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六十年历程
(2014-08-27 11:52:21)
标签:
旅游教育文化 |
分类: 关于景观规划设计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摘要:基于学科专业发展历史的回顾,概述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学科60年持续发展的历史、三位一体的学科理念、引领创新的专业教育、前沿性的研究与实践四个方面概述了学科特色,从推动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发展、开拓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新领域、培养学科专业优秀人才、一系列探索性的科研与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四个方面概述了本学科的社会贡献。并以大事记的形式,具体记述了60年以来本学科发展、学历学位教育、非学位教育、纵向科研项目、国际国内交流、论著出版等事件、活动、成就。特别总结阐明了本学科多层面的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理念,表明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在国内学科发展、专业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引领创新作用。
关键词:
1.学科特色
60年持续发展的历史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由冯纪忠教授开创,学科始于1952年,最初在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教学中的城市规划原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历史、造园等课程中均含有园林绿化教学内容,一直朝着独立的风景园林学科方向发展,具本、硕、博、博士后多层次教育,是“风景园林10年停办期”唯一没有停办的工科院系。学科走出了一条从园林到风景园林、再到景观学的发展壮大之路,办学规模、层次、师资、经验等一直位于风景园林工科类院校首位,为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工学)发挥了关键作用。现有师资在编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1人,每年招收本专业本科生60人、硕士生40人(普研)+60(专硕)、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
三位一体的学科理念
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层面,坚持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建筑学三大学科的三位一体;在风景园林学科圈内,倡导工学、农林学、艺术三类院校的三位一体、互补多赢;在本系发展定位上,创立了资源与历史、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在学科核心内涵上,创立了空间形态、环境生态、行为文化的三元核心理论;在风景园林学科未来发展上,提出了一级学科发展坐标系,从学科内涵到外延逐步创立了一整套的体系。并在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绿地、区域景观生态、旅游区等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人才济济、积淀深厚、领先突出、自成一体。
引领创新的专业教育
本学科最早推行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三位一体的专业教育思想,1960年设城市绿化本科专门化、79年创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81年招硕、86年招博、2006年创办“景观学”本科专业,2005年设景观规划设计硕、博专业,均属国内首创,教学思想、体系、计划为许多院校效仿。《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全国风景园林院校的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起草编写全国风景园林本科、硕士教学指导性规范、编写近半数的全国土建类风景园林本科教材、主办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承办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大会中国风景园林展、国际学生营、承办2012IFLA亚太区大会风景园林教育论坛等,本学科承担着一系列服务全国、国际的专业教育工作。
前沿性的科研与实践
师资来自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地理、历史、生态等工、理、农、文多学科专业领域,学术思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崇尚科研,注重实践,各研究领域均位于学科前沿、成果丰硕。1986年开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11年两次编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来5-10年风景园林领域研究计划,作为项目负责单位,组织全国20家单位400余人完成了建国以来风景园林界获得的国家资助的最大的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迄今,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5部、学术论文1000余篇、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00多项。
2.社会贡献
推动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发展
本学科在住建部人教司指导下,作为五家工科类申办院校的核心单位,在风景园林申办一级学科过程中,完成了一级学科体系论证建构、文件起草、沟通协调等具体工作;为全国本学科专业教指委起草了全国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指导性规范与评估标准,编写着近半数的土建类本专业本科教材,承办了全国第三届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指导下,承办了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IFLA)中国风景园林展、国际学生营及在即的2012IFLA亚太区大会教育论坛。
开拓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新领域
始于50年代陈从周的《苏州园林》、《说园》等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成果影响海内外和业内外,为弘扬中华园林文化艺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始于60年代冯纪忠的《组景刍议》、丁文魁的《风景名胜研究》、《风景科学导论》等研究实践,开创奠定了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景观遗产保护领域的理论方法;始于60年代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等研究实践开创奠定了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设计的理论方法;始于80年代的《风景旷奥度》、《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等研究与实践,开创了风景园林应用遥感等现代技术、系统获取信息、理性评价风景园林美学的新领域,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培养学科专业优秀人才
培养出中国第一届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首批硕士、首位博士,至2011年已招收本科近41届、硕士31届、博士26届,培养本、硕、博毕业生各850名、600名、35名、博士后2名,为高校和各类风景园林机构培养师资与高级管理人才近500人。
完成一系列探索性的科研与规划设计工程项目
近三十年完成国家自然、社科基金13项;以庐山、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海南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石林、庐山、武当山等申遗、上海市2050绿化系统规划、2010上海世博会景观总体规划等具开创性、影响性项目为代表,完成近半数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完成上海市等各大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0项、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国家级公园规划50多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与省市旅游发展规划30项。
重要社会兼职与社会服务
现任教师重要社会兼职:刘滨谊,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荣誉会员Hon.
