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具备并践行课程实施缔造取向的重要意义

(2014-08-18 15:25:12)
标签:

情感

分类: 教育文章

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结构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对既有的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并共同创造、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中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而不是传统的课程观中将执行课程计划放在核心的位置,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缔造取向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了对课程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使得教师和学生从原本预设的文本、理念和步骤中解放出来。为教师和学生培养创造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理解教材和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自由的空间中更容易使师生形成理解、对话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权威,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程的生成性,注重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认为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设的或一成不变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源在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联合创造的教学经验。这种教学经验必是师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对他们的进步有重要意义的课程。所以缔造取向的课程观倡导的是课程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生课程促进师生多元化发展。即课程与实施主体之间是共进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课程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各自的发展,例如教师的观念、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等。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重视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尊重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并能提升自身幸福感的知识。这体现了关注个体的存在意义和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时代精神。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教学情境必须是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程计划比较巧妙地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激发教师创新的激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应该具有知识性、启发性、创新性,情境的创设应该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课堂的效果应该是能够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意犹未尽的。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专业发展。

(四)师生交往形式的改变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义建构,倡导多元化、差异性、个性化。注重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审议活动”进行经验的创生。而以往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很难适应缔造取向课程实施观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强调师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更注重学生群体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交往活动的展开。丰富师生交往方式,改变单一的授受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观等,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转变师生的交往方式有助于使教学环境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碰撞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