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销售经理的22条军规》读后感
(2017-04-28 16:51:27)销售经理的22条军规,作者是一位从事医药行业,而且一干就是17年时间,带领过大大小小的团队不计其数的老管理人员,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决定了思想的高度、深度,本书也从很多实际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思路!
影响深刻的是三点:授权、务虚和开好周会!
授权的意思都了解,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授权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问题,不授权管理人员自己累,授权了又不放心!授权给员工了,有的员工做的很好,换个人就不行了!文中作者提到4点:
1.授权不授责,就是不要转嫁压力和风险给自己的团队。
2.授权不是恩赐,授权,是为了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授权也是管理团队成员意愿和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也不要把授权当成恩赐,授权更是一个销售的过程,即把需要完成的工作销售给团队成员。
3.根据团队的特点来授权,简单来看,员工有新老之分,业绩有好坏之别。从态度上来看,有的迎合你,有的不迎合;有的勤勉,有的不勤勉;有的充满激情,有的缺乏激情。从知识层面来看,有的懂行,有的不懂;有的了解客户,有的不了解;有的了解产品,有的不求甚解。从能力上来看,有的能和大客户打交道,有的只能和一般客户深入沟通;有的只能进行表面的对话,而有的连对话的机会都找不到。
4.工作性质决定授权人选,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销售经理是赋予这些工作意义的不二人选。销售经理需要传达出这些工作的意义,激起团队成员勇于承担的意愿。每一份工作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所以授权其实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活动。
务虚: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虚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虚的部分才决定未来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在乎实际的东西,比如业绩、钱和升职,但是忽略了团队氛围和团队文化这些无形的力量!甚至于经理而言,所有指定的方针、政策也是可以提升多少的业绩和指标!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员工的离心!所以任何一个部门都需要虚实结合,甚至在层面上,务虚要高于务实!
那如何务虚呢?读完这本书,我也问了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我希望的团队氛围是怎样的?我希望的员工是怎样的?我认为真正的管理层应该是怎样的?从业务能力和团队氛围打造的维度分析,找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1.首先决定会议之后团队的心情,把心情作为周会的最终结果,可以让不同业绩的人产生相同的效果。有人会因为十万的指标发愁,有人面对一百万的业绩还觉得没劲,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市场状况不同。但是心情却能够统一团队的气氛。
2.设定会议的议题和规则,真正的规则不是对与会者要求的,而是对整个会议的要求。比如没有议题不准备,没有准备不开会,没有记录不开会,没有争论不决定,没有决定不散会。这就要求会议的每个人都对本次会议负责,而不只是消极地规避一些行为来达到整齐划一,那是表面的和谐,没有实质内容。没有议题的会议,团队无从准备。不要说“这还需要强调吗?这不是常识吗?”,只要是重要的,就需要强调,用议题来强化。如果有了议题,却没有要求准备,也不能责怪团队,因为你没有说清楚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当然,一线经理可以反驳说团队中的某某也没有得到特别通知,为什么人家就准备了呢?这不是有效的论据,因为这几乎可以肯定和你的管理无关。
3.常规议题的时间管理,常规议题是那种每次必然讨论的,怎么也绕不过去的,比如上周实际销售,下周销售预测,客户的总体数量以及结构的变化等等。但是如果开会人数多,每个销售人都有自己的客户总数和结构,如果一个个阐述,更加耗时耗力却很难给予团队以启示。如果问以下这些问题,可能节省一些时间:客户总数和结构有显著变化的哪些人?原因是什么?没有显著变化的有哪些同事?为什么没有改变?如果客户总数和结构没有显著变化,一般来说,业绩也不会有显著变化。
4.例外议题的讨论,例外议题,实际上也是一线经理的一个管理动作,即“抓例外,带常规”,有相似之处。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不要轻易涉及例外的议题,避免稀释周会的主题。除非,这是一个专题周会。但是对于开会当中突然冒出来的例外议题也要有效处理。
5.周会效果评估与考核,任何重要的东西都值得评估,周会当然也要评估,评估的方向简单地说是:
每次周会的主题是否明确?
会议议题是否预先通知?
心情目标是否设定?
议题是否完成?
会上是不是有冲突?
在冲突的议题上,最后意见是否一致?
每个人的心情目标是否达成?
下周行动是否明确?
会后,团队成员的信心是否提高?
是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会议质量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