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4-09-29 15:21:50)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教育文章 |
在高校扩招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呈下滑的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要求而转变。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执行教学计划,认为把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详细讲解,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而不考虑学生能力的训练,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虽然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是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自创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把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的独自完成的过程。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方法造成了教学内容机械,课堂气氛死板,教学效果低下。大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三)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不强
教学手段的革新,其方向应该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具体地说,就是要应用多媒体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授课。但是部分高校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师+黑板+粉笔”传统教学手段。很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不熟练多媒体教学方法,表现如下:一是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不熟悉,制作出来的课件不适应课堂教学,这样不仅会干扰学生的思考,误导学生,还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不熟悉机器及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如果出了点小问题就不能独立解决,直接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很多高校都推出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学生考评方式,但是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书面笔试,并不注重学生个人自学能力及独自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成了“考试王”,而非实用型人才,为将来的就业埋下隐患。对于教师评价,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直存在,一些高校往往只用科研量去评价教师的能力,因为科研能够直接或间接给教师和学校带来利益和荣誉,而教学本身的评价机制较难制定,由于制约和影响教学的主观因素较多,很难做到科学量化。另外很多高校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类型的课程,给教师造成了一种有失公平的印象,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