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一首词名为《水仙子》:“冰纨雪柳映参差,轻舟绰立仙人姿。玲珑心璇玑轻巧思。风霜剥去青颜,皓首枯心也相知。对靖一片痴,百计守城池,暂缓赋诗。”这首判词描述的是金庸笔下的一个著名人物形象。熟悉和喜爱金庸小说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此词描写的是——黄蓉。
黄蓉,按书中所述是南宋时人,曾为丐帮第十九代帮主。在“射雕三部曲”的前两部中,黄蓉从《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中的青春少女一直被写到《神雕侠侣》(以下简称《神雕》)中的中年妇人,在《倚天屠龙记》中,亦交代了黄蓉的死因。可以说,黄蓉是金庸笔下唯一一位从年轻写至年老的女子,也是金庸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女主角之一。关于黄蓉,金庸作品评论家吴霭仪曾评述说:“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任务,但黄蓉却是活生生的、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变、会衰老的真人,音容体态历历在目,思想个性贯彻分明。熟读这两套小说,觉得了解黄蓉的一生,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也不可多得的。写黄蓉的笔触之准确,不像创造一个角色,倒像描述一个作者很熟悉很喜爱的人。”的确,翻开《射雕》,看书中所写的黄蓉,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莫不跃然纸上,在读者心中,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她容色绝丽、冰雪聪明、古灵精怪、机智无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厨艺、术数之学、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等等无所不通。金庸似乎对黄蓉格外偏爱,以至于将所有令人称羡的东西皆赋予了她。下面我借用《水仙子》词中的几句为题,分四个方面来解析一下黄蓉的形象。
一 轻舟绰立仙人姿
“冰纨雪柳映参差,轻舟绰立仙人姿”。这两句赞美的是黄蓉的样貌。黄蓉照例是美女。我说照例,是因为金庸小说中美女如云:香香公主、温青青、阿九、苗若兰、马春花、任盈盈、王语嫣……,不胜枚举。除了程灵素容貌欠佳之外,其余出场的青春少女无一不美,似乎江湖中女子都出自美人窝。众多美女中,《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更被描写的美绝人寰。她的绝世丽容竟然能令对阵的数万人马如中邪昏迷一般,手中兵器尽数落地。一个人若美到这种程度,似乎已超出想象,令人无法相信了。幸喜除了香香公主外,金庸小说中其他美女的容貌描写都没这么夸张。翻开其他作家的武侠小说,许多女主角一出场也莫不是羞煞西施,气死王嫱,仿佛绝世美女随手一抓,遍地都是。原本我对此颇感困惑,后来也就释然,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若是一潇洒英俊的侠客身边老跟着一位东施无盐,读者想必觉得大煞风景,兴味索然了。
不过《射雕》中黄蓉一出场,却是一个男装的小叫花子。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头上歪戴着一顶黑黝黝的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黒煤,早已瞧不出本来面目。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却与他全身极不相称。眼珠漆黑,甚是灵动。”
此时的黄蓉,因为给困在桃花岛上的周伯通送酒菜,被父亲黄药师训斥,一气之下离岛出走,一路上自伤自怜,索性扮成小叫花。一个美女竟然自毁形象,扮成又脏又丑的小叫花子,这就突出了黄蓉性格中古灵精怪,略带邪气的一面。她这番打扮,必定受尽冷眼,处处遭人嫌弃。偏偏遇到一个朴实忠厚、慷慨豪迈的郭靖,不仅请“他”吃饭,花掉大把银子毫不心疼,最后还将珍贵无比的汗血宝马慨然相送。于是黄蓉知道,自己遇上了一个天大的好人。憨厚的郭靖,以一颗金子般的心打动了黄蓉。再次相见时,黄蓉换回了女装。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一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
“轻舟绰立仙人姿”,具体点说,正是黄蓉露出真面目时,郭靖眼中看到的动人画面。《射雕》中关于黄蓉外貌的描写有近五十处,虽大多是略加点染,却令人印象深刻。试举例一二:
欧阳克遇到黄蓉时,“但见她秋波流转,娇腮欲晕,虽然年齿尚稚,实是生平未见的绝色。自己的众姬相比之下竟如粪土……”
韩小莹看到黄蓉时,“见她白衣胜雪,眉目如画,丰姿绰约,当时暗暗称奇……”
“简长老踏前一步,一口唾液正要向黄蓉脸上吐去,但见她白玉般的脸上透出珊瑚之色,娇如春花,丽若朝霞,这一口唾液哪里吐得上去?”
