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标签:
命运总是不如愿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文化 |
分类: 创作之路 |
http://s11/middle/8d7fbba3tbcb11e0214ba&690
http://s11/middle/8d7fbba3g7944e968b86a&690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011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路遥(中集)》里提到《车过南京桥》本来想以“樱依红”这个笔名发表,后改为“路遥”,并提到从此一直用路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http://s11/middle/8d7fbba3tbcb11df0ea0a&690
路遥先生之墓
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路遥以死相拼,为写《平凡的世界》,住在窑洞里加班加点,最后写完后将笔从窗户扔出去
路遥虽然是个优秀的作家,然而他却是个人格分裂的人,就像梵高、卡夫卡、毕加索……路遥的出身卑微、少年磨难决定了他性格的极度的自卑与极度的自负。两样极端的东西:一是超凡的雄心与才能,一是出身的微贱与贫苦。这造就了他一生都在追求两种方向:努力去做大事,去证明自已的才干;努力去战胜命运,去抛弃出身的卑微……极端的自负与自卑、天纵雄才的自负与天生贫贱的自卑。路遥似乎一生都未能摆脱这种两难。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