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紫金庵" />
苏州城外的洞庭东山有一座相当古老的紫金庵,它以传神的泥塑彩绘罗汉而闻名,是“天下罗汉二堂半”(另外一堂在山东长清灵岩寺,半堂在苏州吴中区甪直保圣寺)中的一堂,更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难得的佳作。寺庙中的“三绝”以及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宋代雷潮夫妇雕塑的16尊精美的罗汉塑像总是深深地吸引我。每到苏州总是要来此庙。(山门图片取自百度)
http://s4/mw690/002AGlNBgy72B4vmrdNc3&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小小的寺庙,二山门不在正中,开在偏侧,初来乍到,还会误以为是座普通的民宅。然而走进罗汉堂,里面却是意想不到的满堂精彩,正是应验了“庙小神灵大”的那句老话,在我国迄今遗存的宋代泥塑作品中,长清灵岩寺和苏州的紫金庵可谓是珍品,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灵岩寺的千佛殿要比紫金庵的罗汉堂气派得多,宋代罗汉的数量也比紫金庵多,两处泥塑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灵岩寺的泥塑罗汉,是从苏州定制请去的。时代背景相同,渊源脉络相通,因此,两处的泥塑都体现出宋代世俗文化深远的影响,从艺术形式表现的背后,可以看到宋代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崇尚理念。
http://s8/mw690/002AGlNBgy72B4HUxpR77&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紫金庵有“三绝”。罗汉堂正面中央是端坐在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端坐两侧,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释迦牟尼佛像与众不同之处是他的“慧眼”。远看,似乎是双目紧闭,近看,好象眼睛始终伴随着你,似乎你所思所为,都在佛祖的洞察之中。这就是“三绝”之一的“慧眼”。
http://s5/mw690/002AGlNBgy72B4WJqe0c4&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紫金庵的“经盖”也是一绝,诸天菩萨手持的“经盖”,虽然经历数百年风雨剥蚀,“经盖”的花纹已经漫漶,但从造型上看,菩萨托在指尖飘逸的“经盖”,似乎像被三枚指尖顶破一般。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泥塑的“经盖”像丝质般的低垂缥缈,宛如薄薄的丝帕,大有以假乱真之感。
http://s3/mw690/002AGlNBgy72B5g1tQeb2&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http://s8/mw690/002AGlNBgy72B5mEQ2X47&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罗汉堂后面有南海观音的巨幅彩绘,技法流畅,场面壮观,观音菩萨、各路天使,刻画栩栩如生,飘逸灵动。然而真正叫绝的却是观音菩萨头顶的“华盖”,记得初次来紫金庵时,完全忽略了这顶“华盖”,误以为这是个绸缎制品,特别是华盖上的雕刻牡丹,完全像织锦缎中织出的暗花纹,“华盖”飘逸的皱褶,显得富贵雍容。比较泥塑的“经盖”和“华盖”,同样都有丝绸般的质感,在表现上却还有细微的差别,“经盖”刻画的是丝绢般的轻柔,而“华盖”表现的材质很像织锦缎,显得沉稳厚重,这种细微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材质的不同用途,使之与现实生活更为贴切。泥土在雷潮夫妇的手中,产生如此绝妙变化,实在令人惊叹!
http://s4/mw690/002AGlNBgy72B63WZRpc3&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都说紫金庵的的罗汉尊尊“精神超然,呼之欲活”,一个“活”字,道出了紫金庵罗汉的与众不同,相比灵岩寺的罗汉,不知道是讲解的生动精彩,还是妙趣横生的罗汉布局,再不就是山水壁画的烘托,个人感觉紫金庵更加富有生气。雷潮夫妇出神入化,艺术地将佛教传说的神,赋予现实人的情感。和灵岩寺的“破山和尚”一样,紫金庵的“沉思罗汉”别出神韵,他低垂着双目,凝视着下前方,深思沉想,刻画出专注探求的精神境界,“沉思罗汉”是紫金庵16尊罗汉的经典,细腻优雅,鲜明地体现着人性之美,让人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皆是禅意。
http://s14/mw690/002AGlNBgy72BbJYnAV1d&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看门罗汉”浓眉大眼、丰颐隆鼻,目光盯着山门,手中抱着耳听千里的灵兽,侧耳聆听,将看和听的两种神态逼真表现出来,仔细看,“看门罗汉”——罗汉堂大门——二山门,构成三点一线,从“看门罗汉”的视角,殿内与殿外都在他的视线之中。
http://s4/mw690/002AGlNBgy72Bce6SA303&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听经罗汉”虔诚谦逊,勤奋好学。“讲经罗汉”满腹经纶,娓娓道来。
http://s13/mw690/002AGlNBgy72B6UE0mE3c&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掏心罗汉”面目开朗,淳厚赤诚。
http://s13/mw690/002AGlNBgy72Bb6Yv1y3c&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评酒罗汉”面色微红,醉意懵懂,“托塔罗汉”沉稳端坐,定力非凡。
http://s9/mw690/002AGlNBgy72BbtEVba08&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愁思罗汉”眉头紧锁,目视无物,“过江罗汉”上下探求,处事不惊。
http://s4/mw690/002AGlNBgy72B9tj8yvd3&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小小的罗汉堂最大的特点,布局巧妙,往往把几尊孤立的罗汉,独具匠心地营造出有趣的情节,再加上讲解员诙谐的讲解,故事化地再现了罗汉惟妙惟肖的形象。“伏虎罗汉”虽然老态龙钟,却法力无边,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烂猛虎,竟如温顺小猫驯服在他的脚下舔袍角,而“伏虎罗汉”旁的“骄傲罗汉”则是目空一切,傲气横溢,一脸藐视,认为降伏一虎,只不过雕虫小技。
http://s5/mw690/002AGlNBgy72BcYCplW04&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http://s14/mw690/002AGlNBgy72BdFPJ9z9d&690姑苏城外紫金庵" TITLE="【宋代名塑】 姑苏城外紫金庵" />
以“降龙罗汉”为中心的三尊罗汉,他们的眼神都聚焦在大殿赤柱上的一条五彩蛟龙上。“降龙罗汉”挺颈而坐、怒目而视、肌肉暴起、全身赤红,他双眉紧蹙,目光犀利,右手手掌向上,做出降蛟龙下来的手势,左手托降龙钵,神情威严自若,信心满满,把降龙过程中的剑发弩张的气氛,以及降服蛟龙势在必得的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在一旁边的“钦佩罗汉”,被这惊心动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不由自主脱下鞋子,侧身而坐,目不转睛地看着降伏蛟龙的场面,一副悦诚敬佩样子。而另一旁的这尊“藐视罗汉”则表现出了与“钦佩罗汉”迥然不同的神情,藐视之意,形于颜面。他翘起二郎腿,转过头去,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但他那凹陷的眼睛却在窥视着柱头的蛟龙,是否真会被降伏。
紫金庵罗汉雕塑的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无论是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是服饰装束,虽然塑造的是佛国罗汉,但充满世间人情。在罗汉的服装表现上,层次分明,衣褶流转自然,表现出极强的质感。俗话说“画龙点睛”,雷潮夫妇将罗汉的眼睛刻画的极为传神,不同的罗汉,所表现的目光、神态迥然不同,对比罗汉的名称,细细观察其眼神,似乎能将罗汉内心深处的性格挖掘展现出来。从唐代至今,紫金庵已度过上千年岁月。时光流逝,它浓重的文化色彩却从未褪色,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着这里的国之珍宝——紫金庵的彩塑。
温馨提示:到紫金庵参观,一定要请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