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脑中风新概念——解密CEA

标签:
预防脑中风张勤奕cea技术病例治疗 |
分类: 防治脑中风新概念 |
前
在中国,提起脑中风,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病。但大多数的民众并不知道脑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部分医生尽管知道其中的原因,却不全知道当今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治脑中风。对于多数掌握技术并知道如何治疗的人,又不知道如何组织实施。简言之,就是知其病,而不知其因;知其因,而不知其法;知其法,却不知其道。于是,在国内就存在以下的事实。
由于以上事实的存在,国内许多脑中风高危患者在家里等待发作,而脑中风专科医生则在医院里等待病人。脑中风患者一旦发病,来不及治,没地方治,没办法治,以至于大多数脑中风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在这本科普读物中,尝试通过科学的道理、真实的故事和具体的实践,从病、因、法、道、赢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对脑中风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经验给以总结,以便为防治脑中风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同时,为成千上万备受脑中风伤害的父老乡亲解除疑惑。
第一章
——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
脑中风,英语叫Stroke,意思为突然来临、突然发作。在中国也叫“脑卒中”,俗称“中风”。脑卒中是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在57个国家中,有40个国家脑中风的死亡率都排在了前3位,其中在日本和中国已占首位。我国的患病率109~217/10万,死亡率116~148.8/10万,男女比例1.3~1.7:1。脑中风在中国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而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有脑中风病史的病人,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图2、图3为摘自《中国心血管病年报2005》的统计数据。)
http://s9/middle/8d60fb3btadd26182e2f8&690
图2
http://s15/middle/8d60fb3btadd2643ec2ce&690
图3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脑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的破裂或堵塞,影响了供血区域的脑组织,使其坏死而丧失功能,从而出现突然软弱无力,失去知觉,或者不能讲话,看不清东西,不能行走。
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如果中断血流而缺氧超过5分钟,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我们看到人类可以成功实施心脏、肾脏、肝脏、肢体等器官的移植,但至今依然无法实施大脑的移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只能耐受几分钟的缺氧。
在人体,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总司令部。它负责人体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平衡等基本的功能,也负责记忆、思考、决策等高级功能和喜怒哀乐等情感及我们的精神世界。
它几乎就是人性的全部。
由于中风,使脑组织坏死,意味着身体部分甚至所有的功能都丧失了。你可能无法活动、没有感觉,无法行走、难于站立,失明、失听、常伴耳鸣。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专业,也不管你在什么样的职位,只要患了中风,技能、专业和职位都变得毫无意义。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管您曾付出过多少努力,投入了多少时间,花费了多少金钱,才在大脑中建立了无数的神经连接——智慧、知识、技能等。它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不可替代,但是脑中风会让你瞬间失去这一切,掉入一个痛苦的深渊。
我们稍加回忆,就可能举出身边许多脑中风患者的悲惨故事。悲剧的主人公也许是您的亲人、邻居,或者是同事,但无论是谁,都有一个让病人的家属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伤痛。我们曾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做过一项调查。在农村,绝大多数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家中必定躺着一个半身不遂的老人。如果病人患的是心脏病,要么治好,要么突然发病,危及生命;如果病人患的是肿瘤,一般不会拖累家庭很长时间,病人便与世长辞;唯独患有脑中风的病人因为瘫痪而需要家人的长期照顾,久而久之,会把病人拖死,好人拖垮,结果是人财两空,家破人亡。因此,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脑中风确实是一个比死亡更可怕的疾病。
1958年,我出生在陕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6个孩子,我最小。
1964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当时我只有6岁,所有兄弟姐妹都在上学。操持家务的全部重担就这样落在了母亲单薄的肩膀上。
当时,正处在动乱的年代,母亲首先要面对的是6个子女的吃穿、上学、下乡、回城、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孩子等一桩桩艰难而心酸的事情。因为操劳,她患上了高血压,而且忽高忽低,控制得不好。
母亲是一个干净利索、性格刚强的老人。在偶尔谈到死亡的时候,她常说:“我最羡慕那些得心脏病突然死去的老人,一点罪都不遭,也不拖累儿女。最怕半身不遂,病在床上让人侍候,自己遭罪不说,还给儿女们带来很多麻烦”。
母亲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76年我在农村“插队”,那年冬天的一个午后,我正在修梯田的工地干活。突然,家里的一个邻居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工地,惊慌地告诉我:“你母亲病了,病很重”。
我立刻扔下手中的铁锹,向生产队长请了假,骑自行车往县城赶。
工地距离县城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里路,但是在有生以来的记忆中这段路却是我走过的最长的路。我猛蹬自行车,屁股几乎就不挨着车座,恨不得立刻飞到母亲的身边。
