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伯修帖)

标签:
宋米芾伯修帖杂谈 |
宋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伯修帖)
纸本 卷 26.5x45
对于王羲之〈来戏帖〉未能购成,米芾耿耿于怀。在得知丁景愿意出让之后,米芾便托苏州的陈师锡代办此事。或许因陈师锡未曾见过此作,为谨慎起见,米芾在尺牍末画下〈来戏帖〉的约略样子,以确保买到同一件作品。
释文
丞果实亦力辞。非愿非愿。芾顿首。启。画不可知。不知好久。书则十月丁君过泗。语与赵伯充。云要与人。即是此物。纸紫赤黄色。所注真字褊。草字。上有为人模墨透印损痕。末有二字来戏。()才。字也。告留。念其直。就本局虞侯拨供给外。或能白吾老友吴舍人。差两介送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顿首上。伯修老兄司长。来戏。不记得也。在纸尾。()才字。
特征说明
「丁君」即丁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丁谓(仁宗时宰相)之孙。王羲之〈来戏帖〉即为丁景所有。
赵伯充,字叔盎,宋宗室。赵廷美(947-984)四世孙。善画马,尝以其艺并诗投东坡。
「吴舍人」即吴栻,字顾道,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崇宁间出使高丽。其子吴激(约1085-1142),字彦高,号东山,为米芾之婿。宋钦宗靖康年间使金被留,命为翰林待制。工诗善画,尤擅词,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手」,与蔡松年齐名,世称「吴蔡体」。
米芾《书史》提到,此〈来戏帖〉曾经被人用薄纸双钩搨书,有几行遭墨迹所污,相当可惜。
陈师锡(1057-1125),字伯修,建州建阳(今福建建安)人。尝上疏言蔡京与卞误国,出知颖(今安徽阜阳)、庐(今安徽合肥)、滑(今河南滑县)三州,作党论削官,置郴州(今湖南郴州)。
米芾概略写下〈来戏帖〉的外观,并标出该作之特征。《宝章待访録》称此帖被「丁氏以一万质于郓州梁子志处」,而《书史》:「质于其邻大姓贾氏,得二十千,今十五年,犹在贾氏。」两书记载略有出入。
印鉴说明 |
||
释 |
印 |
印 |
宣统御览之宝 |
清宣统帝 |
溥仪(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号宣统。 |
吴廷之印 |
吴廷 |
吴廷,徽州人,字用卿,自称余清斋主人,又称方外布衣,富收藏,跋所藏〈快雪时情帖〉款署「天启二年三月望日书于楚舟,余清斋主人记」。明代万历间著名收藏家之一。 |
鸿绪、俨斋秘玩 |
王鸿绪 |
王鸿绪(1645-1723),华亭人,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康熙中以第二人及第,官户部尚书。着有《赐金园集》。 |
书楼真藏、(广陵李)书楼珍(赏图书) |
李宗孔 |
李宗孔,广陵人。清初收藏家,收藏颇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