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跑者世界》8月刊,洛杉矶奥运会组文之《败北之殇》
作者:约翰·布兰特
翻译:马拉松Sean
译者按:
说到男赤脚大仙,毫无置疑大家会首先想到阿贝贝·比基拉;女赤脚大仙,最著名的应属左拉·巴德。在2013年《跑者世界》杂志的年度盘点中,对于年度电影《跑者》有这样的描述:这绝对是粉丝们翘首以盼的美国田径史上的轶事:导演索拉·林奇(Shola Lynch)拍摄的电影入选了ESPN的‘Nine for IX’纪录片评选单元,重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3000米决赛中,玛丽·德克尔·史兰尼(Mary Decker Slaney)在左拉·巴德(Zola Budd)身后那次臭名昭著的摔倒。史兰尼、巴德和其他人一起回忆那天的真实场景,以及那天为她们以后的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史兰尼在赛道上抽泣,她想要夺取奖牌的梦想瞬间崩塌。
网上资料里,比较中立的说法是这样的(诚然,我是赤足跑的爱好者,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表述不偏袒):决赛1700米后,巴德开始领跑,史兰尼从后面两次挤撞巴德。就在她准备第三次冲撞时,巴德纵身一跳,灵巧的闪开了,她却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最后被丈夫搀扶着走出了赛场。美国观众不断朝着巴德大声咒骂,严重影响了巴德的参赛情绪,最终仅获得了第七名。赛后,由于美国媒体继续对巴德狂轰乱炸,巴德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向她道歉,她却表现得很没有风度,巴德非常气愤。几年之后,她暴露出了庐山真面貌——因为使用违禁药物被停赛了。美国媒体自此缄口不言。巴德和史兰尼被坊间戏称为体育圈十大冤家对头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6eb0b20101bs24.html
半年之后,为配合洛杉矶再次申请奥运会,美国的媒体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正文
一场令人震惊的失败,会连同所有辉煌的胜利一起,载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史册
8月10日晚,这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田径类比赛的倒数第二天,全世界赶来的数百名记者在体育馆内等待着玛丽·德克尔的出现,这位统治这当今1500米和3000米项目世界冠军,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长跑女将。
已经接近晚上十点,报纸记者们(他们占到了媒体区的大多数)的截稿时间马上到来(30年前,大多数大城市的日报指派运动专栏作家去报道田径体育新闻)。官方宣布,佐拉·巴德将不会现身本次发布会,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巴德,一个效命于英国队的18岁南非人;毫无疑问,俨然还是个孩子的她肯定是在当晚令人震惊的事件中受了伤。在3000米比赛进程过半时,巴德和德克尔,这两名最受喜爱同样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选手,腿缠到了一起。德克尔重重地摔倒,没能完赛;巴德被绊了一下,但没有摔倒,重新调整后回到跑道以第七名的成绩完成了比赛。
http://img.erun360.com/Utility/Uploads/2014-08-29/ca18be7a-6c4a-42ca-a15e-d863c747b69d.jpg
如果碰撞发生在今天,这个画面就会以慢动作的形式在屏幕上反复回放,记者们可以借此视频放慢到毫秒的速度,进行近一步分析。但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数字时代尚未到来,记者们主要依靠自己的记忆力和判断力来诠释这个事件。到底是谁的错?佐拉·巴德还是玛丽·德克尔?场馆内的观众们毫无疑问一边倒地拥护德克尔一方,在巴德重返赛道继续完成比赛时,他们不停地朝巴德发出嘘声,这时的德克尔躺在了担架上。媒体区内,女子3000米项目已经结束两个小时了,记者们的意见仍然有分歧。的确很难辨别到底是谁先做出犯规动作,责任到底应该由哪位运动员承担。
