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4-09-19 12:36: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文章 |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尚未规范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特点和教研室建设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由地方专科学校升本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制约等原因,大多以任务为发展驱动力,其主要职能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组织科研课题研究、协助校系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大多数为满足学校教学、学士学位评估与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而设立,相关规章制度、运作模式等还不完善。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活动不充分
教研室活动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师水平提高,并对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新建本科院校也出台了一些教研室相关活动的规章制度,比如把参加教研室活动列为考核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教研室活动流于传达或完成学校、学院任务的形式,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活动场面,没有很好地形成教师提高、发展且行之有效氛围。
(三)对该教研室所负责专业认识不足
信管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成的。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对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与管理信息系统这五个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入管理科学类[3]。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培养思路认识不足,并直接影响到信管教研室在开展专业建设中的难度、复杂性。
(四)教研室在践行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中的不足
由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信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需要及时跟进信息化的最新成果,作为该专业具体实施的教研室,需要从实践教学设置、应用型或双师型师资培养等方面落实或加强学校的应用型定位。现有新建地方型高校大多由专科高校升本而来,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约束,在贯彻应用型教学环节非常薄弱,教研室也只是有此类思想,而无具体实践。
(五)学校对教研室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够
作为一个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大多数高校设置了教研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对教研室教师、负责人制定了相应奖惩措施,但绝大多数教研室负责人没有相应行政级别或只停留在比较低的薪酬待遇上,并且缺乏相应教研活动的经费,此类情况在信管专业教研室活动中尤为突出。由于信管专业由经济类、管理类与计算机类等学科交叉而成,并且作为一类信息化的专业,其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信管教研室活动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最新信息化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并掌握信息化动向,那么就无从谈起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