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生心中的“天堂”——《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
(2012-07-09 23:53:55)
标签:
原创整合课说课 |
分类: 教学思语 |
人教课标版第七册
营 造 学 生 心 中 的 “天 堂”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
曾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 “多少次,我梦见自己长上翅膀;多少次,我梦见自己自由飞翔……”每当备课,我常常想:我为何不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帮他“梦想成真”——长上翅膀,自由飞翔!
钱理群语曾经说过“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语文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文本、与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是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和帮助下的人文心灵对话。可是,我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直到遇到《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这样一个天堂般的童话世界呢?
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四篇,分别为《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为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其中,语言大 师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不同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语言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动静结合,情感充沛细腻,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是本组课文中颇富典型性、文质兼美的一篇佳作。
由于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为其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因此,本课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鸟的天堂”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其独木成林、百鸟齐飞的景象令人惊叹,但作为北方孩子,学生没有机会去观赏这一难得的奇景,也很难调动过去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南国的大榕树的美丽与神奇。因此也无从体会巴金先生字里行间无所流露出的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过,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题网站的网址,引导学生点击查找相关资料,课中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微机操作还不太熟练,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更直观、便捷。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运用相关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有效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品味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感悟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章语言,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借助PPT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神话故事创设氛围,用画面再现景象,用朗读感受情感,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基于本篇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合作探究,赛读感悟,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二)教学媒体的运用
网络资源的运用:课前,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阅到巴金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查阅到《鸟的天堂》的原文,更惊喜地下载了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后,为学生提供教学网站和新会小鸟天堂网址,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创作广告语、诗词、歌曲及导游词等,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高。
PPT课件的运用:先播放优美的音乐讲述神话传说,展示“鸟的天堂”图片营造学习氛围;再以榕树近景图片及众鸟纷飞、百鸟齐鸣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整体感知鸟的天堂的美;而后课件出示自学要求,令学生分组探究的任务更明确;最后,以赛读的形式相机抓住重点语句展示视频影像,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本课教学,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结组,根据学习提示,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赛读,想象,品析词句等方法,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及想象能力。
2.课前搜集资料、课后拓展提升,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搜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鸟的天堂图片逐一出现,这时教师动情讲述神话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清脆,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历,写下了一篇清丽可人的散文,这就是《鸟的天堂》。
【利用PPT课件展示鸟的天堂全貌,并以神奇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第二版块:整体感知:找出重点语句,引出本课学习纲要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前后两次到“鸟的天堂”,那么他内心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指名说并出示课件2)
出示课件2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 是啊!那这是一株什么样的大榕树呀?(出示课件3——榕树画面)你看它,盘根错节,硕大无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真是———(学生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么你再看(出示课件4)这么多的鸟翩翩起舞,百鸟争鸣,再加上这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啊!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里PPT课件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从而初步理解并感情朗读中心句。】
3. 在这两处不同的景观中,你更喜欢那一处?喜欢写榕树的同学请坐到南边大组,喜欢写鸟活动的同学请坐到北边大组(同时板书:榕树、鸟)(这时学生们下座,进行重新组合)
组合完毕,教师宣布学习要求: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分这两个方阵进行阅读比赛。首先,是方阵内部共同学习、讨论的时间,请你们参照下面表格进行学习和讨论,(出示课件5)准备好以后,我们一起来比赛。
比较内容 |
时间 |
主要景物 |
景物特点 |
观察顺序 |
描写角度 |
喜欢的句子 |
第一次 |
|
|
|
|
|
|
第二次 |
|
|
|
|
|
|
(三)第三版块:分组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巡视,适当点拨,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同学们,你们现在准备好阅读比赛了吗?好,请认真听比赛规则。(出示课件6——比赛规则,指名读)
1.本次比赛采用打擂台的形式,甲方答出一项内容,乙方也必须回答一项内容。
2.每次发言后,记分员将得分在黑板显示出来。
3.累计得分最高的方阵为胜方。
好!大家已经知道比赛规则了。现在开始比赛。
第一环节——必答部分
请同学们认真听清要求,按要求回答,答对的加五分(学生根据表格回答问题,课件随机出示答案。)
必答部分结束后,教师宣布得分。
【本环节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PPT课件随机出示答案,学生看到自己答案,真正的融入到比赛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抢读部分
在这一环节,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和作者的心情。谁想第一个来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此环节是本课中最重要的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件7: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榕树全貌,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枝干的不可计数和直垂)
学生用其他的形式来读。(带读、几人一起读、挑战读等)
【本环节使用PPT课件,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相互交流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画面、自评、互评,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的。充分发挥了PPT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和音效性,使学生欣赏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烘托情境,以此优化课堂的教学。】
课件8: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有什么原因吗?(相机出示视频引导观察树叶,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引导学生读出文字之美。
【使用PPT视频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目的是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一闪一闪的动态让学生体会情景之美,然后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课件9: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有什么原因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播放众鸟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会)课件10: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播放百鸟欢腾的视频)
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能读出来这种热闹的感情来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学生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抢读部分结束。
(四)第四版块:提炼升华,拓展总结
交换角色,谈感受: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百鸟齐鸣、热闹欢腾的景象,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作者又是怎样感叹的呢?
出示课件1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讨论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出示课件12: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人们爱鸟护鸟的相关资料。
小结:是的,人与鸟,树与鸟,动物与鸟它们相处得多么和谐!作者喜爱鸟的天堂,赞美鸟的天堂,他喜爱的是这种生命之美,他赞美的是这种和谐之美。
【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实现课内与课文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学习、搜集资料的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13——链接网址:
鸟的天堂教学网站http://www.yangteacher.com/music/cai/netcai/������ý�ѧ��վ/index.asp
新会小鸟天堂
http://www.jm-tour.com/html/lvzitiandi/shengtai/2010/1230/1754.html
http://www.szxf.net/Article/a5/x2/200609/34946_2.html
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或通过百度搜索收集资料,为“鸟的天堂”创作广告语、诗词、歌曲或导游词等。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高。】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堂,这节课最重要的设计就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和音效性,使学生欣赏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烘托情境,学生享受着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我们的课堂真的成了学生的天堂——信息技术为学生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融入文本,个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