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4-04-11 13:50:57)
标签:

教育

分类: 职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定位不准。一些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二是过分追求理论教学,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全体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校园文化定位偏离高职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投入不足。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资金投人,也包括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时间、精力投人。一些高职院校基础建设薄弱,师资缺口较大,学校领导关心物质条件,关心经费,而对学校文化建设、校园精神培养关心得不够,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缺乏热情。

    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校风、学风、教风是校园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很多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缺乏职业院校特点。如高职院校的校训,随处可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等字样,千篇一律,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导向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更要教给学生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开发出学生创业和发展的潜能,从而达到“修身”和“谋生”的有机结合,而实际建设中缺乏谋生创业引导。

    方法单一。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形式较为单一,不注重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丰富和创新。表现为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注重校内活动,忽视社会实践。

    人文环境建设失衡。只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校纪校规、教学质量等管理,忽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脱离了育人为本的要求。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学校和老师关心和指导不到位。

    开放程度不够。一是校际文化交流缺少;二是校园与社会之间隔阂严重。由此形成的封闭的校园文化,必然影响对杜会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营养的吸收。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认识观念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对校园文化作用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低;二是广大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认识上有偏差,一些教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领导和学生的事,对校园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校园文化主体不全。只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体的作用。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有极大活力,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教师这个主体就会出现问题,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就会受到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导致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忙于第二职业,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同时,教师的功利观势必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渗透到校园中,使得校园的商业氛围过浓,文化氛围降低;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使得学校的周边环境恶化。

    理论研究滞后。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甚少,出版的专著更少。虽有少盆文章发表,其理论也较肤浅,这些文章主要是研究个案,成果不多,没有系统考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活动规律、建设方法和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和专门的研究人员,因而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