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

(2016-11-22 09:52:00)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教学
原文地址: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作者:

人教版教材和教学 

一、 “诗歌与散文系列”概述

1、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

2、 人教版系列模块

3、“诗歌与散文系列”教学建议

4、“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评价

课标设计五个选修系列,实际上是按照四种基本文学体裁构思的。

诗歌与散文系列是必修、选修联系最为紧密,是学校最有条件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新课标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

1. 阅读鉴赏总体要求: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鉴赏的基本能力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鉴赏重点在作品,而不在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2.重点应放在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方面

3、古诗文阅读鉴赏要求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1)读懂。浅易——不太艰深

(2)背诵。不刻意追求,但要有心插柳

(3)积累。

4、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创作实践要求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实践尝试,重在过程 )

(二)诗歌与散文(人教版)内容与选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浙江省选修选择

将选修模块分为三类:  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

必修的模块和选修ⅠA的模块为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模块,

选修ⅠB是为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获得学分而修习的模块

选修ⅠC是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

 选修ⅠA的3个模块如下: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语言文字应用》

2、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论语〉选读》;

  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与戏剧系列¡±的《外国小说欣赏》。

选修ⅠB的2个模块推荐如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ⅠC的模块为选修ⅠA和选修ⅠB之外的其他选修模块。选修ⅠB和选修ⅠC的模块可以在高三学段完成。

黑龙江省的选择

全省学校统一开设,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的模块,4个模块如下:

文学类文本(二选一)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实用类文本(二选一) :

《新闻阅读与实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

(三)新课标
“诗歌与散文系列”教学建议

1、精选: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2、帮助1: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3、帮助2: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4、帮助3: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5、鼓励: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6、实践: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7、内容: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8、活动: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

(四)“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过程评价

评价分读、写两方面。

读:一看阅读积累,即看学生读了多少诗文;二看读得怎样,即以审美能力为评价重点;三是用具体的成果评价。

写:(评价诗文的评论和创作)

   一看参与态度,二看成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考试大纲》
(终结性评价)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F.探究 指探索和求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主要在诗歌和现代文中)

 

一、教材内容

二、编写说明

三、怎么考

四、怎么教

五、教、学、考、练的统一

编写指导思想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探求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

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内容和主旨)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意象和意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声韵和情感)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二、编写说明

编写特色:主要以诗歌散文鉴赏方法贯穿

诗歌之部:诗旨—诗境—声韵

散文之部:形象和文辞—思想和情感—生活和体验

单元体例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现实中,脱离了高考的课改,其生命必将是奄奄一息  

三、高考考查形式

(一)古代诗歌

1、名言名句识记

2、古诗词鉴赏

12008各省市古诗词考查表      18套题分析

1、时代分布:课改区全部为唐宋诗词

2、体裁分布:律诗、绝句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

4、作者分布:名家较少,诗非名作

5、考点分布:全面考查、手法突出

启 

1、注重必修,整体鉴赏

2、注重选修,加强探究

3、注重选择,强调组合

(二)高考古代散文考查

1、名句名篇

         (共有的或喜闻乐见)(文学常识)

2、文言文阅读

         (理解、分析、鉴赏)(固定的考查形式:实虚词、句式、文意、技法)(无探究简答)

附2:五家教材文言文总篇目一览表

教学建议

读中学

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读书,在读中涵咏,语文最突出的就是强调读书。

语文课上最难处理的是怎么样组织学生读书。老师们还是习惯于“这节课怎么讲,那节课怎么讲”。----巢宗祺(课标组组长)

读中悟

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是靠学生读书读出来的。----叶圣陶

1.多读 :语感

2.多想: 想象

3.多品: 体验

4.多悟: 领悟

五、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修与选修的不同

是必修的拓展和深化,而非附庸

      “实”“与”活“。联系必修,强调基础,注重拓展

附:古诗《将进酒》课例(光盘)   附:古代散文 《廉颇与蔺相如》

       、整合与自主问题

       如:(1)必修中完成常用100个文言实词分段完成,在选修中完成20—40个次常用文言实词。具体方法为:

