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考试试卷(真题)
(2021-11-23 15:58:09)
标签:
教育 |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 时120分钟。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晚年自题画像的两句话“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带着无限心酸的自我调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认,苦难的炼成就了他文化创造巨大功绩,促成了他人生思考的深邃和文化性格的完善,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英中最为炫目(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tiáo
suì
3、下列填入文中(
A、 ,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
A、虚弱
C、虚弱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幼儿节目的主题曲广受欢迎,小朋友们对它耳熟能详。
B、冰岛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让远道而来的游人流连忘返。
C、他有时讥评起那些喜欢沽名钓誉的学者来,真是入木三分。
D、她写这个课本剧一气呵成,是因为之前做了分的准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环保部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
B、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C、复习课不仅要辨析关键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还要培养运用知识的方法。
D、据统计,2017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约为63亿元左右。
7、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新职业所有贡献的就业机会像以前那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昆曲《牡丹亭》的舞台,长长的水袖仿佛成了连通心意的鹊桥。
唯有卡瓦博这座6740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决绝人类的染指。
A、设问
C、设问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千万不要担心,关键时刻,我会鼎力帮助你的。
B、家母年过70,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做儿女最大的欣慰。
C、这是我的原创作品,今天送给您,请您拜读指正。
D、星期天我正好有空,如果你方便,请来我府上聊一聊。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占据了长江流域的鄂北、湘南、川东等地区的楚国,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
为什么楚国的漆器制作会如此发达呢?
再加上人工种植的漆树,把楚国称作“生漆之国”,并不为过。
这些不得不从楚国的地理位置说起。
武当山、巫山、武陵山等山区中,有大面积的漆树林。
A、
10、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夏洛克。
B、罗贯中——《三国演义》——马谡
C、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
D、鲁迅——《祝福》——祥林嫂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
(3)戍卒叫,函谷举。
(4)遥想公瑾当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本大题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目。(12分)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忤,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选自[清]姚鼐《朱竹君先生传》,有删改)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会上下诏求遗书。
B、而金坛于文公独善先生奏。
C、与文正固争执
D、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忤。
1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诸生贤者与言论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B、遇诸生贤者与言论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C、遇诸生贤者与言论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D、遇诸生贤者与言论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正和文襄二公对朱竹君从《水乐大典》中搜寻古书的奏言持不同意见。
B、 文襄公对朱竹君态度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后进不攀附、不阿谀的性格。
C、因为朱竹君的称赞和爱护,不少后学之辈得到了好名声。
D、朱竹君因为交友广泛而见识广博,且酒量很好,才气纵横。
1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2)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6-17题。(6分)
晚菊和蔗泉观察韵
(清)袁牧
千红万紫尽飘流,开到寒花岁已周。
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
影摇落叶东篱短,帘卷西风小室幽。
白发渊明谁作伴,一枝黄雪满庭秋。
【注】蔗泉:赵蔗泉,袁牧的好友。观察:官名,清代对官员的别称。
周:究。
1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
B、颔联将菊花人格化,写其“晚节”和“香心”。
C、颈联化用典故,营造出冷寂、静谧的氛围。
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
1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人说达尔文经常被挑战,达尔文自己怎么看?
达尔文是一个很严谨的科学家,他的物种起源理论早就想到了自然选择,但他闷了几十年都没发表,因为他还要做各种考证。所以达尔文曾经说过,生物的中间类型非常重要。他说的中间类型主要指的是化石,“这一点,也许将成为对我的理论最直接、最严重的挑战。”
达尔文觉得,我们到山上去看一个地质层面,应该见到不同层位充满了各种各样过渡类型的化石,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古生物学家找化石的时候就会发现,一种类型的化石往往延续一定的时间,相似的种类中间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直到今天,很多神创论者或者极端宗教主义者反对进化论,就是拿“缺少过渡类型的化石”来作为一个攻击借口。
事实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在《科学》杂志2014年十大进展中,有一项是鸟类的起源,讲到近一二十年,在中国发现了一些长羽毛的恐龙和早期鸟类,这使“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获得了大量的化石证据支持。
以往的观点认为,羽毛是鸟类所特有的,后来发现恐龙也能长羽毛,比如中华龙鸟、顾氏小盗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发现的赫氏近鸟龙,这个种名就是献给赫胥黎的,因为作为进化论最忠实的支持者,赫胥黎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碰巧他又是第一个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科学家,所以把这样一个物种的名字献给赫胥黎,应该是一个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进化论的一个支持。
