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9 21:57: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导处 |
《特色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课程改革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把思考的重点都防在了研究与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之中,忽视了对学生作业研究,要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途径。作业的设计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业的改革不仅会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传统作业强调“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重复是记忆之母”这一命题,在强化学生识记方面,功不可没。但传统作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新课标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作业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强调强调“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上要有更为开阔的思路。
我们开展的“特色作业设计与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传统作业设计上的弊端,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业,让小学生能愉快、轻松地投入到语文作业中去,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成功与愉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发展,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从而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都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课题研究目标
想方设法让作业多一点人性化的色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去接受作业、愿意去做作业;让学生在自主的同时,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致力于改变传统作业单一的面孔,让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凸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从而最终达成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整体发展。
三、研究的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只是让他们被动机械地抄写,即使作业再多,也没多大实效,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业要为学生服务。
2、实效性原则。要讲求实效,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4、趣味性原则。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究内容
(一)小学作业设计现状的研究
(二)小学作业设计的原则的研究
(三)小学作业设计内容的策略研究
(四)小学作业形式的策略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校实际、决定把研究对象定为1~6年级的学生。
研究范围:本校1~6年级所有科目
研究方法:本课题以实验法为主要方法,辅之以观察、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六、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2.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9月 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定期举办各种课题研究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分析整理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4.总结推广阶段:2012年12月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不高,研究的内容利于在研究的对象中全面开展。
2、课题组成员有6人,集结了学校的老中青教师骨干力量。其中校长承担过市区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和积累,有信心主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重视,支持工作的开展。
3、我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水平一直稳中有升,学校各项条件在本市农村学校中堪称优良。学生家长观念较新,学生本身素质尚可,学校内外的环境基础对课题研究十分有利。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范忠贵
组员:杨巧英
马换云
张俊伟