通过书中各个人物的眼光,俏黄蓉的形象宛然就在眼前。正如书中朱聪所说:“这女孩果然明艳无俦,生平未见,怪不得靖儿如此为她颠倒。”郭靖能得如此佳人垂青,真是羡煞旁人了。
二、玲珑心璇玑轻巧思
“玲珑心璇玑轻巧思”,说的是黄蓉的机智与才华。黄蓉聪明绝顶,足智多谋,确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璇玑:本指北斗星的第一星和第四星。东晋才女苏惠曾织五色锦名《璇玑图》,上有八百二十字,回环往复,读法多样,可得诗逾千首。苏惠的才名亦因《璇玑图》而名传千古。因此璇玑在这里应是指黄蓉的博学多才。
先说黄蓉的机智。黄蓉的武功,直至《射雕》结束,也称不上极高。在未学打狗棒法之前更属一般,武功胜过她的人不在少数,但黄蓉自出道以来,几乎无往而不利,在众多高手面前,亦能安然而退。一生中除将裘千仞误认作裘千丈(裘千丈挂着他的双生弟弟裘千仞之名,招摇撞骗,两人相貌一样),被裘千仞铁掌击伤,吃了大亏外,其余处处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靠的是什么?是智计。
《射雕》中,黄蓉自与郭靖结识之后,从大闹王府,至做客归云庄、选婿桃花岛,再至落难“压鬼岛”,密室疗伤,轩辕台接掌丐帮,铁掌峰取武穆遗书,遇渔樵耕读,西征大军中三斗西毒,直至最后更将武功天下第一的西毒用计逼疯。黄蓉的聪明才智被描写的淋漓尽致,真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让我们读者大呼过瘾。书中一些愚笨的人被黄蓉耍得团团转倒也罢了,偏偏一些自认精明的人物,如欧阳克在明知黄蓉诡计多端,步步提防的情况下,仍然频频中招,这就显示出黄蓉远胜常人的机智了。书中最精彩的章节莫过于铁枪庙。
想当初,杨康定计,和欧阳锋联手,在桃花岛上残杀了江南五怪,留下柯瞎子一个活口,意图嫁祸黄药师。整个阴谋丝丝入扣,人证、物证俱全,简直没有平反的可能。但在铁枪庙中,黄蓉智勇过人,以身犯险,巧借傻姑之口,条分缕析,将整个曲折的事情经过猜测的明明白白,让柯镇恶亲耳听见实情,为父亲洗雪了冤屈。书中的杀人凶手欧阳锋都不禁为之叹服。我们读者也莫不击节称赏。看这一章节,简直像是看推理小说,而黄蓉就像一个高明的侦探,抓住一些常人所忽视的蛛丝马迹,仔细推敲,追本溯源,最终将案件过程完整重现。黄蓉思虑之缜密周详,见解之独到精确,在此展露无遗。
书中描写黄蓉之智计,可谓遍地都是,随处可见。不管遇到何人何事,黄蓉总是机变百出,往往四两拨千斤,轻松化解危机。记得我初读《射雕》时,心潮随着情节的发展激荡不已,但内心深处却始终安然,原因就在于我已确信凭着黄蓉的机智,郭黄二人必然是诸事顺利。我只需拭目以待,看黄蓉如何应对即可
有网友曾将《倚天屠龙记》里的的赵敏和黄蓉作对比,认为两者都极为精明,不过赵敏的聪明表现在遇事深谋远虑,往往早作准备,从而决胜千里;而黄蓉则多是事发当头,临时起意,然后完胜对手。相比之下,黄蓉属于急智,似乎更为难得。此评论甚是确切。
再说说黄蓉的博学多才。黄蓉家学渊源,父亲黄药师所精的诗词书画,阴阳五行,算经术数黄蓉也都颇有涉猎。
书中写黄蓉为了讨好洪七公,做了几道菜。一道叫“玉笛谁家听落梅”,一道叫“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有道汤叫“好逑汤”,这几道菜将中国的诗词与美食结合的天衣无缝。就说这道“好逑汤”吧!清汤由荷叶熬成,上面浮着数十颗樱桃,还漂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樱桃核被剜出,里面嵌了斑鸠肉。如花容颜,樱桃小口,指美人,竹解心虚,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竹笋丁和荷叶,说的是君子。至于斑鸠,《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这汤名叫“好逑汤”。黄蓉烹饪时的灵心巧思,令人叫绝。我们读者光是听听这几道菜的名称典故,就觉大快朵颐,酣然欲醉了。后来黄蓉在太湖归云庄与陆乘风谈诗论词、赏鉴书画,见解精到,文采飞扬。在遇上瑛姑时,黄蓉将号称“神算子”的瑛姑苦思数月未得其解的题,片刻之间尽数解开,算术之精可见一斑。最能显现黄蓉文才的是郭黄两人遭遇渔樵耕读一节。
