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用被灭族的结局证明了这一点

(2019-08-10 00:50:17)
标签:

历史

分类: 观点交锋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似乎有一个非常自相矛盾的认知:神童。中国人都喜欢神童,类似孔融,晏殊一类的人物在历史故事中向来拥有很高的人气和传承,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有对神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或者说抵触。很多神童在成年后的表现,并不会被认可,相反会反复拿来跟少年时代比较,最后得出神童其实什么都不行的结论。关于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是能够证明这一点的人,从来不在少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国时代东吴权臣诸葛恪。


http://dingyue.ws.126.net/xvN03g4WKim3pvt3rBvUZTVtQuKpqsyrp0EMIqXvhYBe81565369166813.jpg

 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诸葛恪的童年生活一定是衣食无忧中度过,实际上当诸葛瑾投靠孙权后,诸葛家在东吴的日子就一直顺风顺水,要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因为孙权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老板,史书对孙权的评价是他非常想勾践,这句话也许是明褒暗贬,勾践在历史上的形象非常分裂,一方面有“卧薪尝胆”这种胸怀大志的故事传颂,但另一方面,勾践又是一个过河拆桥,逼死功臣的白眼狼。说孙权像勾践,可能后者的成分更多一些,孙权也的确是没有辜负这个评价。我们去看史书,大凡是孙权手下的元老重臣和功臣们,没有几个下场特别好的,周瑜,鲁肃和吕蒙的早死疑点重重,张昭晚年被边缘化、陆逊被逼迫忧愤而死却是铁板上的钉子洗不掉。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却是好到家了,各种封赏和官位的提升在整个孙吴政权是头一号的高,而且一生最信任的人就是诸葛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只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能够跟孙权诸葛瑾相比。 这中间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诸葛瑾非常会做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从这点来看,诸葛恪完全没有遗传到他爹的情商。尽管如此,诸葛恪小时候还是拥有很高的人气,这体现在他的智商很高,比如著名的“诸葛子瑜之驴”事件,诸葛恪巧妙的为父亲找回了面子,还有变相拍孙权马屁的“父亲知道跟着谁”等等,一个有急智的小孩子在一群大人中间,必然是被宠爱的对象。


http://dingyue.ws.126.net/YGJ5uify=75INxe26zwQrY2ukDcolR831VhX0t9UAKdcH1565369369859.jpg

 但是这种情况在诸葛恪慢慢长大后发生了改变,当一个人的形象在能够决定自己前途的人眼中确定后,他想要翻身就非常难,神童前辈孔融曾经有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意思是说小时候很优秀的人,长大了未必就会好,诸葛恪可能也被这句话立了FLAG,等到他长大成人,孙权只把他放在身边做一个秘书,而不给他实践自己的机会,诸葛恪自己也急了,不过机会往往在想象不到的时候到来。吴国一直有一个隐患就是山越人,这群少数民族打也打不完,赶也赶不走,非常让人头疼,诸葛恪就在这种情况下向孙权请命带兵平定山越,出于让小孩子玩玩的心理,孙权给诸葛恪派了300多个人,让他去处理,结果万万没想到,诸葛恪用声东击西兼调虎离山的手法,真的把山越问题搞定了,从此诸葛恪摆脱了弄臣的身份,真正开始在吴国政坛崛起。


http://dingyue.ws.126.net/Ke8tvPWHiwAlqyaOkSceDpzDvWsYxyKwgDf522eR60RZb1565369369859.jpg

 


公元252年,孙权病危,因为太子孙亮年龄太小,遗诏诸葛恪等人辅政,诸葛恪成了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而他也开始在国内真正行使大权,不得不说诸葛恪这段时间的表现还是非常符合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澄清吏治,加强国内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是,诸葛恪开始考虑吴国的生存问题。 众所周知,吴国隔着长江跟曹魏对峙,而曹魏的实力远远待遇吴国,吴国所能真正依赖的最大屏障就是长江,在这种情况下,最差的选择就是依靠长江的防线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而吴国本土的地方豪族当然愿意待在江东苟延残喘,这种不思进取的做法,让诸葛恪非常反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诸葛恪在这方面,是继承了他叔叔的志向,或者说,诸葛恪可能是吴国后期唯一一个曾经有过北伐念头的执政者,或许就因为这点,诸葛恪最后败亡的伏笔也就埋下了。当然还没等诸葛恪想到这些,孙权病逝的当年,掌握了魏国权力的司马师就派出大军进攻吴国,不得不说诸葛恪还是有两把刷子,用四万人阻击魏军15万,取得大胜,这也就是后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兴之战”,因为这件事情,魏国连本身的礼仪制度都改变了,可以说是一场巩固诸葛恪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战役。


http://dingyue.ws.126.net/ZbdLwiW=WGZ9BEJLq58HTA440c9ErXT2wsF0jpm7Nqp6j1565369369859.jpg

 于是乎,次年,尝到了甜头的诸葛恪就准备主动攻击魏国,当然另一部分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这次进攻远没有东兴之战这么顺利,处于防御方的魏国坚守城池,加上东吴军队在之前的东兴之战中,力量尚未恢复,直接导致了诸葛恪的进攻大败,诸葛恪在老领导孙权摔过跟头的地方,再一次栽了。 面对危机,处理的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不幸的是,诸葛恪选择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在吴国内高压统治,钳制言论,这种情况最终让本来就对他不满的吴国贵族联合起来,由另一位辅政大臣孙峻主谋,在某次宴会上将他杀死,而吴国的诸葛家,也几乎被彻底灭族。 怎么解释诸葛恪的一生呢?诸葛瑾说诸葛恪“如果不能让全家兴旺,就一定会让全家灭亡”,不行一语成谶,而叔叔诸葛亮则用了“粗疏”两个字来形容,作为长辈,他们对诸葛恪的看法固然是一针见血,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诸葛恪表现出来的才华和志向,也是有相当程度的水平,只能说,一个人年轻时候如果太顺,太早熟,结局可能真的会非常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