3.本学科60年发展大事记
学科专业发展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各课程中含有园林教学内容。
1958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设立了城市绿化课。
1960年第二届全国园林绿化会议后,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置了园林绿化专门化方向,1962年城市规划专业园林绿化专门化专业方向停办。
1978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筹办风景园林专业,并成立风景园林教研室。
1979年首届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招生。
1988年5月同济大学成立了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牵头,结合管理学院等院系教师共同组建了专门从事风景名胜与旅游发展研究的“风景旅游研究中心”。
1989年6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研究中心设立协会科教部,由科教部承担风景区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1990年3月,由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研究中心为骨干师资,成立了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1992年9月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合并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同时成立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系、所合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6年教育部门对专业目录进行梳理,风景园林专业被撤销。学院为保留风景园林教学师资,将风景园林教研室从城市规划系合并到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1996年3月教育部批准了同济大学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方向),学制5年,设工学学士;1999年全国学位调整,本系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方向)工学士改为管理学学士。1999年旅游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旅游委两委联合评估。
2000年下半年,旅游管理专业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2001年3月获得教育部批准。
2003年8月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增设园林专业本科生得到学校教务处的支持,年底报教育部,于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
2005年5月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增设景观规划设计硕士学位和景观规划设计博士学位点获得批准,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设工学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设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11月国务院学位办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了非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建设,以加快风景园林专业人士的培养速度。同济大学成为第一批招收非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的院校之一。
2005年11月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发展的需要,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开始论证创办申请《景观学》本科专业,获学校支持,2006年2月得到教育部的批准。2006年9月全国首届景观学本科专业在同济招生,学制4年,工学学士学位。
2006年6月风景科学与旅游系改名为景观学系。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风景园林专业为一级学科。同年同济大学建筑与程规划学院景观学系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学历学位教育
1979年9月同济大学建筑系正式开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工学学位),学制四年,招生数40人,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创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
198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开始招收风景园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最早培养风景园林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1986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最早培养风景园林博士研究生的院校。
1993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开办了“风景区建设与旅游管理”大专班,学制两年。该班共招生3年,每年招生60人,于1996年停招。
1996年9月同济大学首届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专业方向)开办(工学学位),学制5年,招生数30人。
2001年9月首届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硕士研究生层面有景观与旅游规划研究、旅游空间环境研究和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三个研究方向。2005年停招。
2004年9月开办园林本科专业(农学学位),学制4年,设农学士。
2005年9月首届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
2006年9月首届景观学专业本科生招生(工学学位),学制4年,招生数60人,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创办“景观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和园林专业本科停招。,
2006年6月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开始招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招生数为62人。
2010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始实施,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与方案。
非学位教育
1985年由建设部同济大学培训中心与园林教研室合作举办了中国首届风景名胜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时间3个月,连续举办了四届,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成为第一个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培养领导干部的院校。
1989年9月,科教部依靠同济大学的师资开办了“风景资源与旅游管理”专业证书班,学制一年,由建设部教育司和同济大学两个单位签章。专业证书班开办了四期,于1993年结束。这是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第一次为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行业系统开办相当学历教育。
