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青在为她的班队课而忙碌着,一节名叫《干就对了》的劳动班队课。从接下这个任务到现在,马不停蹄,最近她的头上时常带着耳机,似乎玩屏蔽一切杂念来“干”。刚刚接下这个任务的她似乎有些迷茫,四处搜寻着各种想法和线索,是的了,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急促的环境下,别想太多,干就对了!
《干就对了》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我是非常认可的,关于目标,订立目标。
如果光光是告诉大家“干就对了”,似乎总显得有些莽撞,让人想到一个青少年,鲁莽,没有计划,不计后果。多了个目标就不一样了。
每个人在“干”之前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想“干”什么?想怎么“干”?这是在“干”之前都应该想好,计划好的。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写教案,先要确立目标,然后在整个教案的撰写过程中还要预设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答案,还要想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对策。所以说老师总是“瞻前顾后”,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贬义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褒义词,这表示你在做事情之前,把前后的准备,结果都计划好,预测好,相应的,也就有了应对的打算。
我想到了青青,没有一个老师的一堂课是轻松的,她这段时间一直在不断地“干”。“干就对了”
,“干”不仅仅是干当下的事情,也是为“干”这件事而“干”,这就是计划和准备。青青就是在为她的班队课而“干”。青青都干了些什么呢?她从一开始对这节课的要求的分析,立意,到后来与同事们探讨,撰写教案,随后的试上,现在在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这些都是她在“干”的事情。而干这些事又是为了她最后能“干”好那一节班队课。我想付出了这么多,“干”了这么多之后,他的这堂课一定会非常精彩的。
为什么说“干就对了”,我们得要了解一下,反过来讲,停滞不前,或者说畏惧不干,那必然是无益于事的。“干”了之后能不能干好是一回事,但是干不干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不干肯定是不对的。
我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学生也好,教学也罢,很多事情发生是猝不及防的,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诸多变化,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多做考虑,事到临头,“干”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