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2013-07-12 15:49:50)
分类: 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是空间几何部分的内容,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

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

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展开与折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本节课进行了大量的实物操作演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通过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与圆锥、棱柱与棱锥等相似几何体的比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确定,昭示了本节课的根本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说理。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数学活动,层层深入。如在展开正方体时,分三步进行:一、随便剪,让学生充分操作,积累活动经验,然后再思考你剪了几条棱,经历了“先做后想”;二、指定展开图,让学生剪出来。这是让学生在操作之前先想想该怎么剪,让后再操作。经历了“先想后做”;三、再让学生剪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这就要求学生经历“先想后做”与“做了再想”的过程。

   课后, 同组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我的努力,但也提出许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建议。如: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的作用怎么体现;实物的操作固然有利于帮助学生思考,但操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多设计一些展开与折叠的动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教材的钻研要深入,对于教法的理解要到位,对于学生的了解要加强。总之,这节课的准备前后使我收获了很多,我会继续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