等赶回家,只见院内一片凄凉。进屋一看,光线昏暗,煤炉已经停火,桌子和床上一片凌乱。母亲瘫倒在床上,没有知觉。我拼命呼叫,她才吃力地睁开眼睛,绝望地看着我,眼里噙着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四肢也不能动了。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几秒钟的时间她又闭上眼昏迷过去了,脸上留下一行泪水。任凭我怎么呼喊,她都没有反应。当时我只有18岁,没有一点医学知识,以为母亲一定是死去了。于是赶紧把母亲送到医院,托邻居给哥哥姐姐发了电报。
在医院里,母亲整整昏迷了一个月,兄弟姐妹几个轮流看护,守在她身旁。记得二哥每天都抓着母亲的手,不停地抚摸她的手臂,希望能动起来。当时主要的治疗是使用静脉点滴甘露醇。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在母亲的病房外,放着许多甘露醇的空瓶子。当时留给我的记忆,能治疗脑中风的药,就是甘露醇。
一个月以后,母亲左侧肢体可以轻微活动,我们欣喜异常。后来左侧肢体逐渐恢复,但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语言不利。我们到处打听,哪里可以治这种病,哪种药有起死回生的奇效。
两年以后,母亲右侧肢体逐渐恢复,可以艰难地行走。我们都以为母亲真的痊愈了,于是这个病渐渐的也就被我们遗忘了。
但是在1984年,我即将从医学院毕业时,母亲不幸再次中风。等赶回家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在守灵的时候,我最后端详着母亲的遗容,她的头发,她的脸庞,她的手臂,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一遍遍哀乐低迴,一阵阵悲痛在心中流淌。我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从此,脑中风这个疾病,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注定我将为战胜这一病魔作一生的奋斗。直到现在,每当成功地救治1名脑中风患者,使其免于死亡,免于瘫痪,继续幸福地生活着,心中就会得到一丝安慰。
母亲的葬礼,舅舅也去参加了。他比母亲小4岁。葬礼正在进行之中,舅舅突然说头晕。经询问才得知原来他也患有高血压病。平时治疗的方法就是休息、吃药,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当时,预防脑中风的科学知识还不普及,更谈不上去接受有效的筛查。所以,没过三四年他也得了脑中风,一侧肢体偏瘫,无法工作,送到县医院治疗,好转后便回家休养了。
不到一年时间,中风的魔爪却再次伸向了他。这次的发作使他的语言功能也丧失了,一侧肢体全部瘫痪。舅舅以前是位教师,非常健谈,这次失语的突然打击使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他,他在炕上瘫着,蜷缩在墙角里,像一个惊慌失措的婴儿,看了不免让人心酸。想说什么却硬是表达不出来,嘴唇不停地动,喉咙里却只能发出一阵阵混沌不清呜噜呜噜的声音。舅舅脸上挂满了绝望的泪水,当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听到母亲中风噩耗的那个午后,无能为力的感觉再次袭上心头。
之后的几年,舅舅受尽了瘫痪的折磨和煎熬,于1996年去世。当时因为在国外工作,没能参加上他的葬礼。
2002年,我从美国回国,在西安交大第一医院成立了脑血管中心。三年中收治过很多病人,每一个病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陕西省咸阳市一位非常有才气的画家,他擅长国画。作品俊秀飘逸,生动传神,自创一格,当时他的一幅画可以卖到上万元人民币。可是,就在他的事业蒸
蒸日上之时,却不幸得了脑中风,右侧肢体完全偏瘫,不得已放下了画笔,永远告别了画坛。由于他的拖累,全家走进了贫困。
http://s1/middle/8d60fb3btadd26cdf73c0&690
图4 标注处可见为颈内动脉显影中 断,预示着远端闭塞,无血流通过。 |
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右侧 肢体偏瘫呢?经检查,他的右侧颈内动脉已经闭死了(
图4)。
2003年春天,我们在郑州义诊时,见到了这样一位病人。
http://s15/middle/8d60fb3btadd273fb26ae&690
图5可见大多数脑血管无血流通过,未显影
他六十多岁,几年前因多次中风语言功能丧失,双侧肢体偏瘫,余下的生命只能与轮椅相伴。
当问及他的病史时,他一句话都不能说,只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们,此时,这位老人只留下了凄凉的哭声。
当我们为他做完脑血管病的筛查之后,发现他的大部分脑血管都已经完全关闭(图5),由于时间太久,大部分脑组织因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坏死。
对于这样的病人,当今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为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2007年6月1日下午,我们在佳木斯市政府做了一个题为“防治脑中风,是每一个中老年人的必修课”的讲座。会上来了200多位代表。主持人姓罗,是佳木斯卫生局的副局长。他在场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之后,就匆忙离开了。
会前,我们对200多位代表做了一个脑中风高危因素的小测验。
与会的代表们是一个从30岁至70岁的人群,45
岁至60岁的最多。其中,患高血压的人占35%,高血脂20%,高血糖15%,抽烟50%,打鼾20%,缺少运动80%,家族中有脑中风病史20%。
以上只要具备两项危险因素的人都有可能得中风,必须在会后接受颈动脉超声的筛查。我们给所有具备两项危险因素的人都发了免费筛查的卡片。
罗局长平时就有高血压,高血脂。他尽管主持了会议,但却没有时间听报告。在这次报告会后的第七天,他突发脑出血,成为了一个重残者,1个月后不幸去世。
回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罗局长这样因为忙于工作,忽略对自己进行健康筛查和预防而酿成悲剧的人。其实中风离我们并不遥远。
李钟郁,一位韩国人,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即全世界卫生领域里的第一长官。他是一个怀有坚定信念和激情的人。他全力支持每一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获得健康维护及保健的权利,并为最贫穷者说话。他在所管理的每一个规划中均有所作为。在领导脊髓灰质炎、结核病、艾滋病和禽流感的防治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善于倾听草根阶级的意见。在全球访问时,不但与最高决策者对话,而且每天力图与民众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不事声张地寻找农民、市场摊贩、护士、或是小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这些人的个人故事以及他们的照片经常成为他有关全球卫生政策公开讲话的主题。
作为一位最好的,为人类健康操劳的最高长官,他当之无愧!
