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丽江不得不见的传奇—宣科先生(讲我听来的故事)

(2011-09-22 08:38: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丽江之行一度被搁浅,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计划我才加入了丽江自助游的某个群,有幸结识了一位群友,且听他带你神游“彩云之南”!
节选一小段,也是最令我向往的、下次去一定要一睹庐山真面目的一位传奇人物——宣科先生(也可尊称宣科老师、宣科博士、宣科老板等等)。
网上down了一张宣科先生的真人照(图片出自《新浪网—财经频道》)
http://s14/middle/8d9f8358nad7ceb2898fd&690
看照片,你能猜出这是一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家吗?【文章中给大家附上一些宣科先生的简介】这正是宣科先生的一大卖点,我很好奇为何先生就能够拥有一副不老的容颜?是何种力量支撑着他永远年轻的心态?——那就是音乐,而且是不为大家熟悉的“纳西古乐”。
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个盲点,下面一段资料和大家共同普及和恶补一下有关“纳西古乐”的知识。
纳西古乐的魅力源远流长,是因为,纳西古乐是唐明皇等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宣科说,其实纳西古乐仅仅是一个简称,它的全名应该是“纳西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保留、弘扬的古老音乐”,它都是纳西族祖祖辈辈演奏传承下来的。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其有3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纳西古乐虽然古老,但500多年来却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庄重黄雅,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对此,它不仅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
 
宣科先生另一个更大的亮点也就是他的传奇身世及人生:阅历无数、历经沧桑已不足来形容!
1930年生(现在已经是81岁的高龄了),其祖辈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安徽宣城充军到云南鹤庆的汉人,曾祖母是纳西族,祖母是藏族康巴的公主。他的父亲宣明德聪明过人、记忆非凡,能说7种民族语言,是纳西族第一个会说英语的人。身边的保姆是德国人,他打小就沉浸在西方文化中。
在上教会小学时(父亲是传教士),读原版的《圣经》,学钢琴和作曲;而丽江的私塾也很兴盛,在饱读西方文化的同时,宣科也读四书五经。也曾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指挥家,据说和钢琴诗人——傅聪曾是同事。那时傅聪被誉为白马王子,黑马王子的美名非宣科先生莫属了。
后来他蒙冤入狱,一去二十余年。有人说宣科去坐牢,像是进了一次美容院,二十余年之后出来,他依然生气勃勃,青年焕发,丝毫看不出一个获释囚徒的沮丧。(可能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
他的多部作品被刊登并在音乐界引起轰动,潜心发掘和研究纳西古乐,让世人认知的同时,宣科也获得了世界性的名声,且是登上牛津大学讲台的第一位大陆学者。
这样一位多重身份的人在商业上的运作也是很成功的:宣科庄园粉红色屋顶的别墅映衬明朗天色,有童话的色彩。庄园占地80多亩,有成片的梨树。每天小车接送宣科来演奏纳西古乐。宣科占有纳西古乐演出公司99%的股份。
同时先生也是位热衷公益的人士,据网友说已捐赠1000多万给了丽江的学校。
……
祝福宣科先生!!!
 
 
文章色彩有点凝重了,轻松一下,引用几张网友的作品,呵呵!
 
 
http://s8/middle/8d9f8358nad7cfbf4c8f7&690
久违的彩虹——七彩云南,七彩的虹
 
http://s7/middle/8d9f8358nad7cff9734b6&690
我一直对这张照片很有感觉,I  have  dream……此处略去一万字,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到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