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随笔
(2012-05-11 16:26: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 |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刚与一年级的孩子接触的时候,看到一张张甜美、稚气的笑脸,一双双无邪、聪慧的眼睛,一个个活崩乱跳的身影,个别孩子还跑过来紧紧拉住我的手,我由衷地感到欢欣,感受到了纯美的孩童世界,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可是,随之而来的上课却让我感到自己很失败。
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刚刚上了5分钟孩子们在下面已经坐不住了,开始骚动不安起来,同桌之间大声地喧哗,你拍我一下,我拍你几下,闹着闹着竟然忘了还在上课,嘻嘻哈哈地笑出来,像捅掉了马蜂窝,乱成一团。看到此情景,我生气极了,用命令的口吻喊了安静,整了一下纪律,孩子们才安静下来。我又接着上课,不一会儿,又恢复之前的景象,我的心情瞬间坠下谷底,自信心遭到重锤一击,我既生气又对自己好失望,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好课堂纪律。课后,经过一番思考,归根结底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学前班上来,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最重要的。那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我感到: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我首先强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坐姿,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往往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所以:
1、我在课堂上大张旗鼓的“用给孩子印彩色奖章的方式”给坐得端正的孩子,坐姿有进步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进行奖励、表扬,树立正面形象,让好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2、通过讲小故事和做游戏的方式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如课前5分钟,让小朋友听老师讲故事:闭上眼睛,坐端正,抬头挺胸,深呼吸,这样孩子们就能美美地享受5分钟,教室里非常安静。再如可以做木头人的游戏等等,让孩子的心在上课之前真正的静下来。
3、上习题课时,比较枯燥,再加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认识字,学习就更加吃力,也更容易分心。作业都是边讲边做的,我提出一个要求:,等我批完之后,得“A”的孩子,就是认真听课的孩子,如果得不到“A”,就没有认真听课,为了得到那个鲜红的“A”,小朋友们比以前更加认真听了,一部分小朋友可以做到眼睛盯着老师,思路跟着老师走,积极思考问题,勇敢的举手回答问题。
二、细心写作业,首先要做到独立、专心、准确、完整。其次树立作业榜样,有意识的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心理,对那些只要有了进步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只要每天不断地进步。再者及时反馈,认真纠错。让孩子从内心意识到,作业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每天必做,必须要完成。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一种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提出学习要求,这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一个去落实并持之以恒。学习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一个月,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应遵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简单重复模仿到有意识训练,进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规律。为此,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随时讲评学生的常规遵守情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你的站姿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美”、“你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甜”、“你的口齿比宋士雄还流利”、“你的字写得多好呀,如果不涂不改的话,就能得‘A+好’了”(正确、规范、美观)。并对难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反复地行为演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四、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好奇、好动、贪玩、自尊心强,不习惯学校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任性、散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去重复曾经受到表扬的行为,巩固发扬这些优点。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低年级段学生的成绩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习惯的机会。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用“肯定”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律、自强,从而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五、在新课程中提倡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同样学生也要认真阅读课本,才能牢牢的掌握知识。低年级小朋友回家没有书面作业的,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负担相对轻很多。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数学课本同其他课本一样,需要重读、精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不会阅读学生是无法独立获得任何知识的。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可以交给他们阅读课本的初步方法,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的插图,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但是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锻炼。最近我一直在想,该怎么办。想到最近两年放假时学生都写数学日记,现在不也能写么。具体可以这样:回家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一起看课本10分钟左右,把自己看到的用简单的语言说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话每天记下一两句,作为孩子的数学日记,第二天交给老师,老师整理。这个方法还没有做,我想如果真地做起来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万事开头难,做好了就一定有收获。
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任何不良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