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国二十年后, 积攒的全部家当“

(2017-12-27 19:26:53)
标签:

育儿

教育

 1995年的冬天, 北京气温偏暖, 典型的暖冬。一直到了12月底, 也没有下过雪。 早年间肯定已经下过第一场雪了, 往年冬天所穿的厚重羽绒服也派不上用场。


记忆中那是一个暖暖的、干燥的、温和的冬天。


那年年底, 我带着四岁的儿子, 离开了北京, 飞跃关山万里, 来到了白求恩的家乡, 与在那里留学的先生团聚。


临出国前, 我买了两只深红色的大箱子, 很巨大的那种, 反正以后所有买过的箱子都不及它的三分之二大。里面塞满了东西, 四季衣服、成打的鞋袜、大小被子、棉夹大衣, 特别清楚地记得还带了一根擀面杖。


凡是能够想到的都带上了, 气势之壮观足可以算得上一次小规模的搬家。


那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十几个小时后, 抵达温哥华国际机场, 然后需要转机再飞多伦多。


短短的两个小时里, 我拉着儿子的手, 一路奔跑在闷热的机场, 里面穿着一层又一层的毛衣毛裤毛背心, 外面套着厚厚的北京名牌伊里兰羽绒服。办完入关手续, 到达登机口时, 我们俩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晚上十点钟左右, 飞机终于降落在了多伦多机场。 分别八个月的先生接上我和儿子, 坐上灰狗。 又是两个小时的旅途奔波, 终于在午夜时分, 回到了先生预先租好的公寓。


那是一间一室一厅的公寓。 一间卧室, 放了两个床垫子, 是以前的留学生留下来的, 也不知传承了几代留学生。 垫子很旧, 上面污渍斑斑, 还有一些破损的大小不等的洞。 我用了几乎所有带来的床单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起来。终于感觉可以躺在上面了。


卧室的一面墙上有一间壁橱, 里面挂了几件日常换洗的衣服。最醒目的就是放在壁橱地下、排列整齐的四个大箱子。 两只一大一小的红色箱子, 是我带来的; 另一只一大一小蓝色的, 是先生出国时带来的。里面装着我们全部的家当和财产。


客厅里只有一张沙发, 也很旧, 但看起来比床垫子要干净许多, 也是前任留学生传下来的。 客厅与厨房相连的地方是餐厅, 餐桌餐椅也是别人送的。三把椅子, 三种格调、 三种颜色、三种面料, 放在一起, 色彩斑斓。其中一把椅子是坏的, 坐上去嘎嘎作响,有随时轰然倒地的可能。先生下令, 不允许我和儿子坐, 只有他能坐。


我们在这间公寓里生活了四个月。


第二年, 一个冰雪渐渐消融的四月底的清晨, 告别了这间小小的公寓, 那些所谓的家具又送给了新来的留学生。然后带着四只箱子, 浩浩荡荡地登上飞机, 奔赴新的城市, 和新的生活。


仍然还是别人送的, 和自己拣的旧家具。


全部的家当和财产, 仍然也是四只大箱子。


我们在加拿大最北的大城市 - 爱德蒙顿生活了一年。


在第二年冰雪消融的夏天, 告别加拿大, 登上南下的飞机, 奔赴下一站 - 美利坚合众国。


等到离开加拿大时, 发现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我们居然已经积攒了一些家当。 为了学英语, 买了一个收录机, 花了120 加元, 算是当时最贵重的财产了。还有一个80加元左右的电话。也添置了一些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 当然穷学生, 买的东西寥寥无几。


但是等到收拾装箱时, 已然没有了一年以前的潇洒与简单。当初的四只大箱子, 再也装不下我们全部的家当了。记得先生在实验室找了四个纸箱子,箱子里装满了锅晚瓢盆、日常杂物、还有很多书, 通过邮局托运了过来。


那年六月的最后一天, 我们告别仍然凉意袭人的加拿大, 在几个小时的飞行后, 被抛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般的城市 – 美国休斯顿。


这次迁徙是因为先生在休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记得那年是休市罕见炎热的一年, 持续高温。马路似乎都被浓烈的阳光炙烤得发软, 走在上面有一种软绵绵轻飘飘的感觉。也是从那时起, 我们不再收留别人家的旧家具, 开始在休市比较便宜的店家搜寻购物。


当时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公寓。第一件事情就是添置了崭新的床。因为在加拿大的那一年半时间里, 躺在不知被多少人睡过的床垫上, 心里总有一种非常不踏实的别扭感觉。虽然上面铺了一层又一层的床单, 但是偶尔床单被儿子锨起, 看着小家伙毫无顾及地一屁股坐在陈旧的床垫上, 还是忍不住大声呵斥儿子。


儿子总是不明就理地睁着一双干干净净的眼睛, 问: “为什么呀? 妈妈, 咱们以前就是这样玩得呀?”