将常用的10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分组,组成“XX词语、句式在必修课文中的分布梳理和意义用法的总结规律研究”、常见古今异义词举要等等小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2)必修中完成 文言句式的归类

(6) 古诗文中的炼字研究。

    这样,在大专题中又分解成若干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也为下一步高三复习作积累与铺垫。模块上的知识短文,作为理论纲要,由教师适当拓展进行研究指导,从而,形成一个对必修模块知识网络的串联。

具体操作方法为:

年级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到各大类课题中作指导教师。并做出整体计划。

教师提供研究课题(提醒完成时间)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2~4人一组),自由选题,教师宏观调控。

学习小组课内、课外结合进行研究,教师跟踪合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全班、全年级分课题交流,教师指导借鉴。(可以打破教材顺序)

同题交流借鉴,完成总报告

课题验收测试评点

反馈补偿过关

      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容易出现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成绩归属问题。由于教师分工合作上课,而考试是综合考察,教师成绩如何评定。

模块考查问题。由于不同学校的选择不同,不同学生的选择不同,试题如何进模块兼容。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课容易浮躁容易流于热闹,管理上如何进行督学。

六、具体教学问题
(一)单元教学

单元:

赏析指导:知识方法(介绍全貌)

赏析示例:举例示范(可听可动)

自主赏析:探究讨论(多元解读注重练习)

推荐作品:课外拓展(创新使用)

参考1:单元教学

总领课(指导课):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研读课(互动课):自主赏析

探究课(课外研究性学习):推荐作品

汇报课(交流课):探究活动交流

要点:把握好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参考2:单元备课示例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备课示例

附4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课件.pps

附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备课稿 (临沂四中)

根据主题需要自由组合,是教师的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权利。

参考3:主题整合

附:课例:《一剪梅》《虞美人》组合---“愁” (光盘)

(二)单篇教学

⑴研讨课:师生共研与对话

⑵讲座课:侧重系统与主题

⑶实践课:动手动脑与报告

              附  “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doc

⑷交流课:成果展示与评点

⑸训练课:基础训练与落实

参考1:古代诗歌单篇教学流程示例
(山东临沂)

1步.亲近文本——诵读

               音读—义读—情读—美读

 如:选修《拟行路难》诵读提示:

(1)此诗为歌行体,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交错、回环,注意读出时缓时及的节奏,体会诗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情感。

(2)最后两句连用七言,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诵读时要注意音节中所体现出的感情高潮。¡±(选修《拟行路难》)

设计目的: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步.“诗歌素描”

(理解、感悟、语言转换训练)

设计目的:读写结合,训练理解和表达,尤其是语言转化能力

◎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白话散文。(三十年代国立清华大学考题)

作业举例

读李商隐读的《夜雨寄北》,展开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篇符合原诗意境的散文。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学生作品选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渐渐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我拥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渐渐沥沥的雨。

3步. “我最喜爱的一句诗”征文活动(鉴赏、审美)

设计目的:自主选择,自由发挥,鉴赏验收

学生作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那是明月松间照的恬淡;一串淡远的音符飘过,那是清泉石上流的润泽。

     清馨怡人,淡远悠扬。松间明月朗朗照亮一弯纯净的心湖,一片菊花飘香的圣土。石上清泉涓涓地流,流去满身的疲惫,尔后如一只初醒的鸟儿径直飞向那一片苍茫的绿叶。

      漫步林间,任身上映出松针的翠影,浮现出亘古的幽静,任脚步下踏出轻快的步伐,与石泉流水对唱、和歌。不知不觉间,流出了一个安谧的梦,梦中以树根为枕,静静地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

     王维安在?问石泉,无语,只是默默流。

参考2: “古代散文”单篇教学   (山东临沂 )

一读正音  :解决读音、句读

二读正意  :解决字词句式,注重翻译。

三读探讨主题:个性化解读,结合单元目标。

四读溯求技法:结合单元知识,寻求写作特点。

五读鉴赏拓展:同类比照,探求规律。

七、如何实现教、学、考、练、改的有机统一?

