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探幽(二百九十七)

(2022-03-29 19:44:38)


祝由之术,中医十三科


祝由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第十三科,也是最后一科。虽为中医科目,其实比中医药起源更早,更传统,更玄秘的原始医术,或者说是天术。

祝由术的起源时间不可考,据推论,应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起始并逐步成型。是远古先民在中草药医学被发现归纳之前,治病衍生的唯一的一种术,但绝非仅是医术。

其之所以被中医列为十三科,并非是排在最末,而是最高,最古,最不可思议,也最受争议。


远古人类与天时,与野兽,与地域,与虫虿等争命生存,艰难万分,但也从中学会与天,与地,与野兽虫虿的沟通与对话。而这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就是祝由之始。

人体疾病就现代医学来讲,是机体自稳系统对内外因素变化的适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及反应状态的诸多变化;中医药理论也是如此,无非是阴阳五行的盛衰。皆是人体‘内’的系统变化,所以治疗,用药物或外部刺激机体,恢复原有的体内的稳态平衡。现代医学和中医药都是人体内的医学,是免疫系统与致病因,是外邪与正气的平衡。

祝由之术?不是!

祝由之术不是人体‘内’的医学,而是人体‘外’的医学。人体与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就如现代医学的红白细胞,激素介质等于人体一样,中医学的经络脏器于人体),人是自然的部分,是环境的部分,人只是自然因素之一,。因此人体的疾病的发生,不是人体内问题,而是人与自然的平衡的失态。

中医吃中药,现代医学应用分子化合物,来维持体内平衡。那么,祝由术之中,人体作为自然的部分,疾病和衰老并非是体内的失衡,而是自然的失衡。因此祝由认为疾病和衰老,药石是不可以解决根本问题,事实也是如此。

生病治愈,生病治愈,如此反复直至老死。药,并不能解决,也从未解决问题。

祝由,不用药,不用一切针对人体本身的因素,而是沟通自然,问道环境,与天沟通,与地沟通,与草木沟通,与那些同为自然因素的一切沟通。从而顺应自然,通过自然来愈合人体。这也就是祝由之术不用药石,而言语便可治病的根由。

十言病愈!例子便是扁鹊见蔡桓公,历代医家总以为,此例是讳疾忌医的范本,其实是扁鹊的祝由之术的咒杀。你有病,你有病……数言后蔡桓公死!救人术,自然也能杀人,至于为什么扁鹊咒杀桓公,那是另外的事情。

为何当下祝由之术稀少?其实不是当下,而是历来稀少。远古掌握祝由术的为大祭司,其后为世家,而且学习祝由之术,不仅需要传承,还要天赋,更在乎机缘,与天地沟通的机缘。所以历代祝由术稀少,这也是被列为十三科最末且具有争议的缘由。

十三科?并不准确,祝由术其实并非是中医药学,只是那些古代庸医脸上贴金罢了。不懂,做作然后并不灵验,然后非议,可又时有传人证明玄奇,无奈下列为十三科!

传承,天赋,才情,机缘,这才有了祝由十言而生,十言而死!问天!问地!问鬼神!

用药?用针?那是下等的医学罢了!


说起中华道教第一山,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武当山,或者是张天师所在的龙虎山。实际上,中华道教第一山,既不是武当山,也不是龙虎山,而是这一座鲜为认知的山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座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神秘面纱。


它就是崆峒山,在武侠小说中的崆峒派就是出自于此。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


崆峒山的名字由来,根据现有资料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华道教第一山”与轩辕黄帝问道有着莫大的关系。黄帝问道的故事出自《庄子》,传说,轩辕黄帝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就两次上崆峒山问道,得到了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28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

轩辕黄帝活了110岁。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

自从了轩辕黄帝问道崆峒山,问道成仙后,崆峒山的名声大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等大佬等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崆峒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完美融合,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是三教共处相容的具体体现。在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大佬们在崆峒山相亲相爱一家,在教理、活动上都较融,真可谓是一大奇观。

虽然崆峒山历经千年风雨,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神秘、隽秀,依然吸引着信徒前来修道。在崆峒山上,至今仍隐居了许多世外高人在此修道,真是一个隐居修道的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