是啊! 咱们以前无论是在姥姥家, 还是在北京的家, 就是这样玩得呀! 把床上被子、床单全部揪下来, 躺在床垫上, 滚呀! 打呀! 翻呀! 可是宝贝, 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啊! 以前是新的, 而今是别人送的旧的。


如今,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床垫! 可以为所欲为了、可以随心所欲了、 可以睡得踏实安然了、理直气壮了, 也可以睡得大张旗鼓、肆意张扬了。


有了新床后, 慢慢地, 陆续又添置了新的餐桌、书桌、老板椅、一套沙发。总算是象模象样地有了一个家的样子。


两年以后, 买了第一个房子。有了新房子后最初的一年间, 我和先生特别热衷于购物。每个周末穿梭在各大家具店, 陆续又添置了正式餐桌、卧式的两套家具, 一套是我们的, 另一套是儿子的。 棕黄色新的皮沙发, 还为儿子买了一架黑色的日本钢琴, 总之是把个刚刚2000 多尺的房子布置得满满当当的。


看着甚是喜爱, 这就是家了, 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开阔的门厅、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厨房、温馨的卧室。按照自己的喜欢,亲手缝制了窗帘。最喜欢的就是厨房了, 碎花的窗帘、粉紫色的壁纸、枫木橱柜、棕黄色的早餐桌。总之, 所有的装饰布置、家具沙发, 还有喜欢的鲜花和绿色植物, 一切都是自己选定的, 一切也都是自己喜欢的。


家里仍然还是三个人, 先生、我和儿子。房子大了、家具新了、全了、家当,也多了、丰厚了。


当初可以装满全部家当的四只大箱子, 仍然静静地躺在一个房间的壁橱里。里面存放着出国时带的冬季衣物, 尤其儿子的一些小衣物。 母亲为四岁的儿子缝制的棉衣棉裤、编织的毛衣毛裤、小白兔帽子、小被子, 我把它们洗干净、 折叠好, 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些箱子里, 一直舍不得捐掉。


那些旧箱子、旧衣物, 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份亲情。留着它们, 就留着过去, 暖着今日; 看着它们, 就怀念着旧时, 感恩着此刻。


后来, 一次又一次的搬家, 为了适应新的房子设计, 也为了整体的协调与配搭, 添置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家具。每次搬家, 也处理掉了一批又一批的旧家具。


但是那四只大箱子一直跟随着我们向北往南, 纵横千里。 来来往往中,依旧静静地躺在壁橱里。


有时闲来, 就会打开那四只箱子, 重新整理一下那些二十年前的旧衣物。梳理一番前尘往事间留下的灰尘, 然后再次整整齐齐地重新放回去。每一次拉上衣箱的锁链时, 就好象把过往也尘封起来。


然后再看看如今宽敞的家居环境,和堆满了屋子的家具装饰。 我们就会看着彼此的眼睛说: 你看, 当初的四只箱子, 如今四十只箱子怕是也装不下的了。


从中国到加拿大时, 是四只箱子。从加拿大到美国时, 除了四只箱子外, 还增加了四个纸箱子。从公寓往买的第一个房子搬家时, 租用了搬家公司, 半车物品, 总共只用了两个小时, 就一切妥当就绪了。


等到从休斯顿往芝加哥搬迁时, 满满的一个四十尺货柜, 不包括两部车, 专业人员打包了整整一天半。


从芝加哥再次搬迁回休斯顿时, 处理了一套正式餐桌、一套早餐桌、一套旧沙发、旧书桌、和无数的椅子、杂物,仍然塞满了四十尺货柜的角角落落。


出国二十载春秋冬夏, 房子越住越大, 家具越来越多, 但是房子和家具的使用率却越来越低。 有些房间, 几个星期也不会走进去一步; 有些沙发, 变成了摆设, 很少有机会上去坐一坐。 只有在清扫卫生时, 才会发发牢骚, 怎么从来也不用, 还是会有灰尘啊?