心系学生,眼有文本

求真务本,守正出新

扎实训练,用好练习

改扣知识的还是要扣紧知识,该训练的还是要严格训练,大可不必那么紧张,怕突出了工具性,偏离了人文性。

——温儒敏

人教《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与山东卷高考的契合 举例

【2006年·山东卷·19】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人教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后“研讨与练习”】

《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四: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设题意图:

这是一道拓展开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阅读对作家进行深入的理解,并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理解拓展到对当时时代背景、文化氛围、文人风尚等的认识,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v学生只要言之成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即可。

v如对陶渊明的认识可以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代表等,但要注意到陶渊明曾有远大的抱负和壮志,只是很难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注意陶渊明对待仕和隐的矛盾。

v学生对归隐现象的看法只要能把握某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可联系社会的动乱、玄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灵活掌握。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2006年·山东卷·12题】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006年·四川卷·12题】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那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2006年·天津卷·16题】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创作实践(诗文转化)

【2008湖北卷】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 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 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答案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八、课堂录像展示与互动交流

(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录像)

五单元散文《散而不乱  气贯中脉 之 <伶官传序>》课堂录像

一、该书编写指导思想及具体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吟诵涵泳,感悟深思,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力求使高中生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总体面貌有大致的了解,掌握相关的表现方式、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眼于启发学生学会发掘、理解和品味作品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性,在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培养纯正的审美感觉和灵敏的语感。

三、教材基本概况
(一) 定位

           这一册教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学生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而不是编写传统的知识型读本,尽管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但主要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而是为他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

    (二) 结构

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各篇作品基本上符合专题要求,意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这些专题尽量要求有代表性,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同时附加了欣赏指导文章,但这些文章只是作为单元的“后补”内容呈现,供学生自学,不要在课堂上专门讲授。

人文主题与文体主题的互补性

   (三) 作品

入选作品的标准大致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适合教学。首选的是名家名篇,精选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酌情选进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学生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兼备;同时考虑所选作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与必修教材的关系,既要避重,又有某些关联或呼应。

内容的贯通性

例如:必修课5个模块中有4个诗歌单元

情感与意象  (现代诗歌) 1-1

含英咀华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2-2

感受与共鸣 (唐诗)3-2

情思与意境 (宋词)4-2

相应模块导语摘要整理结果:

鉴赏活动的认知:意境、意象、节奏、声律。诗意,思想,情感、情趣,语言

鉴赏活动的方式:朗读、诵读、吟咏、背诵,领悟,想象、联想,理解、联系

鉴赏活动的知识经验:个人经验、文化常识、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知识

古代诗歌部分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古代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形象和意旨)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形散神聚)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仙活。(选材与行文)

六、教学建议

(一)落实课标要求

(二)教学建议

在本册教材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理应像必修课一样受到重视,甚至更加受到重视。

首先,老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讲堂”,不能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内容,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有些“导读”和练习没有提示学生“合作探究”,但教学时理应照此办理。

其次,坚持以读作品为主的教学方法。选修课不是文学史课,不必讲过多的作家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体知识等,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和赏析作品。其实读现有的作品还不够,教材只是一个引路的标志,学生应当读更多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素养是靠广泛阅读积累而成的。

第三,要注意朗读,要把必修课上养成的朗读习惯保留下来,本册的诗歌散文都是抒情作品,适合朗读。

第四,要写欣赏笔记,鉴赏性写作可以多种多样,如写片段,写整篇文章,写作品分析,写阅读的想像和体验,续写作品,改写作品……力戒浮泛的“阅读”,光读不想、光读不写都不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好办法。

最后,精读作品、略读作品欣赏到什么程度,应依学生需要、教学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精读务求深透,略读则借用精读所得的方法、技巧;精读作品必学,略读作品应当以自学为主,也可选学。

方法示例1 :诵读感悟
 “读”书,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要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尤其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1.感受性诵读

2.理解性诵读

        “涵咏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朱熹)

3.艺术性诵读

4.要学会边读边批注、圈点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于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汇和养成文言阅读习惯,有莫大的好处,应该在文言阅读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周正逵主编《文言读本》

读是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朱自清《文心序》

注意:语感教学

用一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读”。

用两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美读”。

用八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用十八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改一改、换一换、调一调、减一减、加一加、联一联”。