渔樵耕读是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遇到樵夫时,那樵夫正在唱《山坡羊》的曲儿,黄蓉因料定这樵夫是个随南帝归隐的将军,便也以《山坡羊》作答:“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曲中大赞粪土功名、山林野居之乐。令樵夫心中大悦,挥手放行。虽说这曲子是听父亲黄药师唱过的,但黄蓉心思机敏,博闻强记总是事实。尤其是面对书生那一段,更为精彩,那书生出了三道题目要考黄蓉,他先是吟了一首诗,说的是他自己的出身来历,要打四个字。诗曰:“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却掩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本以为此字谜极难,谁知黄蓉不假思索,随口答出:“‘六’下面一个‘一’一个‘十’,是个‘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是个‘未’字。半个加‘床’加‘大’加一点,是个‘状’字。‘完’挂冠,是个‘元’字。辛未状元……”原来那书生是辛未科的状元爷。
书生见黄蓉聪明绝顶,就手指一排棕榈,出了第二道题,即一上联“风摆棕榈,千佛手摇折叠扇。”这上联既是应景,又隐然自抬身价。
黄蓉看到眼前一塘残荷,对出下联“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暗讽了书生,因为当时书生就头戴逍遥巾。
书生无奈,只好再出第三题,这次他索性出了一个连他自己也对不出来的绝对“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偏偏此对黄药师早已对出。黄蓉顺手拈来,说出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借机把渔樵耕读四人骂了个遍。
此时书生已然拜服,瞧见黄蓉得意洋洋,就取笑说:“《孟子》书中有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说郭靖背着黄蓉不合礼法。黄蓉却反唇相讥:“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接着笑吟道:“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此诗吟毕,那书生呆在当地,无力反驳。这诗原本也是黄药师所作,他非汤武、薄周孔,曾做了许多诗词歌赋来讽刺孔孟。孟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齐国人家有一妻一妾而去讨饭,还说有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居一只鸡。黄药师就说这不合常理,是瞎编。这诗的后两句是说:战国之时,周天子还在,孟子不去辅佐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就未免大违圣贤之道了。那齐人与偷鸡,本是比喻,不足深究。但是后两句,着实点中了死穴,就算孟夫子复生,估计也难以自辩。
黄蓉和这个满腹诗书的状元公过招,竟然轻松取胜,书生固然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读者对黄蓉的聪慧博学也叹为观止,金庸小说中的的女子,美貌者有之,如香香公主;聪明者有之,如赵敏,博学者亦有之,如王语嫣,但能将三者集于一身的,应该非黄蓉莫属
三、风霜剥去青颜
这里要说的是《神雕》中的黄蓉。流年似水,韶华易逝。《射雕》中的豆蔻少女,在《神雕》中一出场就已二十六七岁。到《神雕》结束时,黄蓉的大女儿都已三十五六,黄蓉无论如何应该不止五十岁。与生俱来的娇容丽质可能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损,可人的聪明才智只会因人事阅历而愈加深沉、锋锐。《神雕》中的黄蓉,依旧机变无双、观人于微、反应敏捷。不管是面对武功高强的金轮法王,还是阴险狡诈的李莫愁,抑或是凶残乖戾的裘千尺,黄蓉或力敌,或智取,常常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一灯大师不禁称赞:“蓉儿,蓉儿,真乃女中诸葛也!”虽然黄蓉不是《神雕》中的第一女主角,但在书中占得篇幅并不算少,而且每次出场都举足轻重。黄蓉所显示出来的惊人才智,纵然是小龙女的绝世容光,也难以尽掩!
