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2012-04-02 20:02:54)
标签:

命运

总是

不如愿

一样的

劳动

像土地

一样

贡献

文化

分类: 创作之路

http://s11/middle/8d7fbba3tbcb11e0214ba&690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3岁。

 

 

http://s11/middle/8d7fbba3g7944e968b86a&690

         路遥(1949123日~19921117日),原名王卫国

 

    路遥 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1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01132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路遥(中集)》里提到《车过南京桥》本来想以樱依红这个笔名发表,后改为路遥,并提到从此一直用路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http://s11/middle/8d7fbba3tbcb11df0ea0a&690 

路遥先生之墓

  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路遥以死相拼为写《平凡的世界》,住在窑洞里加班加点,最后写完后将笔从窗户扔出去

   路遥虽然是个优秀的作家,然而他却是个人格分裂的人,就像梵高、卡夫卡、毕加索……路遥的出身卑微、少年磨难决定了他性格的极度的自卑与极度的自负。两样极端的东西:一是超凡的雄心与才能,一是出身的微贱与贫苦。这造就了他一生都在追求两种方向:努力去做大事,去证明自已的才干;努力去战胜命运,去抛弃出身的卑微……极端的自负与自卑、天纵雄才的自负与天生贫贱的自卑。路遥似乎一生都未能摆脱这种两难。

 

 

路遥语录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