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研究

(2019-03-26 10:53:32)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部编教材的统一使用,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越来越重视,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1.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可学生理解课文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尤其是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2.剖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个班中,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抓重点句习惯教好,能够做到阅读时专心致志,边读边思,有个别学生还喜欢在语句上做上记号,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而且在读后都能够或多或少的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则可以说一段话,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习惯并没有养成,在学习中,他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于自学重点词句没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充分的热情,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就缺少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品读能力,只能够跟随在老师的讲解后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

3.我校生源特点:我校位于西安北客站以东,学生以当地回迁户子女为主,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缺陷与遗憾,更多家长将孩子教育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不能将语文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将会存在很大隐患。

我们的选题既能在现在交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更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出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教会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利用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

3.在抓关键词句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美词句,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生能将学到的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使学生能达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上语文课。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

2.研究如何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3.研究在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通过抓关键词能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4.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

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三、研究思路:

1.调查我校语文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哪些;

2.问卷调查学生知道的、喜欢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什么;

3.针对某些学生或某个班级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把握情况进行分析;

4.结合我校的“小连环”校本研修,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课例研讨,探索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多种方法;

5.利用我校“青蓝工程”搭建的平台,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抓关键词句教学的最优方法;

6.抓住“EEPO有效教育”课堂技能大赛的契机,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的速度;

7.利用主题阅读的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师生知道及平时运用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哪些;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部分学生及个别班级的研究分析,准确了解学生把握课文关键词句的能力;

3.课例分析法:借助具体的课例,通过教研活动研究适合我校实际或班级实际的最优的抓关键词句教学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成果进行及时归纳整理,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以供其他语文教师借鉴学习;

5.文献研究法:“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游刃有余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