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的乳房是什么?(一百零一)

(2022-05-28 19:29:31)


古语有云, 苛税猛于虎。征税就怕罢了,就怕连乳房的税也要被收了 。西方许多国家有个“脱裤日”,要是将这些人送到那个时候的印度,他们估计很高兴吧。


美国色情片女影星玛丽-凯几年前就曾宣布如果当选加利福利亚州州长,将征收乳房移植收税来减轻财政赤字,幸亏她没有当选。


但历史上有真正靠乳房来收税的事儿,这个发生在印度。



乳房税


种姓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印度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社会结构根据其职业将社会分为不同的类别。整个社会大致分为四类:婆罗门(负责传讲神圣知识的祭司),克沙特里亚斯(保护王国免遭敌人侵害的战士),维希雅斯(由农民,工匠和 富裕的商人)和首陀罗The Shudras(为其他种姓工作的仆人)。乳房税自然与种姓有关。


首陀罗自然被贴上了低贱种姓的标签。这种以种姓为基础的等级制度令其他种姓肆无忌惮地统治与虐待首陀罗。因为没有可行的保护制度,种姓为首陀罗的妇女更是经常遭受上层种姓成员剥削。


1800年代初期,特拉万科尔国王(印度南部海岸,现为喀拉拉邦)国王开了一个新的税,称为穆拉卡兰(或“乳房税”),该州是当时英国控制的的550个国家之一。大英帝国经常向当地国王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缴纳巨额税款。反过来,这又迫使国王通过实施各种新税种增加了对平民的税收。


迄今为止,乳房税被认为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所征收的最恶劣的税之一。下层种姓(首陀罗)的女性不能在公共场合遮挡胸部。如果想遮挡,皇家官员就会向她们征收重税。


收税人员将拜访每一个属于青春期的较低种姓的妇女,检查她们的乳房,并根据她们的乳房大小计算税款,这是对她们的品格和个性的侵犯。上层种姓的女性可以遮盖她们的乳房。


这项税收的主要目的是侮辱低种姓的成员,并在社会中造成进一步的分裂。允许属于其他种姓的妇女遮盖自己的乳房,并且没有任何这种疯狂的禁令强加她们。


与此同时,上层种姓的女性可以遮盖她们的乳房,也不必遵循这项疯狂的禁令。这一令人恶心的税收起源于那个时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卑劣种姓制度。


由于女性基督教徒可以穿内衣,许多下层种姓的家庭开始信奉基督教以逃避这项令人发指的税收。当时,基督教在这一地区还是新生事物,仍在努力向大众传播教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逃避这种耻辱而信奉基督教,大量下层种姓的人因而成为了基督教徒。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还有许多人不愿意改变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与传统,转而皈依外来新宗教。所以他们开始反抗。反对不公正税收的群众爆发了无数次起义,在特拉凡哥尔王国各地引发了暴力冲突。历史学家乔伊·巴兰·弗兰塔汉加(Joy Balan Vlaathangara)在一部关于喀拉拉邦历史的著作中阐释了这些叛乱带来的影响。


早在女权这一概念出现之前,一位名为南安格里(Nangeli)的女性就在这些暴力抗议活动中,做出了忘我的牺牲,特拉凡科王国,乃至整个南印度都由此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反抗活动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据传说,南安格里(意指“美丽的人”)属于下层种姓。她和丈夫生活在喀拉拉邦中部一个名为切尔塔拉的安静小镇,并在那里的农场作劳工。她的美貌吸引了一些上流种姓的变态,对方时常对她污言秽语,但也因此被她当面羞辱。她经常保护同种姓少女,使之不受上层种姓的剥削,但这也让她和丈夫饱受压迫。


随着反抗浪潮的不断蔓延,低种姓的劳工被恶意解雇,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贫困。尽管如此,国王还是强行向他们征税。


1803年,勇敢的南安格里决定公然违反国家规定。她开始在公共场合穿上衣,这在上层种姓成员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上层种姓纷纷表示反对,要求她当众脱掉衣服。她拔刀相向,奋力反抗。


她的反抗事迹传开后,税务官和皇家士兵来到她家核查情况,并决定对她处以巨额罚款。税务官下令要求她立即缴纳罚款,否则就会承担严重的后果。


没过多久税务官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南安格里倒在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她割下了自己的乳房以示对乳房税的抗议,并将税收交给了税务官,因为他想要的只有乳房税。次日,她的丈夫因悲痛过度,在她火葬期间跳进了火葬堆,以示进一步的抗议。


南安格里事件使反抗愈演愈烈,特拉凡科国王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在马德拉斯总统的压力之下被迫给予所有妇女穿上衣的自由。南安格里抗议并切下乳房的地方现在被称为穆拉基帕拉姆布,其含义是“切乳妇女的圣所”。


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发源于印度教,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姓制度还有一个位列种姓之外的庞大群体叫“达利特”,也就是所谓的贱民。



乳房税的后人


印度种姓制度限制了跨阶层流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婆罗门所生的孩子还是婆罗门,首陀罗所生的孩子只能是首陀罗。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下层种姓有机会翻身吗?


按照印度教的传统看法,种姓混杂是一种严重罪恶。从出生开始,等级就已划定,只有通过来世“转生”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为了防止下层种姓通过婚姻混入上层种姓的队伍中,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种姓内部必须奉行内婚制,比如婆罗门只能与婆罗门结婚,首陀罗只能与首陀罗结婚。


英迪拉是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其家族出身为婆罗门。然而英迪拉在少女时期爱上了一个叫费罗兹的拜火教徒,并毅然与费罗兹结为夫妇。如此一来,英迪拉就犯了“逆婚”的大忌,她和费罗兹所生的子女将世世代代沦为贱民,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不可接触者”。好在关键时刻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出面,将自己的甘地姓氏赠给了他们。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实是尼赫鲁的后裔,而并非甘地的后裔。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可是这一套对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却不适用。他们坚信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下层种姓印度人认为自己此生所受的苦是源于前世所造的孽,只要这辈子足够虔诚,那么来生就能实现阶层跨越。


不少开明的印度人早就意识到了种姓制度的各种缺陷,因此想过很多办法改变,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出身婆罗门的印度近代思想家罗姆·摩罕·罗易就曾建立了一个任何种姓都能参加、所有成员一律平等的新型组织——“梵社”。然而,这个组织很快就淹没在如汪洋大海的亚种姓(印度有上万个亚种姓)集团之中。最终,“梵社”自己也成为了亚种姓之一。


印度历史上统治王朝换了一拨又一拨,外来文化冲击一次接一次,但种姓制度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时至今日,印度在法律上正式废除了种姓制度,然而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难以改变。


曾经上交乳房税的后人仍在继续上交封建税, 何时是个终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