很多读者都不太喜欢《神雕》中的黄蓉,主要是基于黄蓉对杨过的态度,觉得黄蓉太过护短,略显刻薄。贾宝玉的名言:“女人出嫁前都是无价宝珠,嫁人生子后都成了鱼眼睛!”黄蓉是不是也成了鱼眼睛了呢?其实我们只要设身处地为黄蓉想一下就知道,黄蓉没变,仍是那颗光彩夺目的无价宝珠。这宝珠或许略有瑕疵,但这瑕疵原本就存在,只不过是先前被光华所掩,不引人注意罢了,绝非后来生成。况且上天造物,本来就无完美一说,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黄蓉身上亦有缺点,这些缺点只是白玉微瑕,反倒令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相形之下,小龙女反而不太像有真实血肉的人。
《神雕》中黄蓉一直对杨过不能毫无保留的接纳和喜爱,实是情有可原。当初杨过之父杨康与欧阳锋残杀江南五怪,嫁祸黄药师,弄得郭黄两人几乎良缘难谐。桃花岛上,郭靖含怒扬帆远去,黄蓉茫然独立海边,书中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不能寻死啊!”这段作者极度流露主观同情的句子,在修订版中仍未删去,可见金庸也以为黄蓉当时处境极惨,前途毫无光亮。那几日黄蓉孤身一人,昏昏沉沉,不眠不休地苦思惨案经过,身心所受折磨之惨痛可想而知。后来黄蓉冒险为父洗冤,又因此落入西毒欧阳锋的魔爪,数次脱身不得,受尽煎熬。所有这些,怎不令黄蓉深恨杨康?杨康之死虽是咎由自取,但毕竟与黄蓉有关。这一阴影始终笼罩在郭杨两家心头。再加上杨过聪明绝顶,武功高强,性子又偏激,黄蓉一直对杨过存有戒心,怕他为父报仇,实属理所当然。
《神雕》中数次提到黄蓉见杨过相貌神色极似杨康,心生厌憎。让我们觉得黄蓉远没有郭靖心胸宽大。其实,黄蓉性格中的缺点,《射雕》就屡次提及,只是在《神雕》中越发彰显而已。《射雕》中说的明白,黄药师对这个女儿爱逾性命,从不稍加管束,把小蓉儿惯的骄纵异常。因被父亲责骂两句,竟离岛出走,这才遇到郭靖。黄蓉和郭靖在湖中相会时,听说王处一中毒,就说:“那么就让他残废好了,又不是你残废,我残废。”当时郭靖一听就已脸现怒色。后来两人入王府偷药。黄蓉逼问那简管家时,二话不说就将手中的娥眉刺刺入他咽喉几分,并咔嚓一声将他右臂臂骨扭断,那管家大叫一声,立时昏晕。郭靖当时的反应是:“万料不到这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下手竟会如是毒辣,不觉惊得呆了。”这是黄蓉刚结识郭靖时的一些言行。
黄蓉为什么如此“毒辣”?别忘了,黄蓉是有东邪之称的黄药师教育出来的。黄药师性格怪癖,手段狠辣,什么仁义道德,正邪是非,全不当一回事。黄蓉受父亲熏陶,自然不是温和敦厚,心胸宽大之人。后来和郭靖在一起,郭靖的善良淳朴显然影响了黄蓉。黄蓉行事收敛了许多,但仍会“胡闹”,比如对穆念慈,就曾拿着匕首逼她发誓不嫁郭靖。后来在密室中为郭靖疗伤,怕傻姑泄密竟起意要杀傻姑,最后没杀,也是怕郭靖知道生气而已。有时为了让自己痛快,黄蓉会拿旁人出气。就连和人斗口,黄蓉也是决不让人半分的。上述这些,都说明了黄蓉性格中刁蛮、任性、薄情的一面。有网友说,黄蓉如果不是看上了郭靖,而是看上了杨康,或许会成为一个混世魔女。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但也有几分道理。
正是因为《射雕》中黄蓉性格中的这些缺点,所以到了《神雕》中,黄蓉对杨过的猜忌设防,才变得理所应当。其实黄蓉防着杨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挚爱的家人。“巧者劳而智者忧”,本来聪明人就比平常人操心。他们深谋远虑,不容易遗忘,也就不容易原谅,有时更不免“过虑”,反而不如凡庸之人来的厚道,黄蓉不是圣贤,似乎不该过分苛责。何况黄蓉对杨过的误解消除之后,世上最了解杨过的,只有黄蓉。黄蓉在杨过身上仿佛重见自己的少年时光,而杨过对黄蓉又何尝没有孺慕之深情?《神雕》里面,因才智相当而惺惺相惜的,非黄杨两人莫属。
只是《射雕》中的黄蓉,受父亲影响,非汤武、薄周孔,视礼教为无物,和郭靖两小无猜,常同屋而居也丝毫不以为异。虽说宋朝最讲究礼教,
但黄蓉父女两个却反其道而行之,行事卓然独立,令人敬佩。可到了《神雕》中,杨过要与小龙女成婚,黄蓉却以师徒缔婚不合礼教为由极力反对。见杨过与小龙**居一室,就“心下大骇”,怀疑两人已做了苟且之事,似乎完全忘了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了。原本特立独行、任情纵性的黄蓉却忽然变成卫道士,着实令人不解,就这一点来说,《神雕》中黄蓉的形象与《射雕》似乎略有脱节之处。
