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当时想过退出林子,不过他觉得就这么跑出去,一定会被小伙伴们嘲笑。想到这里,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树林深处走去。
男孩当时一边走,一边仔细环顾四周,他在寻找一个能供他藏身的隐蔽之处。忽然,不远处的灌木丛里出现一堆石头。男孩大喜过望,兴冲冲跑了过去。可跑到一半,小男孩突然惊叫一声。原来他走近发现,那堆石头竟然个个长着一张面目狰狞的人脸!
石头怎么会有脑袋?小家伙来不及多想,撒腿就跑。不知跑了多久,男孩实在跑不动了,准备停下来歇歇。可脚步刚停,他抬头一看,发现四周山坡上乱石林立,每个石头竟然都长有脑袋。小家伙受此惊吓,当即昏死过去!
小男孩当时的处境,可谓凶险万分。不过幸运的是,男孩的同伴见他久久未归,及时喊来大人。在众人的努力下,男孩最终成功被找到。
小男孩撞“鬼”的事,就这么在附近村子里传开。当地人议论纷纷,小男孩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这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是孩子跑进鬼崽岭,碰到‘阴兵’了!”
原来这片密林并不是寻常的地方,它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鬼崽岭。鬼崽岭位于湖南道县田广洞村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当地一直流传说,很久之前的一个夜里,一群“阴兵”经过此地,听到公鸡突然打鸣,瞬间全部变成了石头。这个小男孩看到的,正是变成石头的“阴兵”!
传说故事毫无科学根据,自然不足为信。不过那漫山遍野,数不胜数的石人雕像,却千真万确矗立在鬼崽岭。据统计,小小的鬼崽岭拥有石人上万尊,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考古调查中发现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超过了著名的秦兵马俑。
不过,与真人大小的兵马俑不同,鬼崽岭的石人最高的有一米,小的则不到十厘米。这些石人造型各异:有蹲着的,有站着的,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青面獠牙;从身份上看:他们有纵马挥刀的将军,有披甲执剑的军官,有冲锋陷阵的士卒,还有手执玉笏文臣,甚至还有大腹便便的孕妇。
如此众多的石人集中散布在树木茂密的鬼崽岭上,无疑给这座秀美的山岭平添了几分神秘。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石人到底是何时雕凿的,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当地人带着石人前往文物部门,询问过石人来历,可惜当时并未得到解答。进入21世纪,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多,鬼崽岭这才正式进入研究人员的视线。
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鬼崽岭的石人其实并不是同一时期雕凿的。根据分化程度,它们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最早一批雕刻于5000多年前的史前时期,约占总数的30%;第二批石人雕刻于5000至2000年之间的秦汉魏晋时期,占总数的50%;最后一批石人修建于唐宋元明清时期,占20%。
不过,研究人员虽然弄清了鬼崽岭石人的雕刻时间,但对古人为何要制作如此多的石人呢,目前说法众多,尚无定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石人是用来祭祀舜帝的。
《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大意是说,舜帝南巡时,经过苍梧时不幸去世,人们将其葬于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
道县鬼崽岭距离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不过30多公里远,后人在此地遥祭圣君舜帝,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这些石像是“替罪石人”
所谓“替罪石人”,是指人们生病遭灾时,特地雕刻一个石人,然后请巫师做法,让石人能替代自己受罪。
这种做法在史前十分流行,因为当时的社会十分落后,人们根本无力对抗各种灾祸,于是便想出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也有人认为,石人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的;甚至还有人认为,石人是用来求子护子的,要不怎么会有孕妇石像?那么这么多说法,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也许它们都对。鬼崽岭石人历史久远,时间跨度非常大,各期石像各具特征,极有可能各有用途。
也许最初,鬼崽岭就是用来祭祀舜帝的。不过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后人逐渐改变了它的功能,加入了新的期望,祈求风调雨顺,祈求治病消灾……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