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两个简称“陕”和“秦”居然都不在陕西!
“陕西”这两字来自周朝时著名的历史事件——分陕而治。就是指周武王驾崩后,以陕这个地方为界线,陕的西边归召公管,陕的东边归周公管。《春秋公羊传》记载:“自陕已东,周公主之,自陕已西,邵公主之。”这里的“陕”指的是河南陕塬,分陕而治的分陕石柱现在还保存在三门峡寺文物陈列馆里。
陕塬介绍
陕塬在哪呢?
陕塬就在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州区张汴塬一带,以前将这里称之为陕塬或陕陌。
陕塬的“陕”,《说文》里的介绍是通“隘”——隘口的隘。这个地方据崤函之要,是个隘口,所以叫陕。
“塬”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几十平方公里,小至几平方公里,地形是四边陡,顶上平,适合居住。
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叫“陕塬”……
洛阳西边依次是虎牢关、函谷关、潼关。陕塬这个地方成名已久。
分陕石柱
周朝时取陕塬的陕字,封那里为陕邑,后来又称之为陕州,是周朝的中心地段。正因为是中心,所以才从这里分陕而治。“所分陕者,是国中也,若言面,八百四十国矣。”
陕西名称历史沿革
虽然划陕而治非常早,但是“陕西”二字正式成为行政名称却是比较晚的。
西周时期陕西这个地区国家特别多,比如:周国、雍国、鄠国、崇国、骊戎国、杜伯国等等……
秦国一统后,这里被统称为秦地,这也是陕西的另一个简称“秦”的由来;项羽时期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这就是人们常说三秦大地的由来;秦国将秦地分为上郡、汉中郡和畿辅区,大汉建国后学习这种治理模式,设京兆府、左冯翊、右扶风,后世称之为三辅;一直到北宋时期,才在这里设立陕西路,自此陕西才正式成为行政名称,一直到现在。
陕南与陕北
区别于陕西的“陕”来自陕塬,陕南、陕北的“陕”却真真正正来自陕西,陕西以南称为陕南,陕西经北称为陕北。
为什么南北不是以陕塬来分?古人也有同样的问题,史书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不分南北何?东方被圣人化日少,西方被圣人化日久,故分东西,使圣人主其难者,贤者主其易者,乃俱到太平也。”
所以这一点要区分清楚,陕北和陕南的“陕”和陕西的“陕”不一样……
秦
陕西的另一个简称叫秦,陕西也被称之为“三秦大地”,但是陕西这个简称“秦”的来源也不在陕西,它是指秦邑。
根据考证,古秦邑正在现在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一带。是周孝王为了奖励非子而专门给非子封的采邑。
后来大秦统一了陕西,所以陕西的另一个简称才叫“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