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都知道,小盘股一般弹性都很大,尤其是自从有了创业板以来,中小创八类题材个股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视线,而很少有人愿意去碰蓝筹股。可是这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着改变。这还要从2015年大牛市的个股估值说起,创业板曾经创下了全球最高的100倍平均市盈率,很多个股翻5倍、10倍,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增长预期。试想一下,如果一家公司真的能够那么容易就创业成功的话,还会有这么多人辛辛苦苦的每天上班,赚那点工资吗?显然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大部分人还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劳动去赚取有限的报酬,乌鸦变凤凰的大奇迹不是没有,只是平凡的老百姓不应该把他当成是未来盈利的全部赌注,如果这样赌法,最后,输肯定是大概率的事情。
今年以来政策进入监管最为严格的一年,首先是证监会的“新八条”底线原则,严格控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权益类投资,对于目前市场的金融产品作为更为规范的界定,不是合格投资者就不建议你去冒那个大风险投资这些不清楚交易结构的产品。这个政策很明显是针对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所谓的P2P,其实就是原来线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搬到线上,这样的方式如果从金融学的角度上来看,必然是很难持续的。原因有三:
一是线上募集的方式面向的均是不确定对象。这其中是否合格投资者很难界定,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不同,仅用收益率和历史业绩这些不确定的噱头来作为宣传,难免有投资者在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因为看到这个收益率就投了,结果造成亏损很容易认为是被骗了,而且从国内外的金融行业发展来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种线上募集方式上获得成功的,尤其是在当今金融行业这么复杂的大环境下,产品到底内在的交易结构一旦出现问题,给投资者造成亏损是大概率的事情;
二是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的券商、期货、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在人员的配置上历来采有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其中不乏许多在海外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专业人士把控风险,即使是这些机构,都很难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中完全控制住风险,更何况很多公司只是招聘几个做过一些简单产品、连交易都不懂,更没有实战经验的人来设计和运作产品。没有哪一种投资是可以轻易盈利的,如果你没有真正做过这个产品中所涉及的交易,那又怎么可能把控得住这里面的风险呢?别人买了还不是大概率赔钱。
三是金融行业的二八定律。永远只有少数人在赚钱,能够赚钱的产品也不会太多,因此如果有很多公司都包装金融产品来卖,那一定也是大部分产品失败。懂金融的人都知道,市场本身是并不产生钱的,只是流动产生了利润,没有买单人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拿一个固定收益,那就奇怪了,哪来的所谓收益呢?
最后,重点还是老百姓的投资方式匮乏,才会盲目认可这种所谓给个收益,就能拿到的投资方式。其实很多老股民都知道,证券市场是一个周期性的市场,风水轮流转,只要你控制好了风险,牛市永远会存在,你的获利机会也会不断。随着金融产品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那些不靠谱的产品会逐步退出市场,主动管理型投资才是未来的王道,有自己的投资策略,自己为自己的决策买单,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盈利。而资产荒所导致的金融产品收益率逐步下降,政策强压带来的多米诺骨牌倒塌随时会到来。只要中国的经济不崩盘,企业就会不断向前发展,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就会逐步增大,所以说股市是一个源源不断增长的市场,只是大部分人在这里面投机,或者没有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造成了一些短期的亏损,而从长期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靠看空自己的国家获得成功的。只要你还看好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上班还是企业家,你的未来都和中国股市共存亡,看好自己手中的钱袋子,在股市上为自己做一把主,将是大家未来唯一可以获得持续盈利的地方。
从上证指数目前的调整走势来看,调整的时间确实太长了,短期走势有些凌乱,但是中线上周一的突破很明显是大行情的先兆,不要太在意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短线看运气,但中线方向一定不能错,这个才是专业理财师的核心技术。给了大家明确的方向,每个人的性格和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最终的收益,我也明确表明了我的态度,2015年5月开始看空市场,而2016年6月以后,我是看涨的。
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建议,请注意风险。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您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让更多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