2007年暑假主办第三届同济设计国际夏令营,有来自中外10个国家和地区,25所知名高校的师生参加。
2010年承办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大会学生营,来自国内外44所大学、15个国家的111位学生和14位指导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2011年8月暑假主办第七届同济设计国际夏令营,有来自中外13个国家和地区,20多所知名高校的师生参加了夏令营的教学活动。
4
纵向科研项目课题
国内
1.《城镇绿地系统生态构建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10)》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城镇绿地系统生态构建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10)
3.《城镇低碳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风景信息时空转译与心理效应计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冯纪忠,项目主要完成者:刘滨谊)(
5.《风景景观资源普查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冯纪忠,项目主要完成者:刘滨谊)(
6.《场域信息模拟--计算机遥感、GIS实用于城乡规划的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7.《“天尽头”滨海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李铮生),1995-1996;
8.《人类聚居环境资源普查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59678011)1996-1998
9.《风景旅游资源时空筹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10.《风景旅游规划AVC评价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50578112/E080202)2006.1-2008.12
1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破碎与孤岛化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以沪宁杭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王云才)(
12.《小城镇绿地与城镇发展空间耦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刘颂)(
13.《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体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吴伟)(
14.《基于风景园林的户外游憩理论关键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吴承照)(
15.《城市发展的景观导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王敏)(
16.《面向可持续交通的特大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定量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骆天庆)
17.《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18.《CQE
19.《环境绿化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上海市高教局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991-1995
20.《场域规划理论技术研究--以上海大都市为例》首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1991-1995
21.《风景景观系统工程及应用研究》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跟踪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1992-1996
22.《遥感,GPS,GIS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城市规划为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1995-1996
23.《中国风景建筑学学科发展与专业教育的定位与定向》
24.《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导则》国家住建部住宅办
25.《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编制》(
26.《上海辰山植物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厅项目(项目负责人:张德顺)(
27.《华西村建设世博旅游目的地规划思路研究》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王云才)(
28.《固氮植物的适应性和园林应用》省科技厅项目(项目负责人:张德顺)(
29.《城市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戴代新)(
30.《大城市郊区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济南南部山区规划为例》部委级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吴承照)(
31.《风景园林制图标准(替代CJJ67-95)》部委级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周向频)(
国际项目
32.《风景资源管理决策辅助系统的开发研制》美国国家公园局(Nation
33.《Conservation
34.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国项目——“庐山文化景观研究”,(项目负责人:韩锋)2010-2011;
35.《Lushan
36.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清单研究项目——“扬州瘦西湖文化景观研究”,(项目负责人:韩锋)2011-2012;
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国教科文城市历史景观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韩锋)2012.
出版专著、编著、教材
出书日期
01、1949年
02、1953年
03、1953年
04、1954年
05、1956年
06、1956年
07、1979年
08、1980年
09、1982年
10、1982年
12、1982年
13、1983年
14、1984年
15、1985年
16、1985年
17、1986年
18、1986年
19、1986年
20、1988年
21、1990年
22、1990年
23、1991年
24、1991年
25、1991年
26、1993年
27、1993年
28、1993年
29、1996年
30、1996年
31、1997年9月与1999年5月
32、1997年
33、1998年
34、1998年
35、1999年
36、1999年
37、2001年
38、2002年
39、2002年
40、2002年
41、2002年
42、2003年
43、2003年
44、2003年
45、2003年
46、2003年
47、2004年
48、2004年
49、2005年
50、2005年
51、2005年
52、2005年
53、2005年
54、2005年
55、2005年
56、2005年
57、2005年
58、2006年
59、2006年
60、2006年
61、2006年
62、2006年
63、2006年
64、2006年
65、2006年
66、2007年
67、2007年
68、2007年
69、2008年
70、2008
71、2009年
72、2009年
73、2009年
74、2009年
75、2009年
76、2009年
77、2009年
78、2010年
79、2010年
80、2010年
81、2010年
82、2010年
83、2011年
84、2011年
85、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