用一个句子回答,语感教学就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洪镇涛)

方法示例2:读写结合

单元教学前,抽签决定各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求利用早读课好好品味,教学步骤:

首先每个组派一代表朗读诗歌,要读出情感来。

其次是自由发言,内容不限制,可以是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某些词句的品味,要求发言的人在3人以上。

最后是对诗歌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全班探讨,提问的同学可以点任何一个人回答,鼓励他们思考探究。

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后齐读诗歌一遍,全班再一起读一遍

根据要求写一写评论。

1、“我最喜爱的诗文”征文活动

(鉴赏、审美)

豪放不羁的诗人:谁能有飘逸自然的处世态度,谁能坦言愤世嫉俗的内心之苦?他衣袂飘飘,骑白鹿于青崖间,放飞心灵,做人生的主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他高尚的灵魂!(一班  李海龙)

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五班  苏晓林)

醉卧长安,那是你的无奈;壮志难酬,那是世俗的失败。淡淡墨痕,抒写着前无古人的豪迈;滴滴香酒,浸润着失落的雄心。把酒问天,叹人生无奈;豪情一笔,诗传万古流芳。(十四班   夏云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用浪漫主义诠释了幻想的美丽,展现了虚无漂渺与空灵,让我们在品味他的诗的同时,也在仙境遨游一番。奇幻与绚丽包围着我们,那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享受。“诗仙”的称号赠与他这个浪漫的诗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十八班   刘凤阳)

诗坛霸主,谪仙人:汪洋肆恣,他是酒中王侯,俊逸洒脱,他是诗坛霸主,丰富击黑暗,追求光明,他豪情万丈,愤世嫉俗,殊不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夜空因超凡脱俗的他而更加璀璨。

狂放不羁酒中仙:一星升起,他灿烂得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 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李太白,谪仙哉!

             (四班    黄清华)

他是盛世游子,拿着酒杯走遍了大江南北。把酒望月,昨天他被风风光光迎进皇宫,今天他却挥了挥衣袖,潇潇洒洒在外得自游荡。举杯消愁,玉盘珍馐他不看一眼,仕途与他无缘;对酒当歌,诗,酒才是他的挚友。他是中国诗史上的辉煌篇章,他是中国诗的代言人!(二十七班  李哥栋)

中国文学史上的骄傲:炎凉的世态,冻结了你炽热的心灵;无奈的现实,朦胧了你明朗的笑脸。轻烟残月,白荻劲风,面对世俗的排挤,面对命运的挫折,你坚毅的握紧了笔杆。你是在作诗,更是在倾诉悲苦的哀愁;你是在习文,更是在唱响激壮的豪情。你是诗歌文学真正的主人,你是中华文民族永远的骄傲!(二十班  李扬)

                                                            

3、学写诗歌

【2007湖北卷】 22.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4分)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

心连着心,手拉着手,

朋友走到一起来,                               

共着一个梦想,

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大家走到一起来。

【2008湖北卷】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参考实例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4、以小组或班为单位,开一次诗歌朗诵会。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选择朗诵材料。

第二,认真研读作品。

第三,设计朗诵方案。

第四,掌握朗诵时间。

 

落实诗歌的戏剧化方法

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

选择:选择一首诗歌。

比较:将这首诗歌与相同作者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

渲染:设置朗读诗歌的背景和环境,例如可以运用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来表现诗歌的基调。

      朗读的同时可选择运用一定的道具。

      邀请你的家人和朋友参加诗歌朗诵会

合作:和同伴共同练习,并提出更好的表现诗歌的建议。

互动:准备一系列供讨论的问题,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如可以一起探讨诗歌的意思、格调、意图和形式等。

表演:舞台展示

反思: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

用什么理念教语文?

民主平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合作互动的理念,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发展创新的观念。 用心工作是成功的根本,用心思考是力量的根本,               用心学习是智慧的根本,用心服务是双赢的根本。人……

     我们应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是珍贵的时光。让每一天都成为杰作。        ——爱因斯坦

请共勉:教改之中,谁抓住了机会,谁就赢得了主动!谁用好了机会,谁就赢得了成功!希望我们携手课改路,共研共进,再创佳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