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速言』剧说《寻秦记》之战国人用什么吃饭?

(2015-08-12 20:00:34)
标签:

杂谈


对于穿越后的项少龙,有三大不习惯,第一个是写字说话,项少龙穿越到战国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那个时候的字,由于还没有统一,所以各国文字也不一样,说话也一样,乌堡主还有赵王都觉得项少龙说话奇怪;第二个就是穿着打扮,因为要穿长袍,留长发,所以呢对于现代人来讲就很不习惯;第三个就是吃饭了,由于时代变迁,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战国人的饮食文化。


剧中的项少龙来自香港,习惯了中餐和西餐,都是有工具的,中餐用筷子,西餐用叉子和刀,所以才一开始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跟善柔一起吃饭的时候,由于不识字,所以点了一大盆饭,但是却没有筷子。


『速言』剧说《寻秦记》之战国人用什么吃饭?

于是善柔说到了箸,箸是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箸历史已有3000多年。


但是当时的人确实不怎么用箸来吃饭,而是用手抓的。这个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有关,我们一起来慢慢看,空前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各诸侯国争雄称霸提供了坚挺的后援,也为后来秦汉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秦汉时期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促进饮食文化向精致化的更高层次发展。这种发展首先是反映在上层贵族生活奢侈化,也只有他们才有条件讲究饮食的精美和奢华。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饮食结构与商周一样,仍然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总的来说,商周时期的粮食作物仍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主食,但是比重有所变化,如商周时期文献中经常提到黍稷,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更多的是“粟菽”并重。

粟是小米,菽就是大豆,自春秋战国以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比如《管子•重令》曾经记载:“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意思是大豆和小麦不够,工商业不禁掉的话,百姓就会饥饿,在汉代还成为口粮的代称,如《盐铁论•散不足》:“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为什么小米和大豆成为主食,在粮食中的地位也比过去提高了呢?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发明,改变了大豆的食用方式。过去是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吃,而大豆又是很难煮烂的,食用就很不方便。有了石磨,就可将大豆磨成粉和豆浆,食用起来就很方便。同时,大豆又是一种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黄不接之时可以救急充饥,此外,大豆的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大豆的种植就日益广泛。


同样的道理,过去食用麦子也是采用粒食方法,直接煮成麦饭食用,不易消化。用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粒食就改为粉食,可以蒸煮成各种各样的面食,既可口又易于消化,极受民众的欢迎。小麦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以和粟等粮食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是解决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


而作为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论语•阳货》说:“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可见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其种植自然不广。


『速言』剧说《寻秦记》之战国人用什么吃饭?

『速言』剧说《寻秦记》之战国人用什么吃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项少龙作为送嫁将军的时候,公主小倩和赵雅吃饭,虽然是手抓的,但是吃的是白米饭,这是贵族的体现。因为那个时候的白米饭是奢侈品。


除了主食,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有哪些副食呢?由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畜牧业和园圃业以及水产养殖与捕捞业都很发达,所以这一时期的副食品也非常丰富多样。


肉食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农民们“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韩非子•难二》)当时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犬猪,即《苟子•荣辱》所说的:“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畜牛羊。可见那个时候肉食除了家禽六畜之外,还有牛羊可以吃,不过牛应该不能吃,因为牛用来耕田。除了家养的,有条件的人肯定会狩猎,那么副食就会更加丰富。


水产品


鱼、鳖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孟子的名句“鱼者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与熊掌相比,鱼是日常易得之食品。孟子又说:“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既然是“不可胜食”,可见食鱼和鳖是平常现象。


蔬菜


由于园圃业的发达,蔬菜种植已经出现了商品性的生产,《史记•货殖列传》就指出:“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其收入之大。种植姜韭而能发财,当然是人们的需要量大,刺激菜农们大量生产。 但是这个时候的种类还比较少,直到汉朝时期,种类才多样起来。据《急就篇》中提到的蔬菜就有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萸、芜菁、襄荷、芜荑等,其中很多直到今天还是常用蔬菜。


说完饮食了,那么战国人吃饭的餐具是什么呢?这一时期还没有发明桌椅,人们进食时仍然席地而坐,要将盛有食物的餐具放在食者面前的案上。食案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下面有四个短脚,案面上四旁有一道突起的周边,以防止食器滑出。


而餐具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食具基本上仍承继商周青铜食器的传统,到了秦汉时期,则无论是器形还是质地都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精美的漆器食具的出现,更是突出的成就。先秦时期流行的篮、簋、敦、豆等食器已消失,汉代使用的盛装食物的食具主要是鼎、壶、锺、钫、盒、盆、盘等。


其实这个时候的很多餐具都还是很笨重的,所以项少龙穿越到这个时候会很不习惯,但是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初到来的不习惯,等待个一两个月,也就习惯了,所以后来的剧情中对此也就没有过多的描写,好了,今天的剧说《寻秦记》就到这了,我们下期再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