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现状
(2015-03-03 18:42: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职业教育 |
1.学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建设重视度不高
相比学校的教师和科研系列岗位而言,处于科研第一线,对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室设备管理、操作人员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都把教辅岗位放在最后。职称评定方面,教辅岗位最高只有副高职称,各种津贴奖励与教学科研管理岗相比,教辅岗位都很低,甚至比教师科研管理系列同职称级别的人员待遇都会差很多。学校对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投资力度较小,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凡没有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技术人员的辛苦工作得不到肯定;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不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系列的弊端极大伤害了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得实验室设备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直接影响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1)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数量偏少,工作每繁重
由于学校的中学实验室设备重视度不高,政策不合理,对于实验系列岗位的编制过少,同时由于学校的各项政策的偏向性,甚至出现了有实验岗编制却没有人员前来应聘的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室为例,实验平台有6个,大小仪器总共有200台,其中加入学校实验室设备共享平台的十万元以上的仪器有31台,30万以上仪器17台,百万元以上仪器7台,还有许多十万元以下的仪器,虽然有9个岗位编制,实际只招聘到6个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导致一人需要管理数台甚至数十台实验仪器,工作量重,而且许多仪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比如透射电镜,不光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还需要进行期的切片和制样准备,一个管理人员要完成这么多道工序,只会使仪器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发挥不了仪器应有的作用。
(2)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是实验室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高校或者科研院所重点是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专业人才,没有年轻的学历较高的实验技术系列人员的引进计划,导致了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一是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年龄老龄化,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量,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速度比较慢,二是引进的高学历人员不愿意介人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导致仪器管理人员学历偏低,技术水平不够,对精密仪器的技术原理不了解,使用操作不熟练,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三是学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较少,其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对于接近科学前沿的高难度、深层次的科研项目难以实施。
(3)大型仪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缺乏激励机制
大多数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不重视,考核工作不到位,只是采用了比较模糊的评价体系,对于日常工作数量和质量没有进行细化,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工作量却得到相同的报酬,年终的绩效奖励也是按照职称级别分配,这就造成了工作中的大锅饭现象,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积极性,役有责任心,严重影响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与其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高水平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是分不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要重视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和高层次高学历科研人员的引进,同时,也要注重实验室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室设备管理团队,使其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科研实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