但遗憾的是,他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其实,他早年就已经患有高血压。但由于忘我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血压经常忽高忽低,控制不到位。
2005年5月20日,他在日内瓦筹备年会时突然病倒,被送往医院。21日下午,因脑血栓接受手术,22日早晨在日内瓦病逝,终年61岁。
在他的身后遗有妻子和儿子;遗有和他一起工作的世卫同事;更有他未完成的人类健康事业。
李先生因中风死亡,在联合国组织内的领导人中,他是唯一一个在任期内因病殉职的。
在这个悲剧的后面,有太多值得我们警示的东西:
1、世卫及各国的卫生部门,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传染病的预防上,却忽视了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等慢性病。
2、全社会对脑中风的认识还非常肤浅。
3、多少人如此热爱工作,却没有同样热情地关注过自己的大脑。
以色列总理沙龙也接受了同样的命运考验。
2005年12月18日,沙龙在城外视察时,突然感到不适,进而失去知觉,被迅速送往医院。检查证明沙龙患小中风,发现一个小血块堵住了他的一支脑血管。
经过休息和治疗,一切恢复正常。48小时之后,沙龙出院,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尽管如此,对沙龙的病情的进一步的检查并没有停止。以色列和美国的几位心脏血管病的专家,都应邀前往耶路撒冷会诊。
中美脑中风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的一位美国专家就参与这次会诊。他是目前世界上做这种心脏封堵手术的权威专家。
经过严格的中风筛查,发现沙龙的脑血管并没有太严重的病变,但却发现他的心脏中有一个小洞,医学上称之为‘卵圆孔未闭’。
这个小洞,就是沙龙中风的元凶。
对这样一个小洞,用介入的方法进行封堵,就可以预防第二次的中风。
但就在这个时候,沙龙及其家属和以色列内阁犹豫了。
他们认为,沙龙已经76岁,又担任国家总理,希望先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为好。随即,就给沙龙口服了一种抗凝药物。心脏的封堵手术,安排在2006年1月5日。
2006年1月4日,就在将要接受心脏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沙龙突然中风引发脑出血。
由于出血量大,2006年1月5日,医生为沙龙开颅止血。手术后发现,他颅内再次出血。4小时后,再次开颅对新的出血点进行紧急手术。
但是,手术后,他的脑内的出血依然无法停止。无奈情况下,又先后进行了几次手术止血。
尽管,沙龙的命保下来了,现在还活着。但脑子已经死亡,而成为一个植物人。
中风,瘫痪了他的脑子,瘫痪了他的身体,也瘫痪了他的家庭。
脑中风比死亡还要可怕,而比脑中风更为可怕的是对这种病的疏于防范,控制乏力。请看下面这组数字:
(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血管病近几十年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全国现有700万脑中风患者,每年新发病200万人,死于脑中风者150万左右(死亡率为116~148.8/10万),幸存者中约有3/4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2)研究表明,世界心脑血管病流行有三大趋势。上升型、稳定型和下降型。自二战以后,美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年年上升。但从1968年起开始下降,从1972年以后的20年间,脑中风死亡率下降了59%。日本从1951年起,脑中风死亡率开始占人口死因首位,并节节上升,至1970年20年间增高达40%,但自1971年后逐年下降,至1989年19年间下降44%。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是下降型。西欧国家多为稳定型,东欧及我国目前为上升型。据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至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大约120多亿元,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此病的总支出高达200亿元。
(3)前世界卫生组织一名官员曾经说过,采取预防措施,能减少患有心脑血管病人群的一半死亡。从1968年起,美国开始大范围开展治疗脑中风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简称CEA)。随着手术例数增加,脑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1976年,美国实施CEA手术3.5万例,脑中风死亡率下降21%;1983年美国实施CEA手术9.5万例,脑中风死亡率下降41%;2004年,美国实施CEA手术20万例,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在继续下降。而在中国,目前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CEA手术例数也仅几百例。
除了一些本能的反射之外,大脑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经过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而获得的。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什么都不会的婴儿,要慢慢地学会爬,学会坐,学会站立,学会走路,学会发音,学会说话,学会读书,学会写字,学会各种技能,这才有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成长中的每一步都是一种收获,一个惊喜。所有的智慧都存进了脑子里,它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一个器官,它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氧气就是它的食物。一旦有一天大脑突然缺血,氧气供应不上,中风就会发作。在3小时内不能恢复血供的话,脑组织便会彻底坏死,功能也会随之消失。脑子里几十年所积攒起来的东西在瞬间就会丧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