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七十年代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的罗启妍(Kai-Yin Lo)是一位有着一大堆正式头衔的人物,但也是一位喜欢穿两只不同鞋子的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和珠宝设计师。她的头衔包括香港设计中心委员,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博物馆委员会委员,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首席讲师,北京中央美院客席教授,以及纽约亚洲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及香港分会美术委员会委员等等。但她在国际上最为人熟知的,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珠宝设计师,也是最早在国际上确立了自己珠宝品牌的华人设计师,客户中包括希拉里、克林顿这样的明星客户。

【侨报记者管黎明6月24日纽约报道】“以前的珠宝首饰只有昂贵的黄金钻石(fine jewelry)和廉价的人造首饰(costume jewelry)两类,我希望能创立一个中间的类别,让许多人能拥有美观与质量并重的饰品,所以我开始尝试用颜色宝石(color stones)来设计各种首饰。”罗启妍24日在亚洲协会的珠宝展厅内谈起自己的珠宝首饰时表示。
出身于香港一个广东南海籍金融世家的罗启妍,上世纪70年代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毕业,之后她回到香港,先是在《南华早报》做了一段时间的警线记者,由于工作乏味且待遇过低,她转而从事公关工作,在当时香港最豪华的锦沧文华酒店(Mandarin Oriental)担任公关,业余她开始对收集各种首饰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酒店里遇到当时《时代》周刊的主管James Linen,对方给了她一个到纽约担任时代集团公关助理的职位。
在纽约期间,罗启妍大胆尝试,居然将自己业余设计的一些首饰卖给了第五大道的卡地亚(Cartier)珠宝店,由此她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珠宝品牌,其设计的珠宝先后被Bergdorf Goodman、Neiman Marcus和Saks Fifth Avenue几家名店接纳销售。一年多之后,她辞去了在时代集团的工作,全力进军珠宝业。
三十年后,罗启妍经历了商业上的成功,开始将主要精力用在各种艺术性的展览上,包括最近两年越来越多地受到大陆文化机构的邀请,前往各地参展及演讲。
说起自己的珠宝首饰设计理念和风格,罗启妍还是侃侃而谈。“一般热带的人都喜欢各种五颜六色的饰品,可能他们需要这些鲜亮的颜色来帮助他们提起精神,但北欧人的首饰普遍都是一些单调的保守的颜色。我自己一般不拘泥于某一种色调,我跟随季节和时装的变换来调整自己的设计,如果你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那你当然不能再佩戴一个颜色同样花哨的首饰,这两者需要区别开来,有一个对比。”
在此次亚洲协会的销售展厅内,罗启妍展出的2015春夏首饰系列包括从普通宝石到古董饰品的各个类别,如“宋代黄玉兔及璧手织绳结项链”,以灵芝为主题、用珊瑚作原料的吊咀、胸针及耳环等等,价格也从几百块到数万美元不等。罗启妍对《金融时报》的一句评语非常自豪:“让历史变得能够佩戴,并以当代感悟来解读文化传统。”
此外,作为一位崛起于七十年代的珠宝设计师,罗启妍经常在世界各地遇到自己多年前的老客户。在此次亚洲协会的展览期间,在罗启妍与记者攀谈时,一位曾经在1978年和做律师的丈夫一起前往中国的听觉医师玛莎女士上前与她搭话,并高兴地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末在香港,有朋友告诉她一定要去看看罗启妍设计的首饰。
有关罗启妍的珠宝设计和个人信息,可查看www.kaiyinlo-design.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