祭火塔、太阳女神雕像、中心大火盆、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兽图腾柱。

小记者们仔细听张导游的详细解说(侨报小记者余皓萱摄)
小记者应邀走进了张姐姐的家。她家是旧房翻新的建筑,但仍保留彝族特色的格局,体现彝族民俗的老虎和羊角造型散布屋中。张姐姐告诉小记者,她家是移民到此地,数年前在政府帮助下,将旧房翻新和扩建,现全家办起了农家乐,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她详细地向小记者介绍了她家从农民到果农,到从事家庭旅游业的过程。她信心满满地表示,她家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她深信未来会更好。


小记者当日的晚餐就安排在该村的一户农家乐。在撒满松针的大竹蒲团上,布满尽显民族特色的菜肴。席间,村长三岁的孙子稚声稚气地给大家唱起了“敬茶歌”,令大家喜爱不已,争相与其合影,俨然成了一名小明星。饭后,身着民族服装的村长弹起三弦琴,和其小孙子及全体小记者手拉手跳起了民族团结舞。


连日紧张于转战各地参观采访的小记者,当日走进了著名的“恐龙谷”。“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小记者走进恐龙王国,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变,目睹留存亿万年的世界奇观。最后还在园内的游乐场疯狂了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