其实除了长羽毛的恐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原始鸟类的化石,比如热河鸟、孔子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从而填补了恐龙与现代鸟类之间的不少空白。
不仅生物不同类群之间存在这种过渡,实际上一种生物重要特征的演化,也是这样循序渐进的。表型进化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不会无中生有—— 一下突变出一个翅膀来是不可能的,你总得找到类似翅膀模样的结构。生物特征的变化以及复杂的结构,从来都是在原来简单结构基础上经过修修补补而来的,所以这也决定了没有完美的进化。
我再举一个化石的例子——哺乳动物耳朵里的听小骨,这个小骨头是哪来的呢? 实际上,其中有两块是从爬行动物的下巴里面来的。它原先在下巴里负责的是别的功能,最终钻到哺乳动物的耳朵里,变成听小骨。当然化石里面会找到一系列过渡的类型,就是说,耳朵里的这些骨头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它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实际上,生物演化就是要解决一系列不同生物之间的过渡问题,以及这些重要的特征是怎么来的。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杰瑞·科恩说,“虽然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还没有任何过渡形态的物种可供其作为证据,但如今他应当可以瞑目了,因为现代古生物学的累累硕果已经彻底证实了他的理论。”这当然是对古生物学的一个很高的评价。尽管如此,化石的记录实际上并不完全,因为曾经存在过的生物,其中能有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变成化石,就很不容易了。正因为化石不完全,所以导致了我们有很多误区。( 有改动)
18.下列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氏小盗龙化石的发现,对“羽毛是鸟类所特有的”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
B.从生物类别,中华龙鸟属于早期原始鸟类。
C.长羽毛的恐龙和热河鸟、孔子鸟都属于过渡形态的生物物种
D. 近一二十年, 中国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该假说。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达尔文在提出物种起源理论时, 考虑到了中间类型生物化石的缺失可能会对该理论构应挑战。
B. 赫胥黎是进化论最忠实的支持者,所以“赫氏近鸟龙”的种名献结了他。
C. 哺乳动物的听小骨的进化程, 说明了生物重要特征的演化不是突变的。
D. 文章认为生物不同类群的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生过渡的过程。
20.下列关于文章的论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从达尔文应对挑战的话题入手,逐步展开论证过程,最后解释产生误区的有因。
B. 作者用发现了具有生物类群, 特征演化的化石这一事实, 反驳了“缺少过渡类型的化石”的说法。
C. 作者用杰瑞·科恩的话, 是为了证明化石的不完全导致了人们对达尔文理论的理解有很多误区。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四、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虫子漫道
鲍尔吉·原野
小青虫在菜叶子上爬行,它这辈子不想离开菜叶而去其他地方,它只在菜叶子上爬,吃吃菜,喝喝露水,太阳照得暖和对***。就这些,它听从老天的安排,用流行的话说中“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没在菜叶上爬过其实不知道菜叶并不好爬,菜的绿叶部分如同泡泡纱,在上面匍匐很磨肚子。小虫无脚,只好用肚子走路。虫子知道,世界除了菜叶之外空无一物,它没时间仰望星空与城市的灯光。虫子的大床是一张青玉案,饿就吃这张床。虫子把菜叶咬出斑斑点点的小窟窿,正好透点凉风。它从窟窿眼里往外看,下面的菜叶层层叠叠,不光吃不完,睡也睡不完。菜青虫再一次满意自己是生在菜里的虫子,它不想让别的生物知道它的幸福。
菜青虫从菜叶上爬过来,像菜叶湿了,-菜叶卷起一滴清水,然后爬动,这不就是小青虫吗?拈过一只青虫看,它通体澄澈,看上去比人干净2020倍。它没有腰椎这类东西,是的,它只是一包清水。小虫吃菜叶长大身上除了水还能有什么呢?菜叶上的小虫如一小节挤出的牙膏,然而它会爬,于人无害地在菜叶上蠕动。上帝赋予菜青虫的爬行速度是每秒一微米。这个速度怎么能保证这个物种不灭绝呢?它没被灭绝的原因——第一,它不好吃;第二,它不是蛋白质,第三,它不是药材尤其不是中药材;第四,它有伪装色;第五,饥渴第六,有毒;第七,攻力强。因此,小虫具备了其中四项,可以勉强活着,但免不了被鸟儿吃掉。然而最可怕的不是鸟儿。上帝不会在安排鸟儿吃虫子的同时又安排老虎、狼和狐狸去吃虫子,那样有多少虫子也不够吃。比虎狼更冷酷的是农药, 尽管小青虫只是一滴水,有伪装色又不是药材,但农药仍然会准确无误地杀死,不是杀个半死,是全死。
小虫子没有肠肝肾这类复杂器官,也没脑子,其实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脑了,本就是以一条命活下去,该经历的苦难不是有脑子就可以回避的,我看一些人一辈子没活到不是因为脑子没用时,小虫子想长脑子也没地方长,它身体里到处都是来自菜叶的水。风从它身上吹过,它以为下了雨,雨浇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以为自己钻进了温润的菜帮里。菜叶的大地碧绿无限,,除了小虫,竞没有其他主人,小虫爬行,失足掉进菜心里,它才知道嫩黄的菜心比菜帮更可口,菜青虫吃到菜心后,套用人类表决心的话说,叫“下辈子还要当小虫。”
(本文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青虫吃得简单、自然。而人类的食谱古怪、杂乱,语言充满讽刺意味。
B.文章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手法,既生动形象,又幽默有趣。
C.作者在写菜青虫的同时,也与人类进行对比,暗含看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和批判。
D.文章寓意深刻,在写法上以小见大,在表达方式上以抒情为主。
22.段中影的“冷酷”“准通无误”“全死”三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23.请结个全文,谈谈你对虫子的“澄澈”的理解。(4 分)
五、本大题 1小题,共 40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当同伴都在玩电脑玩手机,不到20岁,就读于某建筑工程学校的梁智斌却在搬砖砌墙。除了春节等假期,他每天都是十多个小时的训练。凭着这种耐心、专注和坚持,梁智斌的“高颜值”墙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夺得第一名,为中国队捧回第一枚金牌。据了解,世界技能大赛有“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其技水平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虚弱:身体衰弱,元气亏损;不结实。薄弱:是指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
发布:表示思想、观点、文章和意见等通过报纸、书刊、网络或者公众演讲等文字和演讲的形式公之于众,向外界传输消息的一种过程。颁布:指政府机关或人民团体将其研拟的法令规章、行政措施和所属成员的权利义务有关的诸事宜,依法公布周知。
优化: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异。强化: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5. B