有时也会感慨, 即使在只有四只箱子的日子里, 似乎也从未有过缺乏和担忧; 即使在天寒地冻的加拿大, 也有一处温暖的地方,是我们的家; 即使外面狂风暴雪, 一家人彼此守候, 也总是有一种踏实的满足和希望。


不过, 牢骚归牢骚, 感慨归感慨, 心里仍然喜欢着大房子, 享用着新家具。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来, 月亮每晚也照常皎洁着, 青山不改, 日子依旧。


岁月犹如一条平缓的河流, 细水却长流。转眼间就流到了2017年的八月份。


这个平常的八月天, 我们居住的城市遭遇了五百年不遇的如魔鬼般的特大飓风 - 哈维。


那个周日的傍晚, 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两夜的豪雨后,雨势并没有丝毫的减弱。反而是在傍晚时分, 以更大、更猛烈的攻势倾泻而下。天空就象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以千万吨计算的雨水从那个无底黑洞里,倒灌在已成汪洋一片的休斯顿。


在休市,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飓风, 基本都是雷声大而雨点小。可是这一次, 却完全不一样。那时那刻,无数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微信圈里,开始讨论撤离的计划。然而街道变成了河流, 水位不断在上升。 不到六点外面已然漆黑一团, 而大雨依旧滂沱狂泻。 有人悲哀地感叹, 撤退已无退路, 只能坚守家中。 一旦进水, 上二楼, 准备好饮用水、食物和手电桶, 等到天亮, 等待救援。


于是, 我们开始准备 “逃生包” 。我拿出了平时旅行登山时的背包, 把护照、证件、存放照片和文件的U盘、一些重要的文件, 统统放进去。本来打算放一些家庭照片,可是太多了、也太重了,只得放弃。因为上救援队的船, 东西是不能太重太多的。放弃了照片后, 背包并没有装满。


本来打算是要把背包填满的, 可是看看满屋的东西, 似乎什么都很重要, 什么都想带走; 又似乎什么也不太重要, 如果与生命相比, 似乎什么都是可以放弃的。


最后, 当我收拾停当, 拿起背包来掂量了一下,居然很轻,背包空空荡荡的。轻巧而简便, 很适合逃生。


我苦笑了一下, 对先生说: “很轻,跑起来容易。没有想到,来美二十年,这竟然是我们现在的全部家当。就这么轻、这么多。”


这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此话一出, 心中一惊。


二十年前, 我们飘洋过海、流浪它乡, 随身携带的全部家当是四只大箱子。


时光荏苒, 岁月春秋。


二十年的奋斗、拼搏, 二十年的积攒、辛劳, 二十年后, 在准备逃生的最后时刻, 我们可以随身带走的全部家当,竟然只剩下了一只背包。


环顾室内, 精心挑选的沙发、桌椅,满心热爱的绘画、瓷器, 整整一间壁橱穿过的、和从未穿过的衣服, 一直以为这里就是家,温馨甜蜜。 危机关头, 才发现原来那些只是物品, 是随时可以放弃的身外之物。


家就是一家三口相依相伴的感情,危难之时一起共度的信赖。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就有家的感觉。家人在哪里, 哪里就是家。


只有四只大箱子的家当, 是家; 拥有房子、车子、家具、衣物的家当,也是家; 只有一只包的家当,还是家。我们在世上的家, 只要有亲人、有爱、有温暖, 处处都是家、处处可为家。


当有朝一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时, 那么就连这么一只小小的背包, 都是不需要的了。我们赤条条的来, 又赤条条的走, 带不走任何一片云彩, 更带不走一分一毫世间的家当。


事已至此, 心里反而踏实轻松了起来。 此时此刻, 恐怕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人, 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在强大飙悍的大自然面前, 人,真的是太渺小了。


唯有将一切全部交予上苍, 祈祷风雨之后的彩虹再次在辽阔的天空出现, 也祈祷那美丽的彩虹之约, 永恒永远。


 


 

刊登于《侨报》文学时代 12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Mr. MVP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