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

(2014-08-09 12:46: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文章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思想理论的精华,是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成年人的指导下或与其他能力强的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代表认知发展的能力。[2]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当儿童的认知得到一定的发展时,其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影响儿童的逻辑。例如,儿童开始学习句子“瓶子里面有种子”的时候,儿童往往先学会认识瓶子和种子,在没有形成句子的逻辑时,儿童会讲出“种子里,在瓶子”这样的句子。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形成句子的逻辑时,他们就知道读出句子,中文的句子逻辑思维也就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逻辑思维,因此,在儿童具备句子逻辑的时候,对其进行外语教学才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然而,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外语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提高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否定了教学、发展无关论与教学、发展同一论,指出前者否定教学对发展的影响,从而否定了发展教学的存在;后者赋予任何教学以发展的功能,抹杀了发展的特殊性。对于折中论,即认为教学与发展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发展的,折中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完全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归于儿童内在的自然成长。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由原始的、社会的、人际之间的层面向个性化、人格化层面的转化,发展不是朝向社会化,而是朝向社会机能的个体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认知发展,教学活动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展开,对学生的认知形成挑战,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可理解性输入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监控理论中提出了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输入假说是克拉申在总结和提炼前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一领域,使之得以拓展和升华,最后为之创名“输入假说”。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 1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i 1),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克拉申用i 1公式来表示可理解性输入,用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只有当语言输入的水平处在i 1时,学习者才能够理解大部分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且有可能取得进步。梁爱民认为,语言输入只有稍超越学生的原有水平,学习者才可通过不断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实现语言的习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理解可理解性输入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者只有在习得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i 1,才能理解输入的语言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三)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维果茨基和克拉申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但他们的理论应用到语言习得中却有很多相似性,二者在发展的同时具有超越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在输入假设理论中,克拉申提出的i、1和i 1概念相当于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的现实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只不过二者考虑的角度、出发点不同。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的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过程和途径,它是语言发展的方法或手段;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认知发展的目标和结果。但二者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及其认识水平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因材施教,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