【解析】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1厘米) 深。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沽名钓誉:沽:捞取,故意做作以谋取;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一气呵成: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6.A 【解析】B.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把“不仅”调到主语“毒品泛滥”后面。看见关联词,检查其位置是否恰当。
C.谓语“培养”与宾语“方法”搭配不当。抽取主干,检查主谓宾搭配是否恰当。
D.“约”与“左右”语义重复,看见数量短语,检查是否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7.C
8.B
【解析】鼎力相助:大力相助。鼎力,大力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9.D
10.A
【解析】夏洛克:一个是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商人》里的反派夏洛克,是个贪婪的吝啬鬼;另一个是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里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2.B善:《形意动》认为……好;
13.D
【翻译】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入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
14.D
翻译: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
15.(1)担任安徽学政的官职,因为过错降级,后来又重为编修。
(2)不久,交正公去世了,文襄公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
【参考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16.A
【解析】首联翻译:曾经万紫千红的那些花卉,现在大都随风逝去,而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时光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所以,首联写的是菊花开放的样子。
17.这首诗写“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晚菊,写菊花开放较迟,当春花夏卉辉煌不再,风流云散之后,它本姗姗迟来,于清秋霜天之日呈妍播香,不随潮流,傲霜挺立。诗大以菊花自比,尽显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正如诗中所说,他以靖节先生自况,只喜欢幽静小院一枝黄菊,多则滥,多则无所适从,一叶知秋足矣。
18.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査对文本重要信息、内容要点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A、B、C所分析的内容,在文本容易找到一一对应的信息,考生只需要耐心细心寻找,即可判断。D项“表达方式上以抒情为主”错,应该是“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结合相关句子和标题中的“漫道”一词可以判定。
22. 情感:这三个词描述了农药对菜青虫的杀害之惨烈,拟人的手法,强化表达了作者对滥用农药濫杀菜青虫的不满,和对它们的同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答题时,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词语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再去提炼、概括、揭示与主题相关的情感或观点。
23. “澄澈”首先写出了菜青虫的外在特征:无腰椎、肠肝肾等复杂器官,全身透明“只是一包清水”;将虫子的“澄澈”与人类思想的复杂进行对比,幽默地嘲讽了人类自身的一些缺点,进而反思人类自身。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评价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明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具体内容指什么,然后再从主旨、手法等方面揭示它的其他作用。
【写作指导】
材料关键词是“耐心”、“专注”、“坚持”,反映的是时政热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据了解,不少考生只看到了开头句“同伴在玩手机”,从而把立意定为“奋斗”,明显是以偏概全,审题不全不清。
【下水作文】
匠心筑梦
谁也没想过砌墙能砌出世界冠军,梁智滨凭着他的耐心、专注和坚持,实现常人难以想象的梦想。他筑的不仅是墙,更是梦。
当今之世,紧张而繁忙的城市生活已渐渐磨灭了人们的创造之心,只想急于求成,匠心正在离我们远去。
所谓“匠心”,依我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
先说“熬”。 任何艺术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在艺术创作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走捷径,都只能出次品、赝品、废品,出世快湮没更快。“七步成诗”、倚马可待的快手不是没有,一是少得可怜,二是质量也经不起推敲。真正好的东西,还是要靠时间去慢慢“熬”,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常年努力。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说:“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 ,是不知疲倦,写完了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每年都能出新作, 而德国小说家四五年才写一本。” 至少他的这几句话,还是有点道理。一个月建成的房子,跟耗时一年的房子,质量能一样吗?
“匠心”还有“悟”的意思。艺术创作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 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历经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几被贬谪,几经磨难,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生活困顿让他备受煎熬。这时,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看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喜怒悲乐顿时忘怀,浩然之气充沛于胸,不由豁然开朗,参透人生真谛。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喷薄而出,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匠心”出来了。不是所有的泥瓦匠都能获奖,而梁智滨之所以能获奖,想必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大“悟”,才有“高颜值墙”的诞生。
“匠心”也有“磨”的意思。此处的 “磨”不是磨磨蹭蹭,而是精雕细刻、反复打磨。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好的艺术作品,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铸剑师说,“十年磨一剑”;戏剧家说,“十年磨一戏”。著书立说也是如此,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在“磨”。
匠心,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到火候了,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梦想,从匠心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