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导游员考试导游词撰写-某古镇导游词
(2017-10-22 16:05:56)
九里镇属于**省**市,因位于**(某地名)城南九里而得名。九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据《九里镇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九里镇就已经出现,当时名叫“**”(九里镇的古称),九里镇因为交通便利,近邻**(某地名),至宋代,九里镇作为**(某地名)商品供应地日渐繁荣,此时九里镇“茶楼酒肆林立,商贾云集”,由此可见九里镇在当时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后由于历史原因,九里镇几经战火,几经兴废。现在九里镇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处(数量),其中著名的有城隍庙、孙膑庙、普陀庵、文昌阁、四川会馆、江西会馆等。九里镇地灵人杰,曾出过知府、巡抚等多人,名人有孙膑、***(某名人)等。
各位游客,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条小河叫**河(河名),它是我们九里镇的母亲河,河面宽约20-30米,水深约3-6米。九里镇的老百姓又把这条小河称为“市河”,“市河”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经常在小河上做买卖,久而久之形成了集市。过去九里镇四乡八里的乡亲们划着各式的小船,载着各种商品:蔬菜、米面、布匹、杂货···琳琅满目,前来交易。请看,河边停泊的那几条小船让我们可以遥想市河过去曾经的喧闹。
各位游客请驻足,看!一条小河穿镇而过,两岸是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民居,一座单孔石拱桥横架小河之上连接两岸,一条条小船从桥洞下驶过···一幅精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山水图!这座石拱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名叫“环秀桥”,高高的石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小河两岸,半圆形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个整圆,像碧玉环一样,桥洞两边石柱上有一副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形象的写出了此景之美。此桥是九里镇的最高点,站在桥顶,古镇全貌,尽收眼底。我们将要穿过古桥到对面的老街上去。
下环秀桥向左前行二十米有一座小庙-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是九里镇的城隍**,所谓城隍就是当地的保护神,过去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每年农历*月*日,是城隍的生日,九里镇人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祈求城隍保佑古镇繁荣昌盛,同时在城隍庙背后的河面上搭建水上戏台,上演社戏,连演三天。现在,*月*日是九里镇最热闹的民间节日,是日,男女老少全镇出动,打莲厢、扭秧歌、调龙舞狮···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黄墙黑瓦、飞檐翘角的庙宇是孙膑庙,大殿正中供奉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大家知道,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阿鄄(juàn)人(今山东省鄄城县人),本名不详,因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人称“孙膑”。孙膑机智过人,善于用兵打仗,至今还流传着有关孙膑的“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孙庞斗智”等故事。虽然孙膑在军事上取得了非凡成就,被后人誉为“战神”,但九里镇的老百姓却把他当财神爷来供奉,与战争风马牛不相及,每到初一、十五都要来进香,祈求家宅平安、年年有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古街叫东大街,全长1.5公里,街面宽约3-4米,街道两旁的民居商铺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大家可以看到,东大街都是用青石板铺地,青石板在从墙头屋檐漏下的天光的映照下发着幽暗的光,似乎在昭示着古镇的历史。细心的游客还会注意到,有些石板在人踏上时会轻微晃动发出“咕咚”的响声,原来这些石板下面是古镇的排水道,专门用来收集排放雨水,它可以保证古镇在遇上特大暴雨时不会有积水。古人早就为我们做好了排涝设施!我们不由得惊叹“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九里镇”!
东大街的尽头就是著名的文昌阁,文昌阁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座北朝南,高21.8米,占地约780多平方米,是九里镇人为了祈求文化昌盛在清乾隆年间建造。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第一层祀孔子牌位,第二层祀文昌帝君牌位,第三层祀魁星牌位,四层以上不可登人。九里镇自从建造文昌阁后果然人才辈出,共出状元1人,进士**人,举人**人,总督巡抚多人。自此,文昌阁成为九里镇文人雅集之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全镇文人汇集,“称觞祝遐”、“讲论阴骘”、“以为省身客己之助”。
各位游客,我为大家讲解九里镇到此为止,现在大家自由活动,可以自由购物,也可以继续参观镇上的其他景点:普陀庵、四川会馆、江西会馆等,这些景点都包含在大家的门票之内,不再另行收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