比赛如预期一般开始,德克尔冲在了最前面,以单圈67秒的速度完成了第一圈。随后她放慢了脚步,后面的队伍逐渐赶上;巴德就在德克尔后侧一肩之遥。选手们以4分16秒这样相对较慢的速度完成了1500米。接着在第五圈的一开始,巴德开始发力向前冲,在紧紧挤在一团的第一集团中领先---除德克尔外,还包括罗马尼亚选手玛丽西卡·普伊卡和另一名英国选手温蒂·斯莱。还有30米就要进入冲刺阶段,巴德赤脚跑在第一赛道外缘,拉开后面的对手一步的距离。她突然绊倒了,左腿飞了出去,踢到了德克尔的脚。德克尔踉跄了一步,但很快又找回了平衡。
接下来迈出的五步都没有任何问题,赛场似乎又重新恢复了秩序。体育场沸腾起来,观众们都在等着看惊心动魄的冲线。但是,巴德突然又一个趔趄。这一次,她没有往两边看,左脚直接踹到了德克尔的迎面骨上。德克尔向前倒去,双臂在空中奋力摆动,试图找回平衡。摔倒的过程中,德克尔抓下了巴德贴在背后的号码,她就此摔倒在赛道上。她前面的巴德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失去了平衡一般,手臂像做一个请求似的手势般伸了出去,面露紧张而难以置信的神情。位于德克尔后面的普伊卡像一个摩托车手一样来了一个急转弯,避开了这团乱局。
http://img.erun360.com/Utility/Uploads/2014-08-29/a5064393-7164-49d7-89e2-a85ed4ecc6f5.jpg
德克尔在赛道上翻滚进内场,躺在那儿一边哭泣一边痛苦地扭动着身体。摇晃了几步后,已经被第一集团甩开了50米的巴德凄惨地跑完了剩下的比赛。看台上,观众们一边倒地指责着巴德。女孩绕着跑道顽强地跑着,横眉冷对千夫指。
媒体区内,大家对德克尔摔跤后,亲口对于该事件陈述的期待,就跟大家对比赛的期待一样高涨。同情明显都给了摔倒的美国体育明星。如果她宽容地作了回应,表示谅解巴德的行为,这样的表现可能能够等同于一块实实在在的金牌。
最终,德克尔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她未来的丈夫、英国铁饼运动员理查德·史兰尼保护般地站在她身后。德克尔告知大家,此次摔倒并没有导致重伤。接下来问题围绕着: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德克尔需要做的,也许就是说几句道德高尚的官方辞令而已。但她并没有,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佐拉·巴德想要内切,但当时她并没有超越我。我认为是她用左腿绊倒了我,为了避免推倒她,我选择自己倒下。如果让我重新决定,我应该把她推倒。但如果我当时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明天报纸的头条会是:‘德克尔推倒了佐拉’。”
她继续说着:“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才最终站上这个赛场。显然我跟奥运会没有缘分。我觉得,毫无疑问,这都是她的错,我认为她应当为发生的一切承担所有责任。我身体状况很好,我的比赛状态也一样出色。”
跟摔倒的发生一样突然,这一刻比赛的性质也陡然发生了变化。德克尔听上去脾气暴躁,而且很固执己见。即使摔倒的两个人的确都走背运,德克尔这样的所言所行,也绝不是美国人心目中冠军应有的举止。
肯尼·摩尔说:“如果你回放当时新闻发布会的录像带,玛丽的言论其实也不是那么过分。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千人千面,她只是告诉了大家她的版本。”
在那个混乱的晚上,当一个记者站起来说到:“玛丽,你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面对我们,请允许我向你表示祝贺。”,发布会到此尴尬的戛然而止。
表达完自己的心碎后,德克尔开始抽泣。史兰尼向前几步,将她拥揽在自己的臂弯中,把她带走了。
在2013年的纪录电影中(译者注:即前文提到的《跑者》),德克尔的丈夫史兰尼说,德克尔在那之后深陷失落的情绪中,她当晚本不该去面对那么多的记者。确实,玛丽·德克尔·史兰尼并没有回应无数的要求,对这个故事作出评论,或许30年后一切都已经太晚。
---约翰·布兰特
后记:
正如文章题目所说,史海沉钩。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只有这二位和现场的观众、记者、工作人员才能说清。这样的轶事决计不会发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缺憾恰恰是种美吧。
除了部分配图可能来自于网络,上述文章、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机构所有。
杂志、报纸、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商业目的使用,请首先与译者/原作者本人/出版机构取得联系。
约稿请联系新浪微博:马拉松Sea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