四、对靖一片痴
这里要说的是黄蓉与郭靖的爱情。郭黄两人的爱情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北大孔庆东教授评论说,郭黄两人的爱情是“最正格的爱情。”说他们两个“一个讷于言,一个敏于思;一个貌陋而本分,一个漂亮而精怪;一个淳朴少知,一个机变博学;一个豪迈大度,一个活泼俏皮。然而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互为手足,互补、双赢。黄蓉的巧慧,是郭靖质朴的补充;而郭靖的天拙,又克制了黄蓉的机巧。所以两人才能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黄蓉对郭靖的一片痴心,众所周知。金庸作品中,痴情的人物很多,不过黄蓉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别人颇有不同,令人回味。比如黄蓉自己爱上郭靖之后,发现程瑶迦对郭靖也有爱慕之心,“她一来年幼,二来生性豁达,三来深信郭靖绝无异志。”因此“胸中竟无嫉妒之念,反觉有人喜爱郭靖,甚是乐意。”从这点来看,黄蓉的心思的确与常人不同。后来郭靖要守与华筝的婚约,黄蓉此时对郭靖虽已情根深种、爱之入骨,但也只是黯然泪下,既没有纠缠吵闹,更没有寻死觅活,只是对父亲说:“爹,他要娶别人,那我也嫁别人。他心中只有我一个,那我心中也只有他一个。”这话说出口,越发显出黄蓉不同流俗的地方。她理解郭靖,知道他娶华筝只为信守约定,可心里爱的是她。于是就做出了跟郭靖对等的选择。即她也嫁别人,心里却爱着郭靖。黄蓉的这一想法在宋朝固然惊世骇俗,就是在今天也很不寻常。孔庆东教授评论说:“像黄蓉这样夫妇自夫妇,情爱自情爱的这样一种女性,就是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这个是非常难得的。”的确,黄蓉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去争名分,去讨说法。知道自己与郭靖最终不会走在一起后,她不但没有决绝而去,而是选择和郭靖继续涉江湖、履风险,只求过的越惊险刺激越好,为的是将来两人分手后,能有事情可供追忆。眼见两人相聚的日子过一天就少一天,黄蓉就连晚上也不肯休息,缠着郭靖说话,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过。黄蓉用情之深,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真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黄蓉自遇上郭靖之后,基本上充当了导师的角色,一步步将一个武功平平的傻小子培养成了武林高手,最后名扬天下。虽说郭靖本人一直很努力,但黄蓉的功劳有目共睹。以至于金庸的好友倪匡曾说:郭靖的一生被安排的过于美好,几乎没遇上什么波折,实在太过幸运。确实,黄蓉从没有对别的男子多看过一眼。只一心一意地为郭靖打算。两人成婚之后,因为要成就郭靖的为国为民之心,黄蓉殚精竭虑,运筹帷幄,苦守襄阳三十载,最后两人为国殉难。黄蓉原本飞扬跳脱,并无多少家国之痛。若不是为了郭靖,她不会为襄阳操劳半生,完全可以选择在桃花岛上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黄蓉智计百出,机变无双,岂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同样是为了郭靖,她甘愿殉城。郭靖当初背着黄蓉往一灯大师处求医时,黄蓉曾唱道:“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他们最终实践了诺言,死在了一处,令我们读者唏嘘不已。元好问有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郭黄两人不能同生却能共死。想必当时心头应该足感安慰了。
黄蓉——这个金庸书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欢笑。她的美貌、她的机智、她的才学、她的痴情乃至她的刁钻任性,在无数人的脑海里被反复勾勒、渲染,然后定格成一幅**的图画。本文最后抄录一首诗,献给心中永远难忘的蓉儿。这首诗名叫《桃花落》:“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如雪雪如肌。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